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只有不畏懼死亡,你才能得到永恆!

生老病死是我們都要經歷的過程,事實上,不只是人類,萬事萬物都避免不了生老病死,只是方式不一樣而已。當我們親眼目睹自己的親人朋友離開世界的時候,能夠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死神的強大和無情,在悲傷的同時,常常會幻想為何人類會有生老病死,為何我們不能長生不老?而縱觀人類歷史,關於長生不老的故事傳說多的不勝枚舉,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應出人類有多麼地渴望永生,同時多麼懼怕死亡!但死亡就好像一條自然界最基本的自然規律一樣,成為人類心中永遠的“痛”。


只有不畏懼死亡,你才能得到永恆!

但事實上,死亡就是自然界的一條基本規律,為什麼這樣說呢?如果你關注了我之前的文章,你會明白如今我們看到的萬事萬物都來自於最早的第一批恆星,你我身體裡的每一顆原子都是原始恆星的產物,說白了是恆星走向死亡時的“核廢料”!早期的宇宙只有純能量和氫這種最基本的原子,而引力的不平衡開始導致氫原子聚集在一起,開始塌縮,其中心的溫度和密度越來越高,到一定程度開始形成核聚變,一顆恆星便熊熊燃燒起來,燃料正是氫原子。
只有不畏懼死亡,你才能得到永恆!

但核燃料終歸是有限的,這就意味著恆星終將會走向死亡,這聽起來很悲壯,但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因為恆星在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過程,才有了我們今天絢麗的世界。因為恆星走向死亡的過程就是核聚變的過程,發光發熱的過程,同時在恆星走向死亡時,它猛烈的噴發會把物質帶到遙遠的星際空間,成為下一代恆星,行星形成的原材料。
只有不畏懼死亡,你才能得到永恆!

而大質量恆星死亡時會爆發的更猛烈形成超新星,今天我們見到的重金屬比如金,銀就是超新星爆發的產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恆星的死亡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生。想象一下,賦予我們生命的太陽,如果它永遠不會走向死亡,也就意味著它不會消耗氫產生核聚變,也不會發光發熱,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人類和所有的生命都不會存在。不只是恆星,上升到更大的範圍,即使我們的宇宙也在不斷地走向死亡,這需要用熵增原理來解釋。

熵,說白了就是衡量萬事萬物有序程度的尺度。物理學家玻爾茲曼關於熵的公式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在不斷地從低熵走向高熵,也就是從有序走向無序,熵在不斷的變大,這就是所謂的熵增原理。這個原理告訴我們,宇宙也在一步步走向無序,在遙遠的未來,會變得徹底的無序混亂,也可以看作所謂的“死亡”。

當然,我們人類能在宇宙走向無序的漫長過程中創造短暫的有序,我們必須付出能量。所以說,死亡並不可怕,因為如果說新生給予我們力量,那麼死亡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生呢?恆星用自己的死亡創造了形成下一代恆星和行星的原材料,我們的太陽用自己不斷的走向死亡為我們發光發熱,而我們人類在宇宙不斷地從有序走向無序的過程中建造了華麗的有序環境,雖然這種環境顯得有些短暫,但這正是人類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所在!那麼,你還會為死亡感到恐懼嗎?你更應該在自己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建造屬於自己的華麗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