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蓝海资本杨锋:投医药的内外部环境大大改善 估值高低取决于时点

蓝海资本杨锋:投医药的内外部环境大大改善 估值高低取决于时点

蓝海资本创始人兼CEO杨锋接受创客猫采访

据动脉网数据库统计,2018 Q1全球医疗健康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249起,融资金额超65亿美元。其中,生物技术吸金最多,融资事件数及融资金额均居榜首,医药、医疗器械紧随其后。

过去5年,我国医疗产业年均增长超过20%,远超全球约6%的平均增长率,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国家政策的支持,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的布局,“国家队”的积极参与,都在加速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贝恩咨询报告指出,如今全球经济扩张的速度极度缓慢,在投资者的眼中,医疗行业一直是反周期并能抵御经济衰退的投资好选择。市场上专注医疗健康的投资机构很多,各家都有各家的独特打法,他们的高度关注也是医疗行业越来越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其中,蓝海资本作为专注医疗健康领域的新锐投资机构,先后投资了中国动物保健、中国脐带血、微创医疗、和美医疗等项目。其中,蓝海资本参与的私有化美国上市公司中国脐带血,三个月完成了跨美股、港股、国内A股的复杂交易,获得“投中2015年度中国最佳私募股权投资投资案例Top10”。

近日,在“2018年中国私募投资高峰会”上,蓝海资本创始人兼CEO杨锋接受创客猫的采访,解答了他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布局以及看法。

专注生物科技和医药

杨锋,从事投资行业18年,曾担任建银国际董事总经理,领导美元和人民币基金投资,在医疗和TMT等多个行业的投资超过50亿元人民币。从2010年开始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一路看着国内医疗行业的发展,创立蓝海资本,自然而然也就专注在医疗健康领域。

目前蓝海资本在医疗领域主要以生物科技和生物医药为主,生物技术像免疫治疗、精准治疗等,而生物医药像小分子药、蛋白药、单抗等非常前沿的医疗产品都是其关注的重点。

“生物医药这些年在中国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但其实跟美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刚好就是一个货币单位的差距,美国是2000多亿美金,我们是2000多亿人民币。”在杨锋看来,虽然有差距,但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追赶上去。

除了上述两个细分领域外,蓝海资本也在创新型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有所布局。杨锋介绍,他关注的医疗器械不仅仅是单纯的进口替代或者低成本模式的产品,而是在研发、软硬件方面都具备较高水准的高端医疗器械,比如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医疗服务也不再是关注资本密集型的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会更加关注门槛壁垒比较高、创新型的医疗服务,可以在垂直领域去复制。

从2014年开始兴起的互联网医疗,烧了不烧钱,但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少公司都处于盈利困境中。此外,医疗领域真正的刚需是看病,能不能解决用户看病难也是互联网医疗最重要的着力点。但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医疗在便利、智能化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此,杨锋认为,国内的互联网医疗其实还是在逐步深入的,早期的模式只是网站,到现在逐步抓住网站流量红利引申了很多商业模式,比如线下诊疗服务、网上医药销售、体检等。

“可能不同平台的发展给用户的体验上还有所欠缺,但互联网医疗从这个概念的提出到如今的发展,在缴费预约的便利性、各垂直领域的精细化方面还是有很大改进。”对于互联网医疗在国内的发展,杨锋还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蓝海资本杨锋:投医药的内外部环境大大改善 估值高低取决于时点

杨锋(右一)主持“人民币基金”圆桌论坛

配备复合型人才 降低投资风险

投资有风险,而在医药行业里的投资,风险更是成倍数放大。原因是医药从立项开始到最终能拿到产品销售证书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大的统计数据来看,这个概率其实是单位数。所以对于投资人来说,既要有医药行业的背景,还要有独特的投资眼光,才能在医药行业立足。

“有这个风险,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畏惧,不去做这个投资。”杨锋告诉创客猫记者,如今投资新药的话,一方面是来自对新药的需求特别强劲,另一方面,之前新药上市基本一个产品周期是五年,但今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有机会大大缩减这个过程。

