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安邦集團原董事長吳小暉涉嫌集資詐騙、職務侵佔罪,表示:不懂法

從公眾視野消失近一年後,安邦集團原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小暉再度露面,只不過這一次,他站上了被告席。3月28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吳小暉犯集資詐騙罪、職務侵佔罪一案。其中,檢方指控吳小暉累計向1056萬餘人次銷售投資型保險產品,實際騙取652.4億元;指控吳小暉利用職務便利,先後將100億元保費資金計劃轉至吳小暉實際控制的產業公司;舉證吳小暉通過控制的37家公司入股安邦集團,控制安邦集團股份高達98.22%。

安邦集團原董事長吳小暉涉嫌集資詐騙、職務侵佔罪,表示:不懂法

海外版圖瘋狂擴張

安邦集團,一度被認為是“神話”般的存在。2014年,因“血洗A股”一戰成名,當時安邦集團收購或控股多家上市公司,甚至舉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此後更是“一路高歌”。收購華爾道夫酒店,介入萬科之爭,以數十億美金展開海外併購,震驚華爾街。

安邦集團原董事長吳小暉涉嫌集資詐騙、職務侵佔罪,表示:不懂法

一般來說,併購戰略總是與金控帝國如影隨形,資本越雄厚出手越“闊綽”。自2014年安邦“一戰成名”後,圍繞安邦的爭議就從未間斷過,包括吳小暉本人也有著不少江湖傳聞。

這主要是因為安邦的成長速度實在太快了,2004年,吳小暉以5億的初始註冊資金創立安邦,利用投資型保險產品迅速擴大資金規模。2016年,安邦集團總資產接近20000億,涵蓋業務除了財險還有壽險、健康險、養老險、銀行、金融租賃、資管牌照等。短短12年時間資產規模翻了近4000倍,從籍籍無名的保險新兵成長為險資巨頭,它是怎麼做到的?橫掃海內外金融市場,它的錢又是從哪兒來的?

5億怎麼變成20000億的?

隨著吳小暉的審查結果出爐,“安邦神話”徹底破滅,真相也隨之浮出水面。2014年是安邦集團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安邦集團的保費收入在行業內排名第8,達到528.83億元,是前一年的近39倍。

安邦集團原董事長吳小暉涉嫌集資詐騙、職務侵佔罪,表示:不懂法

根據公開信息分析,安邦的利潤積累其實非常有限,其正規的保費收入增長也不是很快。短短一年時間,安邦就能讓業績實現飛躍式增長,往後的業績更是“開了掛”一樣,主要源於一個被冠以各種投資功能的險種——萬能險。

因為具有理財產品的性質,所以萬能險在保險市場很受歡迎。2015年,保監會為鼓勵保險市場發展,取消萬能險不超過2.5%的最低保證利率限制,將萬能險產品利率市場化,改由保險公司自行決定。於是,市場上銷售的萬能險整體收益率迅速攀升,高達6%至7%,個別萬能險整體收益率甚至高達8%,這也催生了一批保險新貴,其中就有安邦。有數據顯示,2016年,安邦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1142億元,而被認為代表萬能險規模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則達到2162.9億元。安邦依靠遠高於競爭者利率的萬能險迅速蠶食市場,通過“保費”實現資金膨脹,這為後來的海外併購提供了充足的“火力”。

安邦集團原董事長吳小暉涉嫌集資詐騙、職務侵佔罪,表示:不懂法

但激進另類的發展策略讓安邦觸碰了不少紅線。對於投保者來說萬能險收益高、期限短,對於保險公司來說,一方面在低利率時代想要維持高收益,就要將這些“保費”投給高風險、高收益的領域。另一方面是資金錯配的問題,靈活性較強的短期資產很難獲取較高的收益率,雖然萬能險的期限短,但實際上資金卻投向了長期資產中或者用於併購上市公司。

安邦集團原董事長吳小暉涉嫌集資詐騙、職務侵佔罪,表示:不懂法

那麼,問題就來了,萬能險到期後投資者要拿回資金怎麼辦?一旦資金進入股市被套牢怎麼辦?最關鍵的是,2016年我國的萬能險佔總保費的份額是31.4%,一旦誘發流動性金融風險,後果不堪想象。

隨著萬能險的利率越漲越高,其保險功能早已被削弱,成為了“投資”工具。2016年,保監會開始整頓保險行業亂象,多次對各大保險企業下發監管函,甚至因為一款違規產品點名安邦。

但安邦以萬能險發家,不肯輕易丟棄“生財之道”,嚴監管下,依然在萬能險領域風生水起,對風險置若罔聞,並且將大量資金用於海外併購,實有逃避監管之嫌。監管層當然不會放之任之,檢方指控其中一條就是吳小暉累計向1056萬餘人次銷售投資型保險產品,實際騙取652.4億元。

安邦集團原董事長吳小暉涉嫌集資詐騙、職務侵佔罪,表示:不懂法

不能修身,何以安邦?

不過,吳小暉對指控的事實和罪名均提出異議,他表示自己不懂法律,不知道其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在貌貌看來,這未免有些幼稚,安邦因抓住政策帶來的機遇成為保險業巨頭,但它卻沒有學會“見好就收”,在吳小暉的個人意志下一路狂奔,無視法律法規,說到底還是因為一個字——“貪”。

安邦集團原董事長吳小暉涉嫌集資詐騙、職務侵佔罪,表示:不懂法

▲ 保監會官網近日發佈的有關萬能險監管的文件

2018年是金融危機十週年,國內外金融市場都充滿了變數,而我國三大攻堅戰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防範重大金融風險。保險業作為我國的金融血液,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是被高度關注的領域。

回顧過去三年間,大多數的併購案幾乎都有保險行業資本的身影,併購資金的來源也都是長債短投的萬能險,對金融市場帶來了諸多不穩定因素。隨著金融機構改革的正式落地,針對性監管、穿透式監管已經成為常態,任何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為私慾不顧法律法規者都不可能僥倖逃脫,所謂窺一斑而見全豹,吳小暉的判處決定只是一個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