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新蟬噪罷亂蛙鳴。”芒種過後,到端午的時候,真正酷暑來臨了。

庭前後院的蛙聲從三兩聲,到聒噪一片。惹得不好安眠。不過,私以為這卻是是極為雅緻的事情。

此時喝過花釀,微醺,步履不正,正好。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風物詩|蛙靜。

月穿梭廣宇,人行池邊小徑。夏風習習過,蓮花還羞赧含苞,河邊菖蒲也綴漫溪路。這時候入夜天清氣爽,風過而無燥熱;蛙鳴荷葉間,荷葉上,荷葉下,聲亂中有序,月光平鋪湖面之上,竟安然不散。慢行其中,包圍在蛙聲裡而不聞,世界沉寂寧靜。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該鋪上席子睡覺了。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風物詩|梅落。

各種梅子開始熟成。由青轉紅,變紫,熟落。

端午前後的清晨,天氣已經有點熱,但還是那麼熱之前,爬上梅樹。隨手摘下一顆,用袖子擦擦就吃了,酸甜可口。

或者泡一罐青梅酒,等落霜的時候,就可以吃。

或者醃漬一罐梅子,過段天氣熱的時候,可以鎮暑。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風物詩|荷雨。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江南天氣日愈悶熱起來。走幾步就微汗。

然而在湖邊,如傘的綠荷覆蓋了整個湖面。窸窸窣窣,一條小舟劃出一條水路。

採荷的女子正是明媚,手裡捏破個蓮子,吃了起來。

正看得呆,雨點毫無徵兆的下起來。

趕緊折了一根荷葉作傘。雨打在湖面發出沙沙的聲音,讓你覺得萬物此刻寧靜如初。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風物詩|竹聲。

窗含山,山遍竹。

風吹,竹動。

如波浪,如仕女的衣袖,如倦夏裡的雲鬢。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風物詩|菖蒲。

菖蒲柔弱,孤生幽澗。

菖蒲和水芭蕉最配。端莊秀麗,搖曳生姿。

河邊一叢一叢,一簇一簇,時有蜻蜓其上,時有落水的蛙聲。

河道彎彎淺淺,搖櫓蕩過的水面上,有澄淨的夢。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菖蒲可提取芳香油,有香氣,是防疫驅邪的靈草,

端午節,家家戶戶的門上或簷下懸插著菖蒲葉和艾。

先民崇拜該草類,把菖蒲當作神草。

農曆四月十四,為菖蒲的生辰,“修剪根葉,積海水以滋養之,則青翠易生,尤堪清目。”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風物詩|風河。

端午總是和江流溪河聯繫一起。

這是我們投食於江上,或幽遊江邊,暗發懷古之情。

農曆五月初,天氣陰晦不晴,星光不見。

“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有風的河,可以讓思緒沉到很遠。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風物詩|酒美清尊。

雄黃酒有白娘子和許仙的姻緣,雖說端午喝雄黃是除蟲避害,但是一想到害得白娘子嚇死許仙,不由得生出一絲厭惡。

不過卻可以趁機多喝幾杯,月明風清時,最是佳節難候。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風物詩|百舸爭流。

中國就喜歡一個鬧字。

端午時,各村的壯漢都開始想在每年划龍舟拔得頭籌,寓意一年的好運。

鑼鼓吶喊,万旗獵獵,岸邊人頭攢動。

得到哪怕一次的勝利,都可以回憶一輩子,談上一輩子。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風物詩|長命縷。

端午正值最燠熱的季節,將艾草等製成香袋,隨身佩戴,以驅五毒。

端午時以五色彩絲系於臂腕上,名之為「長命縷」。

長命縷為五色線製成,這五色必須為青、白、紅、黑和黃,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

農曆五月初五,五色長命縷拴在兒童手臂、手腕(男左女右)等處;或懸掛於兒童胸前、蚊帳、搖籃。

據說,五色絲象徵五色龍,可以除病祛晦,使人健康長壽。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風物詩|溪滿。

剝開的石榴還是青澀,這個時節,這個光影印象中就是這種青澀的樣子。

青澀的如同一字排開的鴨子,沒學會走路,就開始跑了。

溪水長且清,滿溢出來,沖垮了岸邊的鴨棚。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風物詩|蓮起。

農曆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皮膚易過敏,白蟲橫行,於是有了端午夏季“祛病防疫"風尚。

不過在這裡,卻有蓮的雅靜。

山寺裡的池塘,農曆五月才有三兩朵紫蓮,貼著水長,並不如荷花那樣亭亭玉立。

蓮花是香的,所以這三兩朵蓮花可以修行的人燻得起凡心了。

對生活絕望的人,看到這幾朵蓮花,或許會轉而擁抱難熬的時光,畢竟,有一朵蓮讓人不忍離去。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風物詩|榴花結子。

“繁花已盡,深院榴花照眼。”

到端午時,石榴開始結出小小的果實。

橘花謝了,結出青青小小的果子。

暖風吹拂的空間裡,花謝果出。果子還不是熟透的樣子最好看了。

如果初生的嬰兒,那隨枝晃動的樣子,就很可愛。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風物詩|食黃瓜花。

這裡介紹一款清火小菜。

黃瓜花其實就是帶著花的黃瓜嫩仔,鮮嫩而略帶絲絲的苦味。

只須用簡單的調料稍稍清拌,吃起來就非常地清香美味,

是很適合夏季食用的一道清火小菜。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風物詩|箬葉清。

說到端午節,離不開粽葉,不過它有個好聽的名字,箬竹,也就是粽葉。每每喊這名時,齒間自會生起一股別樣的清香。

粽葉長在山坡澗坎上,葉形披立,肥闊飽滿,摘一片入手,竹香沁鼻。

這當中不得不提到江南的「一葉粽」,外形雖小,但也稜角分明有模有樣,手法純熟者甚至連捆縛的絲線也不用,頭尾一折便可保平安無虞,可謂是渾然天成的民間工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