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脱贫攻坚延安在行动”残疾人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脱贫攻坚延安在行动”残疾人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11月29日上午,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脱贫攻坚延安在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延安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姬涛介绍了全市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与副理事长薛小东、办公室副主任赵东红一起回答了记者提问。延安电视台、延安日报社、陕西网、西部网、新浪网等中省市20多家媒体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今年以来,市残联紧紧围绕全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扎实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全市残疾人的获得感持续增强,服务残疾人能力稳步提升,关爱帮扶残疾人的氛围日益浓厚。一是兜底线、补短板,有效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0110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4000人,为2805名残疾人专职委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对230名生活困难残疾人给予临时救助,对160名残疾儿童入学给予资助,资助贫困残疾大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57名,为1923名残疾人发放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为2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向145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二是重扶持、促增收,切实保障残疾人家庭稳定增收。建成县级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10个,申报省级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13个,建精准扶贫体育彩票销售亭10个,对549名自主创业残疾人给予补贴,对142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村残疾人给予扶持,扶持市级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1家,安置残疾人14名,扶持省级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1家,集中安置残疾人53人,同时,认真实施贫困残疾人“量体裁衣”式送猪、送羊等实物资助,帮助残疾人发展产业。三是抓康复、广覆盖,不断增强残疾人生存发展能力。加大康复救助政策落实力度,免费适配各类辅助器具3600件,为肢体残疾人免费适配假肢85例,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97例,完成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262人,对100名重度肢体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为4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救助,为400名残疾人发放康复体育健身器材,有效改善了残疾人生存状况。四是强基础,建网络,不断提升残疾人基层服务水平。建成县区残疾人康复中心13个,县区托养服务机构13个,民办托养服务机构5个;所有乡镇、街道办及村、社区全部建立了残联组织,配备了专兼职干部;市县两级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开通了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基层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脱贫攻坚延安在行动”残疾人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延安新闻网》记者徐敏:我市残疾人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市残联办公室副主任赵东红:2016年8月,我会与市民政局、市扶贫局共同印发了《延安市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了我市残疾人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主要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残疾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生活无障碍,确保我市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

主要任务:一是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建档立卡系统库,实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二是贫困残疾人社会保障全面覆盖,社会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扶养人或赡养人的贫困残疾人,实现政策性兜底保障。三是发挥产业带动优势,促进有劳动能力和愿望的贫困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实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四是推进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逐步提高贫困残疾学生及其家庭子女资助标准。五是加大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力争每个贫困残疾人家庭至少有1名成员掌握1至2门技术。六是建立健全农村残疾人康复定点服务网络,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七是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普遍享受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居家托养服务。八是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合力。

“脱贫攻坚延安在行动”残疾人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农村科技报》记者张磊:市残联在加大贫困残疾人扶持力度,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残联副理事长薛小东:我们主要从兜底扶贫、产业扶持、健康扶贫三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保障和扶持。

兜底扶贫方面:我们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补贴对象为具有延安市户籍并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残疾人和非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1-3级残疾人。补贴标准为18周岁以下(不含18周岁)每人每月100元;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每人每月6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照护支出,补贴对象为具有延安市户籍并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残疾等级为1-2级的视力、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人。补贴标准为一级残疾人每人每月120元、二级残疾人每人每月80元。这两项补贴的申领程序是个人自愿申请、村委会初审、乡镇政府审核、县区残疾和民主部门审核审批。通过金融机构转账存入残疾人账户。

产业扶持方面:主要是通过产业帮扶,稳定增加残疾人收入,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一是实施残疾人自主创业项目,对全市范围内从事个体经营、便民服务、在农村发展产业符合申报条件的残疾人给予一次性扶持。二是扶持残疾人种养殖业项目,对符合申报条件从事种养殖业的贫困残疾人,根据种养殖规模给予一次性扶持。三是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项目,通过基地辐射和带动,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引导残疾人有序进入市场,有效增加收入。四是明确各县区年度直接入户帮扶残疾人发展产业户不少于150户,每户帮扶资金不少于5000元。五是支持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实物发放项目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残疾人增收,实现脱贫。

健康扶贫方面:制定出台了《延安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延安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实施方案》,启动了“互联网+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建设”,对全市400多名县乡两级残疾人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成立了专家技术指导组,组成精准康复服务小组,组建了康复服务网络。同时组织康复辅助器具专业技术人员巡回各县区对残疾人辅助器具需要进行筛查,为残疾人就地就近提供贴心康复服务,逐步实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全覆盖。

“脱贫攻坚延安在行动”残疾人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新浪延安》记者加胜: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贫困人口中残疾人占比会越来越大,下一步你们将采取哪些具体行动?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姬涛:结合我市当前贫困残疾人现状、致贫原因、特殊困难和需求,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把最难的问题抓在手上,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脱贫与脱愚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持与自立相结合,主要采取以下八项具体行动:

一是基层党组织助残脱贫行动。继续落实市委组织部、市残联《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脱贫工作的通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脱贫工作,确保每一个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都有帮扶人、帮扶措施、帮扶资金。发挥驻村工作队、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的指导带动作用。

二是残疾人精准康复扶贫行动。结合健康扶贫、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和辅助器具适配下乡入户等工作,推动实现有需求的残疾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改善残疾人身心状况,提高贫困残疾人生活自理和参与生产劳动的能力。

三是产业扶持助残扶贫行动。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1+N”系列文件精神,安置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就业、从业。通过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加强各级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优先扶持贫困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残疾人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手工业,支持有意愿、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帮带贫困残疾人从事产业项目增收脱贫。

四是电商助残扶贫行动。落实电商扶贫政策,借助知名电商企业,为残疾人提供电商培训,扶持有意愿且有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实现电商创业,帮助贫困残疾人从事与电商相关的增收项目。

五是阳光志愿者助残扶贫行动。发动各级共青团、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广大志愿者,依托现有扶贫和助残政策、项目,针对贫困残疾人开展日间照料、支教助学、扫盲、康复服务、文体活动、爱心捐赠、技能辅导培训、生产服务、创业扶持等志愿扶助。

六是光伏助残扶贫行动。利用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建造光伏设施,或集中建成后以折股量化的形式配发给贫困残疾人,优先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获得资产收益。

七是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入学行动。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加大对贫困残疾儿童、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资助的力度,优先帮助贫困残疾儿童、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

八是百名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行动。加大“阳光家园计划”实施力度,以残疾人贫困户为重点,每年对有寄宿制托养服务需求的重度残疾人进行集中托养,释放其家庭生产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