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连载第42讲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和分类|清华名师肖星财务课笔记

我们主要是认识一下长期股权投资,我们了解了长期股权投资从概念上说和金融资产的区别,又进一步了解了长期股权投资的三种类型。

连载第42讲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和分类|清华名师肖星财务课笔记

上篇笔记介绍我们就来说说长期股权投资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领域,我们仍然是讨论其中的基本原则,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长期股权投资。

首先,我们来说说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

既然是长期股权投资,就是准备长期持有,不准备随时出售,这一点是长期股权投资与列入金融资产的股票之间最大的区别,列入金融资产的股票,要么就是随时准备出售的,这种情况属于第三类别的金融资产,要么就是或者随时准备出售,要么准备持有以获得现金流,也就是说没有确定究竟如何获得收益,但是随时出售是一种选择,这种情况下属于第二类别的金融资产。如果没有随时出售的打算,才算是长期股权投资。

从本质上说,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最大的区别是,持有金融资产承担的是价格变动风险或者持有债券是承担信用风险,而长期股权投资承担的是被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

连载第42讲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和分类|清华名师肖星财务课笔记

然后,我们来说说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

长期持有的股权,按照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又分为有控制权的投资、有重大影响的投资和既没有控制权又不能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有控制权的投资称被投资企业为子公司,有重大影响的投资称被投资企业为联营企业,如果是和其他企业共同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就称被投资企业为合营企业。会计上对不同类别的股权投资有不同的记录方法。

先说说有控制权。

通常我们认为持股50%以上就拥有控制权了,或者虽然持股比例没有达到50%,但是是最大股东,其他股东都比较小,比如持股30%,第二大股东持股10%,也是拥有控制权,这虽然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但不是绝对的,严格说,判断是否拥有控制权要根据公司章程的具体规定进行判断。比如,章程规定一些重大决策要2/3以上股东同意才行,这种情况下,即使持股50%也不一定有控制权;

或者,章程规定一些股东拥有特别权利,比如阿里巴巴的章程规定,管理层组成的一个28人委员会拥有超越其持股比例的额外权利,他们可以提名董事,而且如果他们提名的董事没有获得通过,他们可以继续提名其他董事,直到通过,在这样的条款之下,即使是第一大股东也不拥有控制权;再或者,章程规定两个股东分别对某些事项拥有决策权,比如a股东在研发阶段拥有决策权,b股东在产品销售阶段拥有决策权,这时即使a股东持股60%,也不拥有控制权。可见,是否拥有控制权的判断是比较复杂的。

再来说说重大影响。

这个要求比控制权低很多,影响一般通过在董事会拥有席位来实现,这样就可以通过参与表决的方式施加影响,除此之外,如果对被投资方派出关键管理人员或者提供关键技术,或者参与政策制定或发生重要交易,也都算有重要影响。如果对被投资企业有控制权,那么作为投资方,就需要一方面用成本法记录这项投资,编制个体报表,另一方面再编制一份合并报表。

如果对被投资企业没有控制权但是能施加重大影响,或者和其他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共同实施控制权,就按照权益法记录这项投资。

如果对被投资企业既不拥有控制权、共同控制权,也不拥有重要影响,就不属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而是纳入金融资产核算。这里要区分一下具体情况了,主要是区分被投资企业股票的公允价值是不是比较容易获得,比如被投资企业是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就是市场价格,如果公司持有股票不排除随时出售的可能,这就是一个金融资产了;如果持有的股票是非上市公司的,这时候虽然仍然纳入金融资产的核算,但是因为公允价值难以取得,按照金融资产核算的要求,可以不披露公允价值,也就是说实际上记录的就是初始投资成本。

总结

我们主要是认识一下长期股权投资,我们了解了长期股权投资从概念上说和金融资产的区别,又进一步了解了长期股权投资的三种类型,即拥有控制权,被投资企业也就是子公司,需要按成本法编制个体报表,再同时编制合并报表;第二种是能够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或者和其他企业共同实施控制,被投资企业也就是联营合营企业,用权益法核算;既没有控制权、共同控制,也不能施加重大影响,又是非上市公司的投资,虽然纳入金融资产核算,但是不需要提供公允价值,只需要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记录。

本文由派可数据整理并发布。

(全文完)

连载第42讲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和分类|清华名师肖星财务课笔记

连载第42讲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和分类|清华名师肖星财务课笔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