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成功不可能一夜间发生,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做。”

读大学如此,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如此。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云南曲靖的一个小伙火了,他收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正在工地上拌砂浆。

小伙叫崔庆涛。高考结束之后,崔庆涛就跟着父母在家附近的建筑工地上到处打工。快递上门时,他还在干活。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崔庆涛和母亲在干活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崔庆涛在干活

很早之前,崔庆涛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直到他要上初中,为了方便照顾,才回的家。

看到快递员开着车过来,崔庆涛一家子都停下活儿。崔庆涛跑到大桶里把手洗干净,在身上擦了擦,捧回了鲜红的录取通知书。

崔爸不识字,叫妻子念通知书上的内容给自己听。崔母就一字一顿地念起来:“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崔庆涛同学,我校决定录取你入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学习,请你准时于2018年8月30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道,校长林建华。”

听完,崔父咧嘴笑得合不拢,一家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高考结束一个多月了,离大学开学,也就剩一个月了。

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我家孩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但是我不知道该教他一些什么,该准备些什么。”

正好借这个喜事,谈谈,写给孩子们,也写给所有父母们,希望你们看看。

01

你不必和别人表面相似

很多人上了大学,碰到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全新的世界,对旧有世界观、审美观的冲击。

新浪新闻的报道。

小娟是从山里出来的姑娘,很争气,高考考到了北京某985高校。父母很开心,多年的积蓄,拿出来,给小娟去上大学。

来到北京,小娟对周围一切都充满好奇,车水马龙,灯火迷离,所有的一切,陌生,刺激。

同学们都穿得很艳丽新奇,时尚潮流,很酷很拽地走在校园里,满脸自信。

小娟开始感到自卑:原来自己的衣服这么旧,原来自己的款式这么落后,原来自己的发型这么不搭,原来名牌包包背起来这么酷。

她开始着手改造自己,从衣服鞋子开始。买贵的,买最新的,去发廊做发型,甩手就是两千多。一个学期的生活费,被她一个月花掉。

找要买学习用品的借口,问父母要。父母借遍村子里的亲戚,也只凑了一千多块钱,远远不够。

于是小娟去找了社会上的贷款,没有抵押物,只好裸贷,只要拍一张裸照,就能放款。

小娟拍了裸照,花着借来的钱,各种买买买,最新的衣服款式,最新的口红眼影,最新的包包,在朋友圈里疯狂发自拍。

也许她觉得:“我终于和这些同学平级了。”

可是能没想到,如果还不上这些款,怎么办?她怎么可能还的上呢?一个学生,勤工俭学这么低的工资,拿什么还?

很快,因为换不上钱,小娟的裸照在各大校园论坛流传,连他爸的微信,都收到了。老人家一气之下,住院了。

这样的事例非常普遍,裸贷一度成为大学校园里的热门现象,例如这位,裸贷去买买买,还不上贷款去卖: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刚从压抑的中小学出来,进入大学,看到这个花花绿绿的社会,被冲击,很正常。

但我想说的是,孩子,你所看到的那些,包包,最时髦的衣物,所谓时尚潮流,大部分都是表面相似。

所谓表面相似,作家王朔说:“一群迷惘的灵魂披上皮囊,被另外一群迷惘的灵魂追逐。”

这些包,这些名贵衣服,有多少是她们自己能买得起的,没有,绝大部分人,靠父母,靠借钱,甚至靠裸贷。

她们承担不起,也不懂欣赏,只知道,穿上去,能自拍,能给自己所谓自信。这种自信,又多么肤浅不堪一击。

你要相信,你的自信,应当来自于你的阅历,你的才华与勇气,你的咬牙坚持,你从大山走到北京的笃定,而不是来自于几个包,几件衣服。

这种自信,才能让你抬头挺胸,牢不可破,能真正赢得赞许与尊重。

所以,你不必追求和别人表面相似,别做那么肤浅的人。你应该成为你自己。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02

你不必成为别人眼里很酷的人

我读大学的时候,学校里兴起一股抽烟纹身的潮流。

一个很要好的哥们,也加入潮流中,学会了抽烟,去纹身店把半个手臂都纹了。

我问他:“抽烟很好吗?纹身很好吗?为什么都要去学抽烟,去纹身啊?”

