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电动车治理或迎转向,深圳探索出以“疏”代“堵”的好方法!

电动车整治以来,深圳一直被誉为是禁摩限电的急先锋,在其整治过程中也做出了不少铁腕政策,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如今是一个提倡低碳出行的时代,而电动车堪称低碳出行的不错选择。如何化解电动车带来的交通隐患,困扰着全国多数城市,一味控制数量,驱赶出去,显然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有些时候事情并不是总是往坏的方向发展,近日深圳宝安区沙井首次将一条机动车道最外侧改造成两条非机动车道,电动自行车被“引”到新设的专用非机动车道上。这是沙井在全市首次尝试用此种方式规范电动自行车行驶。

电动车治理或迎转向,深圳探索出以“疏”代“堵”的好方法!

沙井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早高峰西环路非机动车占比约85%,机动车流量仅占比约15%,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降低了主道通行能力,非机动车占比较大的西环路因此成为首条试点道路。据沙井街道网格办估算,沙井现有常住人口70余万,电动车约30万辆,电动车是辖区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另一数据显示,宝安约半数死亡交通事故与电动车有关,上述负责人表示,经过“禁摩限电”整治行动,交通环境取得了一定改观,但要解决电动车引起的拥堵问题和安全事故,还需要解决汽车和电动车争抢路权的问题。

经常在西环路上行驶的车主表示,虽然被划掉一条机动车道,但目前并没有感觉车辆速度减缓,同时开车压力减小很多,“以往最怕和电动车混行。”他说。西环路一名交通辅警还表示,目前还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电动车被“引”到非机动车道上后,便于指挥、管理,电动车开始按交通规则行驶了。

此次试点的宝安区沙井街道西环路,在早前发布的《关于对我市部分道路限制电动自行车行驶的通告》中被列为24小时禁行区,如今解禁并试点通行,充分表明了

深圳对电动车的高压管理或将转向,由原来的严管查禁向合理疏通转变。据了解,今年深圳计划建成不少于200公里的非机动车道,并在未来三年内,通过持续实施“慢行复兴”等八大策略,治理交通拥堵。

目前,试点区域已经初显成效,红绿灯路口出现了执法人员期盼已久的电动车排队式过马路。由此可见,电动车有路可走,有法可依后,交通治理才能真正治出次序来,所以交通问题的根本并不在电动车本身矛盾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没有找到对的处理方法,深圳政府能够打破多年来的桎梏思维,着手探索更合理的路权分配问题,这次必须点赞!同时更应赢得其他电动车“严查”城市的效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