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看永州如何續寫“中國福特”故事?

看永州如何續寫“中國福特”故事?

1942年夏天的一個月明之夜,註定要被載入中國汽車發展的史冊。因為那天夜裡,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在永州祁陽縣誕生了。實業家支秉淵克服當時資料奇缺、原材料匱乏等重重困難,幾乎親自制造出了馬達、活塞、變速箱等一切零部件。重慶《大公報》曾撰文讚譽其為“中國福特”。76年前,支秉淵就已經向世人證明:在永州這片湘南土地上,從不缺創新與發展的活力。

那麼,如今的永州如何續寫這份不朽傳奇?如何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中間又存在哪些問題?6月14日至15日,省政協副主席胡旭晟率調研組赴永州開展“關於實施動力變革,促進我省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重點課題調研。

看永州如何續寫“中國福特”故事?

▲ 調研組一行先後深入祁陽縣、永州經開區等地調研走訪。省政協委員王玉立、白樹仁、劉丹軍、李國雄、北冰、葉驚濤、常琪參加此次調研

華為雲計算的選擇

2017年,永州有495家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長豐獵豹成為首個產值超50億元的龍頭老大,獵豹汽車預計今年可完成整車生產70000臺。

獵豹Mattu是長豐獵豹2018年進軍自主高端SUV市場的“開篇之作”,智能網聯成為長豐獵豹創新的發力點。“Mattu幫你寫,還會幫你讀。”長豐獵豹副總經理陳譽東說道。當人開著車,不方便回覆微信時,只要說一聲,它就能將語音轉換成文字發送給指定好友,同樣它也會主動幫忙將接收的信息念給你聽,這是目前市場上唯一的車載微信解決方案。

看永州如何續寫“中國福特”故事?

▲ 長豐獵豹Mattu

除了發展智能型大製造產業,打造立足湖南、輻射華南華中地區的“雲海”成為永州雲計算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前進方向。2017年,華為雲計算數據中心落戶永州經開區,緊隨其後,安天科技、軟通動力、雲聯星空等15家互聯網企業紛紛迫不及待地入駐大數據產業園。今年1月,永州在全省升起第一朵“警務雲”,建成全省第一個公安大數據實戰平臺,每秒鐘可處理億級數據,每天數據遞增量超過500萬條,目前,已收集數據475類,約24億餘條。

“除了‘警務雲’,我們還有‘政務雲’與‘企業雲’,我們要服務全市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每說出一個“全”字,華為雲計算項目相關負責人王少東原本置於胸前的雙手就不斷地外張,最後定格在一個彷彿有著無限可能的地球圓上。

看永州如何續寫“中國福特”故事?

▲ 華為雲計算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已成為助推永州動力變革的轉換器。目前,永州已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95家,發展到477家,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近五分之三。

“動力變革就是從原來的粗放型經濟發展轉變為以高新技術為驅動力的經濟發展形態。時刻追蹤、分析最新科技至關重要。既要了解技術本身,又要了解技術對永州市經濟發展的意義與和適度,一旦瞄準,後發勢力將不可小覷。”省政協常委白樹仁不禁有感而發。

“進球”與“踢球”

“金馬廣場,這個名字是祁陽人自己取的,這是他們自己的廣場。”銅鑼灣項目經理劉志松指著廣場上兩隻昂首飛奔的金馬說道。去年9月,藉助2017湖南(香港)投資貿易洽談周這一對外開放大平臺,香港銅鑼灣集團與永州市祁陽縣政府牽手,投資約70億元,攜手打造總面積1066畝的銅鑼灣楊梅湖片區城市綜合體和生態文化旅遊項目。

看永州如何續寫“中國福特”故事?

