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你上一部看到擊節讚歎的國產古裝劇是什麼時候?

《甄嬛傳》《琅琊榜》,還有,還有……

沒有。

Sir前陣子刷《知乎》,就遇見這麼個問題,《為什麼這幾年的古裝劇看不下去》。

一言驚醒。

秉承“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的科學質疑精神,Sir先認真地問了問自己開篇那個問題。

確實“是”。

Sir又搜了搜其他人聲音。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肯定“是”了。

今天國產古裝劇,基本“出一部,瞎一部”。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瞎在哪?

瞎在美術,攝影。

這批發市場五十塊一件的服裝。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極品家丁》

這萬聖節賣剩下的滯銷道具。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武神趙子龍》

還有這標配韓式粗眉的化妝。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錦繡未央》

這始於於媽,發揚光大的俗豔色調。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班淑傳奇》

這些古裝劇,從頭到腳,無不暴露出一股流水線下來的塑料感。

再進一步,表演。

當紅流量的演技你怕不怕。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擇天記》

摳圖演戲你怕不怕。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楚喬傳》

兩者結合到一起你總該怕了吧。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孤芳不自賞》

再再進一步,核心的劇本。

故事你遮掉片名,絕對看不出是哪出跟哪出。

A.女主備受男人寵愛,並受盡女配迫害。

B.女主備受男人寵愛,並受盡女配迫害,愛得纏綿悱惻。

C.女主備受男人寵愛,並受盡女配迫害,愛得纏綿悱惻,並走上人生巔峰。

問:以上三部,分別是什麼大熱國產古裝劇。

答:《雲中歌》;《三生三世》;《錦繡未央》。

要知道,曾經國產古裝劇,不是這樣的。

當時,故事不瑪麗蘇,人物不流量化,就連一身衣,一副面,一把扇,都真實而獨特,都能對應出那些離我們遙遠又確實的情感。

真。

87版《紅樓夢》,全局就瀰漫這種真的古韻。

僅僅服裝。

為了還原書中描述,符合歷史,符合生活,服裝設計師跑遍9省18市,翻遍各種文史資料,對清明兩代官袍樣式存疑,跑到地下室看剛出土的服裝實物。

最終, 每一套服裝,從款式、質地、圖案、色彩,都有出處。

87版《紅樓夢》也被稱“宋明清服飾教科書”。

從服裝到髮型,從肢體到神態,從佈景到道具,無不讓你相信那就是曹雪芹筆下的世界,那就是活生生的人。

乃至一個截圖,都夠資格進高中歷史課本。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現在的,呵呵。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並不是說,古裝劇就是考古。

每一個細節,都必須找到它存在過的依據。

我們都知道歷史是讓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句話的意思是,根本不存在準確無疑的歷史,你當然可以戲說,但戲說,必須建立在對時代人物的充分了解上。

這也是過去優秀國產古裝劇另一個特徵——

實。

主角的每一個選擇,每一次行動,都有TA的邏輯,而我們,也總能在TA的掙扎中,發現那些教科書外的陰影。

2003年,《走向共和》,就塑造了一個豐滿的慈禧。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在《走向共和》,慈禧首先是個政治家。

她辦洋務運動、搞立憲改革,是為了保全大清江山(注意,不是為了全體國人)。

其次,就像扮演者呂中所說,慈禧還是個女人,一個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的老人。

不顧國庫空虛,一定要修頤和園來辦六十大壽。

她心裡是這樣想的:

尋常百姓家的老太太六十大壽,辦得風光熱鬧,左鄰右舍就會說這個老太太好福氣、有面子,這戶人家在這一代就做得起人。

再說到戊戌變法,慈禧感觸最大的也不是政變、改革,是光緒帝不認她這個“親爸爸”。

看到沒。

當別的影視劇粗暴地把慈禧塗抹成賣國求榮的魔頭時,《走向共和》破天荒地呈現出慈禧的精神危機,她當然貪圖權欲,但某一瞬間,她又閃現出一個老人對逐漸瓦解的政權,家庭,人生的恐懼和軟弱。