他说:“抽烟不好啊,纹身很疼,但是抽烟很酷啊,纹身也很酷啊。”

我又问:“抽烟很酷吗?酷在哪?纹身又酷在哪?”

他说:“你想想,你走在大街上,抽着烟,露出半臂纹身,所有人都会盯着你看,多酷。”

有没有人盯着他看,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大四时,原本他有机会去军方一个很好的院校读研究生,因为纹身,被拒了;后来好几家大型央企,也拒绝了他,都是因为纹身。

纹身很酷吗?抽烟很酷吗?

我至今不觉得他们酷。

很多人觉得吸毒也很酷,但吸毒违法,会把你的一生赔进去;而抽烟,会把你,以及你周围吸你二手烟的人的健康,赔进去。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怎么看待抽烟喝酒纹身的年轻人。

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很多人觉得吸烟、纹身、喝酒很酷。但其实,这些看起来很酷的事情其实一点都不酷,只要你想去做,很容易就能做到。

真正酷的事情应该是那些不容易做到的,比如努力挣钱、用心读书,认真爱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虽然过程辛苦 但能做到就真的很厉害。

作家连岳说,有一种自由,是很低级的自由,例如任性,说逃课就逃课,说辞职就辞职,例如发脾气,说骂人就骂人。

看起来潇洒,其实不负责任。

之所以低级,在于人人想做,随手就能做到。而这种自由,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真正值得向往和尊敬的,应当是那些需要努力、坚持下去,才能做到的事情:例如克制脾气,心平气和,这叫涵养;例如凡事不只考虑自己,要考虑全局,这叫格局。

这就是我想说的,无论哪个角度看,放弃自己就能做到的事情,都不值得你向往。

尝试着给自己设定难一些的目标,例如坚持阅读,像俞敏洪一样,大学里读书500本,这很酷;例如运动,每天跑1.5公里,4年之后,一身肌肉,而不是一身油腻,这很酷;例如非常用心地爱一个人,4年之后,把他(她)带回家,再过两年,去领证,从学校礼堂到婚礼殿堂,这很酷;例如坚持做一项科研实验,毕业发表一篇SCI核心期刊论文,这很酷。

只有经过努力与坚持,有你汗水浇灌的地方,才会真正令你闪耀,那是独属于你的光芒。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03

你不必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也许很多人会反对,但我还是决定写下来。

大学里有很多社团组织,很多喜欢吹牛的老师。

这些人动不动就会谈论国家大事,国际风云,滔滔不绝,唾沫横飞。

如果你在现场,会很激动,感觉很受领悟。但事情过后,会觉得很空洞,谈了几个小时,其实什么真实内容都没有。

作家咯味在他关于大学回忆的一本书里,讲过一个故事。

他大学里有一个朋友,喜欢和别人争论,谈论天下大事,意气风发。刚进大学,进入了一个叫“匹夫有责”的社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社团每天都会争论一个话题,例如中国和外国打仗,谁会赢;例如中国是不是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等等。

这些争论,并不是建立在科学信息收集,理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而是持不同观点的人,吵,口水战,谁大声谁就赢了。

看起来,很热血,很激情,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

这位朋友大学4年,每天都参加这种辩论,他说,多有激情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课也不上了,习题也不做了,每天心心念念的,就是如何吵赢。

真正可笑的是,一位嘴上天天挂着“国家”、“天下”的人,最后毕业,英语四级都没过。

讲这个例子,是希望读者告诉你们的孩子,离这些人,这些教授,这些社团,远一点,再远一点。

国事,天下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做好自己的小事,才是本分;责任,无论是家庭责任,还是国家责任,都是要靠肩膀扛起来,不是靠嘴皮子。

不要动不动开口闭口都是“国家”、“世界”、“人类”,那样会变得好高骛远,目空一切,养成对这个社会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样,走入社会,吃亏的,一定是你;

