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扶贫车间”激活西安镇脱贫增收棋

近日,听说海原县西安镇园河村建起了“扶贫车间”,周边的留守妇女不约而同地聚到了这里,想一起看看“扶贫车间”什么样,怎么扶贫?

来到这里,令记者和留守妇女吃惊的是,车间很简单,仅由两栋废弃的教室改造而成,车间里工人正在忙碌着,详细问来才知,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妇女,农忙时,扛着锄头耕耘在田间,闲暇时,拿起烙铁忙碌在车间,这种“田间+车间”的扶贫模式,让她们的脱贫之路越走越宽。

据了解,今年以来,西安镇根据全镇“农村留守妇女多、闲散劳动力多、就地创业就业难度大”等实际问题,以“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目标,依托劳动力成本优势,通过闽宁对口帮扶协作,着力打造以“扶贫车间”为引领的扶贫产业,探索走出一条引导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的“田间+车间”脱贫攻坚新路子。

目前,西安镇已完成园河村旧学校“扶贫车间”改造,安排就业岗位50名,其中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35名,辐射周边5个自然村的留守妇女就近就业。就业人员主要从事服饰配件的简单加工、包装,实行计件工资,贫困户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分配工作时间,既能打工挣钱又不耽误田间农活,照顾家庭,一举两得。 此外,西安镇考虑薛套村闲散劳动力较为集中的实际,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建设完成了1000平方米钢架结构“扶贫车间”,主要从事服装加工,可就近安排就业岗位300人,目前已安排3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到闽宁纺织园进行技术培训。

“把扶贫车间建到家门口,解决了我们这些留守妇女不能外出务工挣钱的问题。早上送孩子上学后,我们就可以到这里上班,下午接完孩子可以到田间干点农活,顾家挣钱两不误,真得太好了。”在车间上班的农民张学娟高兴地说。

据西安镇负责人介绍,这种“扶贫车间”模式主要利用改造旧学校、旧村委会等空闲房屋及村集体闲置土地,以方便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业为原则,在贫困村建立加工车间或加工点,让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脱贫,不但降低了建厂成本,也盘活了农村集体资产,达到群众赢、集体赢、企业赢、产业赢的“四赢”目标。 (中卫市新闻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 张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