颱風後的天氣去海邊或者江邊尋找難得遇見的鳥兒,很多“鳥人”都迷信這樣的做法,樂此不彼,我一直認為這不是單純的迷信,這是一種科學的態度。颱風會把很多不常見的鳥兒帶過來,很多觀鳥人都會大飽眼福,拍鳥人也能拍到罕見鳥的圖片。只是颱風給予好運的概率非常小。去年臺風后,我去濱海溼地,一無所獲。只是碰上了2只紅頸瓣蹼鷸,也算是拍的很近。今年的颱風,我去濱海溼地,依然一無所獲,但卻碰到了一大群紅頸瓣蹼鷸,總數有29只。之後聽聞沿海水鳥調查項目組的其它水鳥調查員統計數據,方才明白今年是紅頸瓣蹼鷸的大年,所以我碰上的數量會有這麼多。
記得三年前我去台州拍過難得一見的灰瓣蹼鷸(詳見本公眾微信號,歷史記錄中發的圖文:“孤單一迷鷸”),同是瓣蹼鷸,紅頸瓣蹼鷸和灰瓣蹼鷸長的很相似,只是紅頸瓣蹼鷸體型更小,嘴更細,遷徙季節也更常見。這兩種鷸都很善於游泳,很多水鳥都是用腳在灘塗、泥沼中走動覓食,一旦水位升高,有些腳不夠長的水鳥只好飛到其它適合它們停留的地方去覓食。瓣蹼鷸卻可以依靠腳蹼在水中穩穩的游泳覓食,它們甚至可以在大海中游泳、覓食和棲息。
之前拍到的紅頸瓣蹼鷸,都是已經不具有繁殖羽了,本次我拍到的幾隻紅頸瓣蹼鷸,還是略具有繁殖羽,脖子上的紅色繁殖羽還沒有完全褪去,也算是相當漂亮。紅頸瓣蹼鷸生性不是很懼怕人,拍攝的時候,只要找好角度,安靜地等它們慢慢遊近即可。只是那天我太過於興奮,居然忘記用廣角鏡頭去拍攝了,真是錯失了很好的機會。
一起來看一下各種不同角度拍攝的紅頸瓣蹼鷸。期待這些善遊的鷸在接下來的遷徙旅途中一路平安,順利抵達越冬的場地,來年再見吧!
(已經不具繁殖羽的紅頸瓣蹼鷸 趙鍔攝)
(略具繁殖羽的紅頸瓣蹼鷸 趙鍔攝)
(特寫 趙鍔攝)
(正面 趙鍔攝)
(低角度側面 趙鍔攝)
(角度再低一點 趙鍔攝)
(另一隻紅頸瓣蹼鷸的生境照 趙鍔攝)
(紅頸瓣蹼鷸覓食 趙鍔攝)
(注意點擊圖片放大,嘴裡有條很小的魚苗 趙鍔攝)
(起飛的紅頸瓣蹼鷸,繁殖羽和非繁殖羽對比 趙鍔攝)
(29只紅頸瓣蹼鷸的群飛圖 趙鍔攝)
(飛過蘆葦蕩 趙鍔攝)
一個人如果迷信了一次,那今後一輩子恐怕都會迷信下去。“颱風後尋鳥”這個略微需要迷信一下的事,我覺得可以繼續迷信下去,你說呢?
閱讀更多 自然使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