不要总在言语上胜过别人,那是很没情商的表现。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推动解决问题,而不是谁说服谁,谁压住谁。

多去做一些小事,例如勤工俭学,减轻父母的负担,也方便自己了解社会;例如用心谈一场恋爱,学会照顾人,学会两性相处。

身边的小事,比天边虚无缥缈的大事,重要很多。人的成熟成长,就是学会把很多小事做好。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04

你不必在每个领域都很出色

天津卫视一档求职类节目《非你莫属》最近有一个求职者,很有意思。

大学时想做地质勘探,于是去学;后来不想做地质勘探了,觉得太累,每天野外跑,去考了个商学院的研究生,MBA;又发现自己唱歌不错,于是去参加节目选秀。

从大学到研究生,再到毕业,摇摇晃晃,快十年时间,也没有清晰明确的职业规划。

他到节目中来找工作,有HR(面试官)问他:“你现在一个月工资多少啊?”

他回答:“2500.”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所有人都惊呆了。

连旁边的95后大学生都惊呆了:“一个已经毕业这么多年的人,工资才2500?我们现在出去实习,2000多,也就是刚勉强能够接受的工资。”

学历不错,硕士,工作经验也有,为什么工资这么低?

从他的简历,其实可以看出来,一会儿做地质勘探,一会儿参加选秀,一会又考MBA。做过很多份工作,在很多个领域发力,但最终,似乎都失败了。

这就是我想说的:你不必在每个领域都出色,这样反而哪个领域,都无法出色。你只需要在一个领域出色。

任何一个人,时间、精力、财富都是有限的,想在每个领域都做出色,意味着有限的资源平摊到不同领域,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每个领域,都做得很一般,甚至失败。

相反,如果在大学阶段,把所有的资源,放在同一个领域,做出色,做出成果,对今后作用更大。

很早之前,我的大学老师告诉我,先专后通。

意思是,只有当你在一个领域做出色,做到极致后,你再跨领域,会顺利很多。郝景芳先是在清华做科研做到顶尖水平,再写科幻小说,获得世界性大奖。

找一个你感兴趣,或者你在意的领域,好好学,可以和专业相关,也可以不相关,但选定了,就深挖,坚持做下去。

无论你未来从事的工作,和这段经历是否相关,它都是有用的。在这个坚持的过程中,你的毅力、耐心、思维、习惯,都得到了非常良好的训练。

而这些习惯,才是你一生的财富。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清华校友凭借《北京折叠》获雨果奖,她说:“月入4000的时候,我也没焦虑过。”

04

你不必赢得所有人欢迎

很多学生刚走进大学,认为,大学是半个社会,人脉很重要,所以,在大学,搞好关系很重要。

我要告诉你的是,这是错的。

社会上人脉是很重要,但绝不是搞关系搞出来的。

作家李尚龙有个读者,大学生。他很困惑,在他们寝室,四个人,三个人喜欢玩王者荣耀和吃鸡,就他一个,想好好学习,学好英语,争取能够去香港读研。

他纠结的点在于,他不知道自己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还是学会搞好关系。

如果按照自己的做法来,他几乎和寝室室友没有共同语言,平时,他看书,学习,背单词。他们,王者荣耀开黑,吃鸡开黑。他被孤立得很严重。

如果和他们一起,室友关系倒是融洽了,可是他就没办法完成学习规划,再远一点,考研,根本不可能。

他问李尚龙:“龙哥,我该怎么办?”

