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對,這個東西就是饢

生活在新疆或者來過新疆的人,恐怕都吃過饢,至少也見過。

據百度漢語,關於饢的釋義是這樣的:“一種烤制的麵餅,中國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當作主食”。我以為,這個釋義是不夠準確的,因為饢的樣子多種多樣,並不都是“餅”狀。

對,這個東西就是饢​看到了吧,除了餅狀的饢,另外的那個也叫饢,所以我相信,饢,是根據少數民族語言音譯而來,其釋義應為“一種烤制的麵食”。

對,這個東西就是饢

對,這個東西就是饢記得我小的時候,市面上只有兩種饢,就是圖片上這種。上面的叫白皮饢或者皮芽子饢,下面那個叫窩窩饢。現在市場上饢的種類繁多,油饢(比如著名的阿布拉的饢)、肉饢、玫瑰花醬饢、堅果饢等等,但我最愛吃的仍然是白皮饢。

年輕的時候,經常是一個熱饢夾十串烤肉,走在路上或坐在公交車上吃,這是青春的記憶。相比而言,現在的披薩都弱爆了。

對,這個東西就是饢饢在新疆有著悠久的歷史,自治區博物館陳列有考古發現的唐代的饢,看上去和現在的饢並無二致。新疆氣候乾燥少雨,饢可以較長時間保存不變質,很適合做乾糧在路上吃。

過去在南疆路邊的維吾爾族小飯館裡,經常能看到維吾爾人,多數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走進飯館入座後,店家會立刻端上一碗熱茶,老人從行囊中掏出一個饢,一把葡萄乾,慢悠悠的一口茶,一塊饢,幾粒葡萄乾,那就是一頓飯。店家不會收茶錢,飯館對於這老人來說,更多的還是一個歇腳的地方。那場景,讓人想起木卡姆,古老而悠遠。

饢不僅僅是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的主食,也受到漢族等其他各民族的喜愛。過去,新疆人去內地,路途遙遠,在火車上要過好幾天,多數人都會帶幾個饢,然後用羊肉炒榨菜,裝在罐頭瓶裡,解決路上的吃飯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