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你為什麼會一直窮?

你為什麼會一直窮?

有時候上下班,我會打開滴滴,順路開個順風車。可能賺不了多少錢,但是卻能結識許多有趣的、亦或是讓人成長的靈魂。

那天早上,從小區順路捎了一位自己做裝修的大哥,暢聊一路,感悟挺深。

那天暢聊的主題是:錢,只是輔助我們家庭生活的工具。

裝修哥說,公司賬目上,每天看著銀行卡與微信裡面的流水動輒幾十上百萬,可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有多少?幾乎沒有多少!年輕時拼命賺錢,可是到了一定地步才反應過來,大多時候我們被金錢綁架了,忘記了我們賺錢的初衷絕大多數時候是為了讓家庭更幸福、家人更和睦、生活更快樂!當很多人有錢時才會發現,妻離子散、家庭支離破碎,自己除了有錢,又何談幸福?

那問題來了,到底如何才能賺到錢?

A是一個不太安穩的90後。

他的夢想,就是要開一家連鎖餐廳,他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從自己的家鄉向外擴展,把店要開到全國各地。

可自己創業畢竟需要本錢,於是A在高中沒上完時,就迫不及待地從學校解脫出來,甚至是高中畢業證的拿出都費盡了千辛萬苦。

輟學後,他先後在汽修廠、小餐館、KTV做過多種多樣的工作,他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能賺夠10萬元的啟動資金,儘早實現他的創業夢。

可是,幾年下來之後,當初的同學大都已經畢業陸續走向了工作崗位,很多也已經開始買車買房,A不僅沒有賺到創業的啟動資金,相反,學會了一身社會惡習,抽菸、喝酒、賭博……工資從當初的30元/天漲到了150元/天,但是不僅沒有賺到錢,有一次更是在朋友的勸說下拿著自己跟父母僅有的存款投資了一個所謂的“理財公司”(就是我們所知的龐氏騙局),血本無歸。

高中輟學時的目標就是為了賺錢,可幾年下來為什麼越賺越窮了?

這就是很明顯的窮人思維。

窮人思維最大的特點就是貪圖穩定,想要自己的付出立馬能夠得到回報。

A渴望打一天工就能有一天的收入,並且堅持了,所以他每天最高的工資僅僅到了150元。

若是建議A從事長期投入才能有回報的工作呢,比如銷售,可A打心底裡接受不了。

畢業幾年,觀察身邊的朋友與同學,追求固定工資收入、高底薪水平的人中,大概率都不會拿到很高的收入。

相反,有些人可能剛開始起點與收入都很低,可是幾年下來才發現,他們的改變可能會更大!

每個月固定工資4000元的人,永遠體會到月薪4萬時的快感。

我非常認可裝修哥的一句話就是“想要賺錢,首先要學會捨得花錢,就是捨得投資自己,捨得投資能夠給自己帶來利益的人”。

對於自己創業或從事銷售行業的人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

裝修哥說,曾經他為了拿下一個訂單,維護一個意向客戶,從自己創業時開始維護,不間斷地在這個客戶身上投資,吃飯、喝酒、送禮,前前後後在這個沒有為自己帶來任何利益的陌生人身上花費了3萬元,並且不知道耗費了多少時間。

三年後,這個客戶介紹的一單生意為他帶來了公司最大的一筆訂單,單純這筆訂單讓他賺了幾十萬!

並且,他現在正在維護的像這樣的客戶不知道有多少個。

寫到這裡,從事銷售行業的朋友應該特別有感觸,這部分人才是真正捨得投入,明白“放長線釣大魚”的道理並付出實踐的那部分人。

並且,越付出,越有回報;付出越多,回報越大。

其實絕大多數人的想法是,只要你能夠讓我從你身上得到好處,我就會好好感謝你!就是先有回報,我再付出!

其實恰恰相反,絕大多數時候是你要先付出,才能有回報。

付出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經歷。

從農村出來,農村裡的父母教給自己的孩子:寶貝你要好好讀書,在學校不要亂買東西,要省錢,以後考上好大學,將來找個穩定的工作給人打工,有了工作後你就能買車買房,在城裡安家落戶了。

而有錢人會教給自己的孩子:孩子你要學會分享,把自己的好吃的、好玩的分享給身邊的同學,有合適的機會多參加活動鍛鍊自己,在學校多表現自己,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花時間去學習研究。

長大後,窮人家的孩子只知道打工、掙錢、攢錢,卻始終沒錢;

有錢人家的孩子通過創業或自己的興趣愛好,就能夠讓自己值錢。

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影響的是幾代人的成長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