李尚龙很坚定地回答他:“每天出门和他们打招呼,保持基本良好关系,但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的来。”

我很认可这种做法。

大学里分配寝室,不是按照兴趣爱好成绩来,是随即分配的。你可能和任何人住在一起。事实上,读过大学的人都知道,中国大部分大学生,4年,过得浑浑噩噩。

如果你对自己还有点想法,不要从众,坚持做自己,当然,也没有必要和周围人闹得很僵。

还有很多人,认为大学要多社交,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社团、课外活动、社交活动等事情上面。

这也是因小失大。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大学依然是系统学习知识的地方,是学生,就要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等你毕业了,你就会知道,在大学里,完成知识训练、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多重要。

大学四年,其实决定了你们未来四十年。

一定不要为了搞关系,放弃对自己的要求,你不必赢得所有人欢迎。

当你对自己有高要求,变得足够有能力与魅力,志同道合者众,人脉自然来了;如果你本身只是想混混,即使你和所有人都混得很好,在人们眼中,你也只是用来混的朋友,这样的人脉,不是资源,只是通讯录的数字,没有多大意义。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06

你不必非得去北上广深

崔庆涛拿到北大通知书后,接受采访时说:“我从大山走出来,去北京,未来,我一定还会回到大山,带来不一样的东西。”

身边有些刺耳的声音:“这年轻人是不是傻呀,好不容易从大山出来,还去了北京,还考上了北大,明明就要飞黄腾达,干嘛要回去?”

我觉得,挺好,优秀的年轻人,真的不必北上广深,他们在哪都会优秀。

秦玥飞,20岁,以托福满分的成绩,考入美国耶鲁大学,获得每年的全额奖学金;26岁,从耶鲁毕业,完成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专业的学习,获得双学士学位。

这样的人,如果不出意外,应该在华尔街金融大楼的豪华办公室上班,每天经手的资金量上百亿,月薪百万美元,全球各地飞。

而秦玥飞的选择是,回中国,来湖南一个小山村当上了“大学生村官”。

是的,一个耶鲁经济系毕业的高材生,到农村当了村官。

有人说,他把人生一手好牌,打烂了。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秦玥飞的耶鲁毕业照

真的打烂了吗?

他募集资金80余万元,给村里修路,发展经济。

他联合其它同学,发起了黑天麦土公益计划,把村官和金融科技精英聚在一起,旨在培养杰出的乡村创客,发展农村经济。

2017年,秦玥飞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荣誉。

你看,一手好牌,在他所在的地方,依然打得漂亮。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秦玥飞在田埂间

我想起电影《无问西东》里面的吴岭澜,这个清华的文科天才,觉得学理科,才能真正报效国家,于是放弃文科,学了理科。

可是他偏科很严重,英文、国学都是满分,物理却不及格。

他想转系,但不敢,因为他觉得,中国最好的学生,都学理科。

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找他谈话,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

他回答不上来,梅贻琦告诉他:“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他释然了,放弃了理科,学习文科,后来成为西南联合大学的一名教授,“因为我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这也是我想说的,真实。

北上广深也好,回到大山也好,毕业后,选择会很多。当然要考虑金钱,成年人,要独立养活自己;但更应该值得考虑的,是你自己究竟要做什么,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重要的是,不要违背自己的初心,做一个真实的人,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平和与喜悦。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梅贻琦论“真实”

07

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

可学习是

高考结束不久后,有读者留言:“高考是唯一的出路吗?”

不是,当然不是。但学习是。

我见过很多考上大学,4年浑浑噩噩过去,什么也没学到,找不到工作还要啃老的人;我也见过很多没考上大学,但精学一门技术,在这个世界上扎稳脚跟的人。

说出这个对比,不是为了说,大学无用。

大学当然有用,好的大学,更有用。

我想说的是,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无论你有没有考上大学,若对自己稍微有点要求,想活得精彩与平和,终身学习,是必需技能。

学习了解自己,如何更好地活成自己;

学习与世界沟通,而不是急赤白脸地同人家吵;

学习解决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别让这些小事影响你的心情,你的情感与婚姻;

学习叩问自己的心灵,找到那份真实感,活得喜悦与平和;

学习跟着自己的思考走,而不是人云亦云,成一个表面相似,肤浅的人。

学习慢下来,静下心来,慢慢做,一步一个脚印,不要被别人打乱你的生命节奏,不要焦虑,怕落后于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没有谁会落后。

用秦玥飞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成功不可能一夜间发生,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做。”

读大学如此,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如此。

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可学习是

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照,这所存在于战火的大学,培养了中国最多数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她的学子,后来都成为中国各个行业的栋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