現在的,呵呵。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武媚娘傳奇》

一個大致準確的比喻——

如果說老一輩影視從業者是知識分子,文藝,嚴謹,認死理,他們殫精竭慮地想打磨一件讓別人服氣的藝術品。

那新一代的古裝片玩家,絕大多數則像投機倒賣的商人,他們雞賊地算計每一個銅板的付出,變著花樣地套現粉絲經濟,至於劇的質量,根本不再考慮。

這或許是過去與今天古裝劇最大的區別。

有沒有“守”。

《大明王朝1566》是公認的歷史劇神作。

Sir的評價,全劇46集,沒有一分鐘水分。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張黎提到他挑演員的標準,就是心能不能守住。

當時演員演戲的狀態是這樣的——

有的演員偷點懶,詞不好,大夥那種不屑,他的壓力太大了。

所有演員詞都溜溜的,戲都好好的,一個演員打磕巴了,那真是對不起,不用說,回去以後肯定是在背詞呢。

形成的習慣是,一般早晨五點起床背詞,七點鐘出發。

現場再背詞的演員,全組人都看不起。

扮演者王勁松老師曾透露一個“笑話”——

某臨時演員在現場緊張,可能是沒見過這麼認真的隊伍,結果拍攝時老是忘記臺詞,站在他身邊給他託板的燈光組師傅終於忍不住了,就用湖南話給他提詞,提得竟然一字不差。

“所以,很多的演員在現場是不拿劇本的,你也看不見劇本上有沒有畫槓槓,因為該畫的都畫在心裡了。”

只有演員在“守”嗎。

編劇劉和平說,為了這個戲,他準備了一輩子。

美術,“僅僅是試妝,頭套就反覆試,要求髮際線由疏至密,自然而不呆板。這一點……迄今我看見的古裝戲頭套,都沒有比《大明》做得更好。”(來自王勁松)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還有Sir提過的,導演張黎在拍攝時借鑑了自己崇拜導演安哲羅普洛斯的孤獨與詩意: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上為安哲的《永恆和一日》和《尤利西斯的凝視》,下為《大明王朝》

連音樂也多次借用《霧中風景》《鸛鳥踟躕》《永恆和一日》裡的絃樂和鋼琴曲。

這些古典、莊重、雋永,不就是一部歷史劇該有的質感。

主演陳寶國曾經感慨,這部劇是一群真心做藝術的人忘我奉獻的精品。

而今天,又有多少這樣的耐心與偉力。

請別誤會。

Sir並不是要求今天的影視劇從業人員,還像過去一樣只講奉獻,只講犧牲,不求(經濟)回報。

誰也沒資格要求誰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但拋除審美,拋除手藝,僅僅就事論事,你們,能不能稍微尊重下自己從事的職業。

比如,不要為了曝光率以權謀私,給自己瘋狂加戲。

比如,不要為了點擊量喪心病狂,二十集拍成五十集瘋狂注水。

還有,能不能拿了片酬就到片場,能不能到了片場前先背好臺詞,能不能念臺詞考慮到觀眾也有智商……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鳳囚凰》

太多太多了……

某種程度,Sir相信,拍古裝片歷史劇,比現代戲難。

難在你們需要通過想象,去虛構出一個符合現實邏輯的世界。

歷史有著更復雜而曖昧的質地。

但這恰恰才是我們迷戀古裝片歷史劇的原因。

它是創作力在現實之外偉大的開疆闢土,它也是洞察力以史為鏡深沉的叩問自省。

Sir寫過很多類似的文章,是時候讓《***》刷爆朋友圈。

今日回想,這些《***》,99%,發生在五年前,十年前,甚至上世紀。

如果中國的歷史(古裝)劇只能通過復播,翻紅來記錄時代。

那此時此刻生產著的,播放著的,又創新高的,該有多虛無和蒼白。

現在的國產古裝我看不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