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考拉完整基因组终获破译,科学家揭开毒性桉树叶饮食谜题

7月2日,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文章,科学家已经对考拉的基因组进行了完整测序。这意味着人们将能够充分地解读这种偶像级有袋哺乳动物的DNA序列。

考拉完整基因组终获破译,科学家揭开毒性桉树叶饮食谜题

长久以来,研究人员对于考拉(即树袋熊)为何能够以有毒的桉树叶为食并安然无恙一直无法理解。现在,他们终于可以追踪考拉种群的历史,分析它们是如何做出这种选择,并让身体保持健康。

这不仅对科学非常重要,对于澳洲的经济发展也很有意义。

考拉完整基因组终获破译,科学家揭开毒性桉树叶饮食谜题

众所周知,考拉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它们有着婴儿脸,光溜溜的鼻子,以及蓬松的耳朵。每年有数百万游客来排队等候,只为观看这些宝贝在桉树上打盹。据悉,考拉所具有的旅游价值约合23亿美元。

然而,它们在澳大利亚某些地区已被列为脆弱物种。其面临的困境包括栖息地破坏、疾病和其他压力因素。

考拉基因组

通过新的读长测序技术,科学家取得了完整而“装配”良好的考拉基因组。

就数据的质量而言,它与人类基因组一样“优秀”,具有跨度巨大(几乎是染色体尺度)的连续序列。

考拉完整基因组终获破译,科学家揭开毒性桉树叶饮食谜题

考拉的基因组比人类的基因组略大,它们拥有约35亿个DNA碱基对,这大约相当于一米长度的DNA。

我们都知道,动物的染色体一组来自母亲,一组来自父亲。在考拉的每个细胞中,具有16条庞大的染色体。这同其他有袋类动物类似。

作为一个种群,它们的染色体数目相对较少,而基因组排列非常稳定。

相比之下,胎盘哺乳动物染色体的数量和排列则更为多样化:比如人类有46条染色体,而犀牛有82条染色体。

垃圾DNA的来历

对考拉基因组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哺乳动物基因组如何进化以及如何发挥作用。

动物基因组中的相当大部分(有时甚至超过50%)看起来都是所谓的“垃圾DNA”——这多是重复的DNA序列,其中很多来自古老的病毒感染。

考拉完整基因组终获破译,科学家揭开毒性桉树叶饮食谜题

独一无二的考拉似乎也曾遭受过这样的病毒入侵。在不同的考拉种群中,一种来自逆转录病毒的DNA序列以不同的数量和位点存在着,这揭示了其近期的发展和扩散。

当然,这也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是如何被各种垃圾DNA所淹没的。

同人类基因组类似,考拉基因组包含大约26000个基因。

考拉完整基因组终获破译,科学家揭开毒性桉树叶饮食谜题

这些都可以说是掌控蛋白质的DNA片段或基因编码。实际上,大多数的考拉基因也存在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中,这些基因在不同的动物中从事着相同的基本工作。

那么,如果这些基因组如此相似,为什么对不同物种进行测序依然很重要呢?正是那些特殊的基因得以让考拉适应其独特的生活方式,这能够为我们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

以桉树叶为生

桉树叶是一种低卡路里的食物,同时含有毒素。然而它们无疑是考拉的最爱。一直以来,这种独特的饮食方式可谓一个科学谜题。

现在,基因组提供了答案。考拉的体内引入了一系列基因,这些基因编码最终会形成一些酶,它们属于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能够分解桉树叶的毒素。

考拉完整基因组终获破译,科学家揭开毒性桉树叶饮食谜题

正是这些额外基因的进化,使得考拉能够超越其竞争对手,即便它们需要以大部分时间睡觉为代价(这似乎未尝不是好事)。

基因组无疑为考拉挑剔的饮食习惯提供了线索。独特的基因副本使它们能够品尝并规避苦味,甚至还可以“闻”出水分,进而选择多汁的树叶。

新的DNA数据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考拉发育的信息。像其他有袋动物一样,它们出生时身体如同豌豆一般大小,随后会在袋中完成主要的生长和分化。

考拉完整基因组终获破译,科学家揭开毒性桉树叶饮食谜题

发育中的考拉依赖于奶水的滋养,其复杂的成分会随着发育阶段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含有强大的抗菌成分,保护幼小的考拉免受疾病侵害。

考拉的未来

通过分析基因组,人们将可能更好地采取全面而科学的方法保护考拉。

从DNA信息中,研究人员已经了解到,考拉种群在大约10万年前达到鼎盛时期,然后在3-4万年前又急剧跌落到仅有10%的数量。就在那个时期,巨型动物基本灭绝了。

考拉完整基因组终获破译,科学家揭开毒性桉树叶饮食谜题

在欧洲人定居澳洲以前,考拉的数量较为稳定。而在欧洲人来到这片土地后,它们的种群数量再次暴跌,下降至目前的30万只左右。

利用考拉基因组的信息,科学家现在可以监测存活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并使各群体之间的基因流动最大化。保持遗传多样性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动物可以对环境威胁和疾病产生不同的反应。

考拉完整基因组终获破译,科学家揭开毒性桉树叶饮食谜题

科学的进步不仅要为人类服务,更要让整个地球受益。希望澳大利亚的考拉,如同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一样,能够在未来的时代顺利健康地生存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