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學區房不只是房價之痛 更是教育公平之痛

學區房不只是房價之痛 更是教育公平之痛

資料圖:大學生身著學士服推介“學區房”。

學區房,難以告別的存在

清華畢業買不起旁邊學區房,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上清華?針對此類問題,回答當然可以是“上清華並不是為了買學區房才去的”,但學區房高到“宇宙中心”價的確提出了一個嚴肅問題:學區房背後的教育資源嚴重不均。

學區房不只是高房價之痛,更是教育公平之痛。

4月底,北京市多個城區集中發佈了2018年各區幼升小政策,其中,東城、海淀、豐臺等城區都增加了關於“多校劃片”政策的表述,“多校劃片”入學漸成趨勢。

學區房不只是房價之痛 更是教育公平之痛

所謂“多校劃片”,就是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小學初中,讓買了學區房的家庭也不確定到底能上哪個學校,把學生入讀小學初中由“一對一”變成“一對多”,用“電腦派位”分配學生入讀的學校,由此消減學區房的優勢,解決家長過分追捧學區房、中介大肆炒作的困境。

去年,某家長以530萬元的價格,在北京西城區文昌衚衕的深處一個雜草叢生的院子裡,購買了11.4平方米的一個僅能放下一張床的屋子,為了孩子能就讀北京實驗二小,每平方米46萬元的單價創下了學區房單價的紀錄。

今年2月底,教育部在2018年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表示,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夠均衡、擇校衝動強烈的地方,需積極推進“多校劃片”政策。北京各區出臺新政以打壓學區房,新政如能推行並引發其他城市一致跟隨,那麼料想各地爆炒學區房熱潮將大大降溫,以往市場炒翻天的“天價”、“過道房”將徹底失去土壤。

但必須清醒認識到,“多校劃片”可以一定程度打壓學區房,但平衡教育資源卻依然任重道遠。

首先,必須挑明,學區房問題的根本是教育資源不均衡。即便實施“多校劃片”,舊有學區房被劃入招生範圍的概率還是很大,尤其在一些名校扎堆的區域更是如此。所以,優質學校遷入落後區域、郊區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化發展。

學區房不只是房價之痛 更是教育公平之痛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規劃對緩解學區爭搶壓力有一定積極作用,也更科學。城市副中心的設立既有疏散城市人口密度的功能,也包括相關配套公共資源,如學校教育資源。名校資源的疏散對教育公平和解決大城市病均有好處,可謂一舉兩得。

其次,大力推進“租購併舉”政策,讓租房入學的權益增加,以及隨著租賃市場發展,租房可落戶概念介入,才能沖淡“購房入名校”的積習,破除房產捆綁名校資源的既得利益格局。

再次,也是更為根本的,如何在全國範圍內解決教育資源高度集中的問題。北京“多校劃片”要解決的是北京市的問題,但全國範圍的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怎麼破?

從發達國家的教育資源分佈來看:第一,優質教育資源是全國分配的,城鄉差距也小,有些名校包括全球著名大學都是設立在一些小鎮上,這對平衡一個國家的教育資源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第二,優質師資力量輪崗化,比如在日本,很多名校的校長、老師實施全國輪崗,以保證在某個山村的教育質量與東京的相近,至少不至太落後。輪崗制在中國某些大城市逐漸實施,效果還是不錯的。

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本質上是解決起跑線上的不公平。這理應成為解決新時代主要矛盾所謂“不均衡、不充分”的關鍵內容之一。那麼北京邁出了“多校劃片”艱難一步,希望是個良好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