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連載第42講長期股權投資的概念和分類|清華名師肖星財務課筆記

我們主要是認識一下長期股權投資,我們瞭解了長期股權投資從概念上說和金融資產的區別,又進一步瞭解了長期股權投資的三種類型。

連載第42講長期股權投資的概念和分類|清華名師肖星財務課筆記

上篇筆記介紹我們就來說說長期股權投資的問題。這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領域,我們仍然是討論其中的基本原則,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長期股權投資。

首先,我們來說說長期股權投資的概念。

既然是長期股權投資,就是準備長期持有,不準備隨時出售,這一點是長期股權投資與列入金融資產的股票之間最大的區別,列入金融資產的股票,要麼就是隨時準備出售的,這種情況屬於第三類別的金融資產,要麼就是或者隨時準備出售,要麼準備持有以獲得現金流,也就是說沒有確定究竟如何獲得收益,但是隨時出售是一種選擇,這種情況下屬於第二類別的金融資產。如果沒有隨時出售的打算,才算是長期股權投資。

從本質上說,長期股權投資與金融資產最大的區別是,持有金融資產承擔的是價格變動風險或者持有債券是承擔信用風險,而長期股權投資承擔的是被投資企業的經營風險。

連載第42講長期股權投資的概念和分類|清華名師肖星財務課筆記

然後,我們來說說長期股權投資的分類。

長期持有的股權,按照與被投資企業的關係,又分為有控制權的投資、有重大影響的投資和既沒有控制權又不能施加重大影響的投資。有控制權的投資稱被投資企業為子公司,有重大影響的投資稱被投資企業為聯營企業,如果是和其他企業共同對被投資企業實施控制,就稱被投資企業為合營企業。會計上對不同類別的股權投資有不同的記錄方法。

先說說有控制權。

通常我們認為持股50%以上就擁有控制權了,或者雖然持股比例沒有達到50%,但是是最大股東,其他股東都比較小,比如持股30%,第二大股東持股10%,也是擁有控制權,這雖然是比較常見的情況,但不是絕對的,嚴格說,判斷是否擁有控制權要根據公司章程的具體規定進行判斷。比如,章程規定一些重大決策要2/3以上股東同意才行,這種情況下,即使持股50%也不一定有控制權;

或者,章程規定一些股東擁有特別權利,比如阿里巴巴的章程規定,管理層組成的一個28人委員會擁有超越其持股比例的額外權利,他們可以提名董事,而且如果他們提名的董事沒有獲得通過,他們可以繼續提名其他董事,直到通過,在這樣的條款之下,即使是第一大股東也不擁有控制權;再或者,章程規定兩個股東分別對某些事項擁有決策權,比如a股東在研發階段擁有決策權,b股東在產品銷售階段擁有決策權,這時即使a股東持股60%,也不擁有控制權。可見,是否擁有控制權的判斷是比較複雜的。

再來說說重大影響。

這個要求比控制權低很多,影響一般通過在董事會擁有席位來實現,這樣就可以通過參與表決的方式施加影響,除此之外,如果對被投資方派出關鍵管理人員或者提供關鍵技術,或者參與政策制定或發生重要交易,也都算有重要影響。如果對被投資企業有控制權,那麼作為投資方,就需要一方面用成本法記錄這項投資,編制個體報表,另一方面再編制一份合併報表。

如果對被投資企業沒有控制權但是能施加重大影響,或者和其他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共同實施控制權,就按照權益法記錄這項投資。

如果對被投資企業既不擁有控制權、共同控制權,也不擁有重要影響,就不屬於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範圍,而是納入金融資產核算。這裡要區分一下具體情況了,主要是區分被投資企業股票的公允價值是不是比較容易獲得,比如被投資企業是上市公司,公允價值就是市場價格,如果公司持有股票不排除隨時出售的可能,這就是一個金融資產了;如果持有的股票是非上市公司的,這時候雖然仍然納入金融資產的核算,但是因為公允價值難以取得,按照金融資產核算的要求,可以不披露公允價值,也就是說實際上記錄的就是初始投資成本。

總結

我們主要是認識一下長期股權投資,我們瞭解了長期股權投資從概念上說和金融資產的區別,又進一步瞭解了長期股權投資的三種類型,即擁有控制權,被投資企業也就是子公司,需要按成本法編制個體報表,再同時編制合併報表;第二種是能夠施加重大影響的投資或者和其他企業共同實施控制,被投資企業也就是聯營合營企業,用權益法核算;既沒有控制權、共同控制,也不能施加重大影響,又是非上市公司的投資,雖然納入金融資產核算,但是不需要提供公允價值,只需要按照初始投資成本記錄。

本文由派可數據整理併發布。

(全文完)

連載第42講長期股權投資的概念和分類|清華名師肖星財務課筆記

連載第42講長期股權投資的概念和分類|清華名師肖星財務課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