▲ 銅鑼灣楊梅湖新城展示廳

銅鑼灣項目只是永州開放經濟的一個縮影。作為連接華中與華南,西南地區與東南沿海的重要交通樞紐,永州的區位優勢不言而喻。近幾年來,永州緊盯製造高水平企業,實行產業鏈招商。開啟湘桂鐵路永州地區擴能工程,打破湘桂鐵路的運輸瓶頸。緊緊抓住升級園區平臺這個“牛鼻子”,全面促進產城融合建設……2017年,華為集團、中建集團等一批世界500強和央企紛紛入駐永州。去年1月至11月,永州外貿進出口增長近68.4%,增速排全省第4位。昔日的開放“末梢”開始變成“前沿陣地”。

儘管開放環境不斷優化,但從沿海地區回來的部分企業,還是有一些難言的“苦衷”,“對永州而言,好的企業回來就相當於‘進球’,贏了一局。但我們回來後,卻發現企業和有些政府部門,在辦事效率上往往是劃不等號的。有些政府部門永遠在‘踢皮球’,企業是要利潤和生存的,而不是希望被踢了幾圈之後,大門都找不到。”有些企業家說道。

看永州如何續寫“中國福特”故事?

為此,省政協委員北冰說“把企業引進來後怎麼辦?配套設施建設能否跟上?企業來了是否會失望而歸?在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和招商引資過程中,必須打好產業發展組合拳、建立良性的產業發展循環系統、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省政協委員常琪建議,針對落戶企業,專門抽調信息採集人員,組建專業團隊。根據不同企業性質,全方位蒐集企業問題信息,更加精準地解決不同類別企業面臨的特性與共性問題。

和“姚明”打高爾夫

“一米六的人總想和姚明比打籃球,你說能不輸嗎?為什麼不換一種思路——和姚明比打高爾夫呢?”在看完茅竹鎮三家村田園綜合體後,省政協港澳委員葉驚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水岸田園、雅緻新村,茅竹鎮三家村緊緊把握自身的自然資源優勢,精準定位。建設集休閒、旅遊、體驗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計劃種樹30萬株、種花3000畝、種果10000畝;打造萬畝蔬菜基地、萬畝優質水果基地、萬畝生態油茶基地;精心作美“滴水雲靄”“油茶飄香”“富里稻田”等沿江農田景觀,發展觀光農業、休閒採摘農業等鄉村旅遊……

在位於茅竹鎮三家村的智能觀光溫室中,五歲的王靚夢帶著媽媽的墨鏡盯著從白“管子”里長出來的絲瓜看個不停,“管子裡有絲瓜們要喝的‘牛奶’,玻璃房子裡暖和,所以絲瓜們既不冷也不餓。”一旁的媽媽解釋道。“喝牛奶就能喝飽嗎?”王靚夢看得專注,頭也不抬地問。在智能觀光溫室幾乎每天都會上演這樣的科普小場景“有空我們都喜歡帶著孩子來這裡親近自然,認識自然。”媽媽劉麗說道。

看永州如何續寫“中國福特”故事?

▲ 祁陽縣茅竹鎮三家村

作為農業大市,永州擁有發展現代農業的天然優勢,發展勢頭強勁。2017年,成功獲批“國家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市”,成為長江以南唯一獲此殊榮的地級市。除金浩茶油、糧光糧油、熙可食品三家國家級農產品加工企業外,擁有省級龍頭企業43家,形成竹木、烤煙、藥材等七大優勢產業。

看永州如何續寫“中國福特”故事?

▲ 德輝農業智能觀光溫室

“農業就是永州不可多得的自然優勢,這是‘姚明’怎麼也比不過的永州長板,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另闢蹊徑地實現高質量發展。”葉驚濤提議。

胡旭晟指出,永州要以深入研究促進精準施策,要深入思考動力變革和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意義,仔細研究變革和施策的方式方法;以科技創新促進動力變革,提高研發投入佔比,推動產研結合;以開放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增強空間開放、產業開放意識,把產業鏈做長做深;以自身優勢促進高質量發展,發揮資源優勢的同時,充分挖掘潛在優勢。


圖文 |《文史博覽·人物》記者 沐方婷(見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