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古玩輯錄《竹石清譚》

古玩輯錄《竹石清譚》

《竹石清譚》是筆者印製的一本私家藏品圖錄,如果僅從分享收藏的表面來看,這本圖錄中已涵蓋了本人多年來跨品類的精品收藏,是一本值得學習、推敲和收藏的古玩圖錄。而如果我們從藝術與審美的角度來看,或許我們還能夠從中收穫更多的價值與樂趣。《竹石清譚》並非只蒐羅竹石工藝品,但卻欲以“竹石”為題,。竹石者,自然而生,自然而長。竹石工藝品素為文人騷客所鍾愛,以其自然隨形的造型美備受推崇。文人愛竹石,是對山水之大美的延伸,他們將對天地山水的審美情趣投諸於自然創造的竹石之上,將竹石文房置於案頭,意為將天地山水搬入廳堂、書房,視為傳統東方環境美學的文人外化。

而清譚二字則更顯玄美,“清譚”之“譚”通“談”,故“清譚”亦作“清談”。清談是魏晉名士辯論玄學、明辨經典的交流方式,他們從清譚中發現老莊、周易的哲學價值,亦從清談之中,瞭然宇宙人生的至玄哲學。魏晉時,聲名遠播的竹林七賢均熱衷於清談,他們以出世的人生態度退居自然山水之中,以藝術與哲學的探索謀求生命的延展與人生的價值。由此,竹林從清譚的場景變成了文人中國心馳神往的文化生態與精神家園,竹林不再以某種自然場景而出現,而以一種極具符號化的文化姿態演繹成為文化中國的儒雅圖騰。故,所謂“清譚”兼有發現與明辨之意,而更加強調了東方環境美學獨特的空間性,並呼應著“竹石”二字從案頭的文房變成了文人的生態。

而放眼當今的古玩收藏領域,一些現象令早已投身於此、並鍾愛於收藏樂趣的人既匪夷所思,又痛心疾首。時下,由於市場熱錢的湧入和媒體熱眼的關注,古玩這個有著悠遠歷史的老行業日益躁動起來。善於製造熱點的媒體導向著非理性的市場將越來越多的關注都集中在瞭如“名家”、“官窯”、“籽料”等等眩目的字眼兒上,進而逐漸背離了古玩本身的收藏價值,特別是當參差不齊的當代工藝品湧入收藏界之後,越來越多的非理性因素俗化著市場與大眾的審美品位。在今天收藏界的比價榜上,玉器的新料超越了雕工精美、承載歷史價值的老工藝品,書畫當代名家的“塗鴉”亦可勝過古代無名作者的精品……這其中的怪象種種令我們憂心忡忡卻又無可奈何,我們似乎無法否認,今天的收藏中國,業已跨入了曾經困擾西方收藏界的怪圈當中,而這一切的怪象無礙乎繫於兩個問題:其一,藝術家與藝術品,究竟是誰來定義誰?其二,藝術品的價值究竟是什麼,什麼才是值得被收藏的藏品,藏品的價值又是什麼?

顯然,第一個問題並不是“雞生蛋、蛋生雞”的悖論,如果以藝術理論來看待,我們可以明確而理性地給出答案:藝術家由藝術品而定義,藝術品的審美價值才是藝術家的衡量標準。因此,當我們習慣於以生意的成敗衡量收藏的成敗時,我們是否應該捫心自問,材料的價值應該在於被工藝塑造而成為藝術品還是為利益而囤積再換回炙手可熱的金錢,我們是否應該重拾收藏的樂趣與價值,承擔起古玩與藝術品市場迴歸理性的責任與擔當。而其二,什麼才是藏品的價值呢?一件物品值得被收藏,不是因為它的實用價值,而是憑藉其審美價值。跨越時空與文化背景的審美價值才是古玩稱其為“藏品”而非其它的根本,堅持以發現歷史與審美的眼睛審視每一件藏品,是作為古玩愛好者的責任與擔當。

古玩輯錄《竹石清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