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危險!高難度動作搏關注搞噱頭,這樣拍短視頻會要了命……

拿起手機,打開抖音

年過10歲的小章熟練地拍起了短視頻來

“剛剛拍了一條教別人做‘吃雞神器’的視頻。”

這個他口中的神器

是利用口香糖紙易彎曲並帶有靜電傳導的特性

摺疊製作的遊戲操作杆

“我都拍了7條片子了”……

以抖音、秒拍、美拍、拍手等

為代表的短視頻軟件

那是十分地受歡迎呀

危险!高难度动作搏关注搞噱头,这样拍短视频会要了命……

尤其是那些新奇、魔性

異想天開的短視頻

讓人看了停不下來…

而拍視頻的“才子才女”們

為博關注製造噱頭

更是不計後果…

刷視頻的、拍視頻的,都會上癮

“這些看短視頻的軟件上都很魔性,每晚睡覺之前都要刷一遍,看了之後還蠻開心的。”網友林小姐透露,她一刷就幾個小時,看的內容其實毫無意義。

市民陳小姐說:“我兒子現在4歲半,他每次都要用我手機打開抖音,如果不限制他,他一看能看好久。”陳小姐表示,連幼兒園的老師都會把抖音的音樂及其流行的舞蹈作為教材,教給小朋友們。

危险!高难度动作搏关注搞噱头,这样拍短视频会要了命……

有人愛看,也就有人愛拍。24歲的廣東藥科大學大四學生章嘉嘉在她的某短視頻平臺上上傳了20多條片子,其中包括一些原創。

章嘉嘉表示,純粹是為了好玩才開始拍的,不過看的時候也會進行挑選,排斥三觀不正或者惡搞的短視頻。“短視頻上的零星片段化小視頻分散太多注意力了,讓人慾罷不能,畢竟做到很強的自制力還是比較難的。”

危险!高难度动作搏关注搞噱头,这样拍短视频会要了命……

據報道,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以及騰訊公司在北京聯合發佈的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絡安全情況調研報告中顯示,20%的青少年表示“幾乎總是”在看短視頻,“每天看幾次”的青少年比例也接近10%,這些青少年的年齡均處於13到18歲。

以兩款短視頻軟件快手和抖音為例,這兩款視頻的日用戶基本都在1億以上,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長達52分鐘,用戶留存率都在40%以上,即用戶活躍度強,黏性強。

為博關注製造噱頭,不計後果

“看短視頻可以學到許多生活小竅門還有拍照技巧,這些小竅門還挺實用的。而且在平臺上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據邱某表示,短視頻平臺雖然一個是有娛樂性質的App,但是有很多低素質的人為了搏關注搞噱頭,不計後果。

網友@菇涼O_oCJY錄製的視頻中,女孩拿著自行車的鎖頭,將鎖頭打開後並鎖在了自己的腰上,並附文寫到“新技能……敢挑戰嗎?”僅該段視頻就獲得了66.6萬的點贊和3.4萬的評論,儘管視頻的下方有著“高難度動作,請勿輕易模仿”的提示標語,評論中仍然有網友@陽陽陽表示“我剛試了一下自己的腿都卡不住”。

危险!高难度动作搏关注搞噱头,这样拍短视频会要了命……

而另一位網友@Yan拍攝的視頻中,一男子將孩子放入透明塑料袋中,左右旋轉,之後提著走,並標註為“曬寶”。有網友評論道:“好乖啊,要是我家的寶,早就掙脫出來了”,“好憨呀”,也有網友@茉茉表示憤怒和擔心“這是什麼老爹”“萬一袋子破了怎麼辦?而且塑料袋會讓寶寶呼吸困難的”@杜鵑花開“有拿寶寶這樣玩的嗎?拍點有意義的視頻不好嗎?” 而視頻平臺 方面未對這段視頻做出任何安全提示。

危险!高难度动作搏关注搞噱头,这样拍短视频会要了命……

據報道,武漢有個爸爸把年僅兩歲的女兒向上翻轉180度時失手,導致孩子頭部著地,脊椎嚴重受損。更有8歲的男童因為模仿抖音上的惡搞“膠帶粘門”而導致6歲弟弟絆倒摔傷。

對於一些模仿行為,市民趙小姐表示:“一開始接觸抖音的時候會有想要模仿的慾望,但是現在沒有了,新鮮感過了。”

平臺監管應抓好,引導、尊重很重要

一方面,短視頻長度較短,能在較集中的時間內,伴隨著音樂去展示一段畫面,使人的注意力突然集中起來,起到了目光聚焦的作用。當代年輕人生活節奏快,看短視頻能在視覺上聽覺上進行信息採集。另一方面,這是年輕人表達自我的方式,是一個時代的載體。

危险!高难度动作搏关注搞噱头,这样拍短视频会要了命……
危险!高难度动作搏关注搞噱头,这样拍短视频会要了命……

深圳大學傳播系教授孫海峰

“短視頻平臺擊穿了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之間的牆,這就出現了很多當代人會在公共網絡平臺中直播私人生活的情況。”孫海峰表示,短視頻和直播有著大同小異的特點,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兩者均模糊了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界限。他解釋,這些公共空間指的是人處於一種穩定的,具有表演性的狀態進行交流的空間,所以他們會故意地去表演和暴露自我,甚至開發一種商業上獲得利潤的模式,例如廣告、打賞,這其中便有了與商業的結合。

“用戶的偶發性行為雖然很難提前預知,內容監管很困難,但是卻不得缺少,應該讓平臺去把控內容的風險及尺度,讓短視頻平臺負起責任。雖然不能百分之百地事先預防,事後的監管方式不可少。”孫海峰認為,如果內容監管的力度過大,又不利於內容的創造與傳播,“這還需要把握到一個合理的度。對於觸犯法律的內容,則堅決需要刪除、下架。但是,如果只是涉及審美爭議的內容,就要用討論的方式來解決。”

孫海峰表示,青少年不是兒童,有自己的判斷力以及自己的愛好取向,他們所看的內容是興趣愛好的一種反映。另一方面,青少年也有存在自制力缺失的可能,他們不是完整的成年人,那麼也需要社會和家庭的引導。“青少年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成長的過程中也需要判斷力的成長和成熟。我覺得還是以自主選擇和尊重為主,這樣能有效預防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