内部环境就是来自中国内部医药临床审批的改革。2017年10月8日公布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被誉为建国以来医药行业最重磅的政策。药审改革中鼓励药物研发创新的导向也越来越明显,比如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推行,减少了药品研发者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新药上市大约减少了三到五年的时间。优先审评审批制度的建立也给新药研发省去了更多时间成本。

“以前做临床一期二期三期都要批准,现在是核准制,只要上报后没有反对意见企业就可以开始做了。此外,对于很多原研药的公司也有很好的数据保护。”杨锋表示,政策对于新药创新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可以改善目前我国医药市场以仿制药为主的局面。

外部环境上,2017年6月1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CFDA)正式成为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成员,这是医药行业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意味着中国的药品监管体系已经真正融入国际社会认可的监管体系中了。

“现在基本上中国的药做了临床一期后去国外也是得到认可的,可以在国外继续做二期,反过来国外的药二期三期进入国内后也不用再重复做以上过程,这就极大缩短了新药的上市周期。”

同时,杨锋指出,中国加入ICH是一把双刃剑。短期内进口药大量涌入市场会对市场造成冲击,意味这竞争格局的提高,一方面,中国的医药创新企业将与国际水平企业同台竞技。对病患来讲也是有好处,因为药品缩短了很大的周期。另一方面,进口药进入国内市场,原本仿制药企业舒适的环境将被打破。在全球化竞争的过程中,多数无效的药物将会被淘汰。

“所以,从投资上可以预见国家审批政策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会促进这个行业极大的发展。”杨锋表示,大环境的改变也减少了投资的风险,而蓝海资本自身也在医药投资上配备了复合型人才来增加投资的专业化。他介绍,新药的评价要从很多层面来进行,蓝海资本的投资团队既有从事医药研究的博士后,对产品的临床进展比较了解,同时也有来自跨国药企有投资背景的人员,具备国际化眼光。

“我们的投资团队需要在学术研究高度、市场角度各方面去做综合评究,同时也要理解和把握国家审批政策,锁定那些受益的公司。所以无论是投资人员还是专家顾问,都是基于立体式的研究体系来做这件事。”杨锋说。

估值高低取决于哪个时间说这件事

对于医药行业是否属于高估值行业,杨锋认为,估值的高低其实取决于每个时点上。

“我经常开玩笑说,现在的资本市场是4.0版本,我们都是经历过几个市场周期的投资人,所以说估值高是取决于你在哪个时点说这件事。”他认为,当二级股票市场整体处于高点的时候,医药行业肯定也就水涨船高,估值不便宜。近期港股市场的改革也一下子把部分医药企业的估值抬得很高,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

“这个时候我觉得可能会存在一定时间段上以及局部细分领域结构上的高估值。”杨锋指出,在这当中有经验的投资人要选择好的企业,选择好时点,对于龙头企业有适当的溢价也是合理的,可以通过后期的成长性来弥补。

“在医药投资中,跟其他领域有类似的地方,不是好的时点时你要憋得住,不投。在好的机会来到的时候,无论高低的时候,还是要敢于投出去,这就需要经验了,也需要对自己信心的判断。”

对于香港的生物医疗的发展,杨锋指出,第一,港府有专项资金支持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出了“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其中就包括了生物科技方面的人才,同时国家也在大力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中心,这对生物医疗的研发创新也很有帮助。

第二,香港本身有很大的科研实力和潜力,香港的大学在全球名列前茅,很多大学都有生物医学院或者相应的学院,虽然之前科研转化成果比较低,但教授跟学生水平是不低的。

第三,港交所的改革,直接支持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类公司赴港上市。对医疗行业的创业者来说,在发展有不断需求时可以直接在资本市场获得支持是很重要的。同时也鼓励了中早期资本进入该行业,因为给他们提供了退出渠道。

“从国家到香港政府再到香港各界,都在积极推动生物科技的发展,所以,香港具备在医疗、生物科技领域的后发优势。”杨锋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