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跟著《墨子》學宣傳之衡量宣傳工作水平的標準是什麼?

作者按:近期按照領導要求,學習《墨子》。按照我肚子裡有一分材料敢抖摟三分的大臉風格,趕緊將讀書筆記寫成跟著《墨子》學宣傳系列。版本為中華書局 《墨子》 方勇譯註2015年3月第2版。

跟著《墨子》學宣傳之衡量宣傳工作水平的標準是什麼?

好希望有一天和他一樣瘦

第一篇讀書筆記從魯問章節開始,閒言少敘,先上原文。

公輸子削竹木以為䧿,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子墨子謂公輸子曰:“子之為䧿也,不如匠之為車轄。須臾劉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為功,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

唐氏翻譯曰,有個手巧的兄弟拿木頭做了個喜鵲,因為做的太像居然就飛走了,飛了三天都不帶停。這兄弟於是就驕傲了,被自己的手巧都嚇到了。這時情商比較低的墨子對他說,你這削喜鵲的技巧比不上做車轄的木匠。木匠能讓三寸厚的車轄,讓它來裝五十石重的東西。做東西,有利於他人,才叫巧妙。不利於他人,那叫拙劣。

聯想到新聞宣傳工作。近日一直在思考互聯網形勢下,如何“加強互聯網內容”,提高新聞宣傳工作水平的話題。

當我們站在新時代的當口,做好新聞宣傳工作,要深刻理解兩個概念,即“新時代的群眾”和“新的群眾的時代”。兩個概念必然會對所有工作都帶來深刻的挑戰。比如,新的群眾的時代,技術飛速進步對我們行業的衝擊。新時代的群眾,既是受眾又是傳播者還是記者。伴隨著主要矛盾的變化,技術的進步對新群眾新需求的滿足客觀上成為了可能。而現實的弔詭往往在於,當科學已經快速迭代,觀念還在羞羞答答磨磨蹭蹭地原地踏步。

以評判新聞宣傳工作水平標準的觀念來說。過去有的人會覺得好的新聞宣傳作品當是很好地展示了我們要說的東西,比如文筆優美、準確;比如很好地表達了我們核心業務的訴求;比如圖片精美,視頻精良;比如文章氣勢磅礴。。。。凡此種種,這些評判標準大體都有一個特點,即視角向內,向自己。可是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下,是什麼特點?是社交媒體的分量前所未有的增長。是所謂,如果你傳播的信息和受眾沒有共鳴,受眾就不會為你的信息激發傳播者的角色。換言之,你的傳播就不會藉助社交媒體的力量產生裂變,產生指數級傳播效應。

我們說,過去就不是這樣嗎?當然人性是很難改變的,過去的人門同樣希望看到和自己有共鳴的信息。只不過,因為過去媒體技術的制約導致人們的這種共鳴訴求很難得到表達,更何況當下,這種訴求在媒體技術的加持下進而得到了放大。

假使這種邏輯成立,不妨說,未來新聞宣傳工作的思路似乎應是,找到我們的焦慮或訴求,從我們的焦慮出發找到大眾的焦慮和訴求,進而找到我們的焦慮和大眾焦慮的最大公約數,此時,假如你有命,做出的新聞產品具備治癒焦慮的功能,那麼恭喜你,你的新聞產品當是能夠產生指數級傳播效應的產品。受眾,會為你主動扮演讀者、傳播者甚至二次創作者的角色。

以上言論,純屬扯淡,如有雷同,絕無可能抄襲。只是希望,各位同行,在做好自己喜鵲的同時,能夠讓喜鵲唱出動人的歌曲,讓受眾真正受益,恐怕這才是王道。

不然,墨子都會有可能出來,和你叨叨,“故所為功,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