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中國醫生太忙,跨境醫療又貴?這個中美結合創業公司要做個“全球互聯網醫院”實現醫療資源再配置

若不是從鬼門關走了一遭,Dr. Robert Warren可能不會相信,作為世界頂級肝移植專家的自己,竟會患上肝癌。

Dr. Warren 是胃腸道和肝臟腫瘤專家,1988加入UCSF(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療中心。從2000年開始,他擔任加州大學舊金山醫療中心的外科腫瘤科主任和外科教授。從2003年到現在,Dr. Warren每年都被美國權威機構“US News”評選為“美國頂級醫生”,這是給美國最頂尖1%專科醫生的一種榮譽。

中国医生太忙,跨境医疗又贵?这个中美结合创业公司要做个“全球互联网医院”实现医疗资源再配置

然而躺在病床上的他,感受最深刻的是緊攥拳頭也空空如也的無力。美國沒有肝源,他只能等。即使他的雙手挽回過許多人的生命,然而這一次他只能安靜地扮演患者的角色,被動地等待命運的垂青。

好在後來肝移植手術一切順利,他逐漸恢復了健康。但這次生與死的考驗讓他體會到了病人在重大疾病面前的無奈。“我是這個領域的醫生,但面對疾病我依然感到無助。更何況其他人呢。”

2011年,Dr. Warren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中心前血液腫瘤科主任Dr. Marc Shuman,斯坦福大學神經放射科主席Dr. Max Wintermark等一些美國西海岸頂級專家和其他聯合創始人聯合創立了 MORE Health, Inc.。作為一家醫療服務公司,專注於頂級危重疑難疾病,為患者提供專業的跨境遠程醫療服務。

簡單來說,患者和其主診醫生可以在國內完成初診和各項檢查並將醫學資料上傳至MORE Health愛醫傳遞的遠程會診平臺,在病歷整理翻譯、中美專家聯合會診等過程後,獲得美國頂級醫療醫生的治療方案、必要時還可以獲得美國醫生的電子處方或選擇赴美醫療。

讓中國病患低成本地與美國頂級專家建立醫患關係

治療方案的差別導致結果的迥異,MORE Health的CEO兼聯合創始人 Hope Lewis體會最是深刻。在Hope還是一位律師的時候,她一位好友的孩子曾在18個月大時得了肝癌,中國專家會診一致的結果是,沒有任何治療方案,孩子只能放棄治療。但經人推薦,孩子後來被帶到一家美國知名醫院成功接受治療,如今孩子已經10歲,並且生活、生命週期同常人無異。

Dr. Warren和Hope的經歷讓他們察覺到中國普通居民在面對重大疑難疾病時,很難成功接受到國際頂級醫生的正確治療。原因在於中國醫療資源供需非常不對等、跨境醫療又十分昂貴。

中國14億人口,只約有300萬個註冊醫生。此外,醫療資源過於集中,導致了醫院人滿為患、掛號困難、“流水線”治療方式等問題行之有年。而美國總人數約3億,醫生約一百萬人,醫生佔比總人數約千分之三,這個比例數據在中國只有千分之1.8。此外,美國採取家庭醫生預約制度,看診時間充裕。

Dr. Warren認為,中美醫生培養機制和研發投入也有很大的差異:“美國醫生的培養週期很長,通常在本科之後讀醫學院,接下來再是住院醫培訓、專科培訓,相當於本科之後要耗費十年的時間進行培訓與學習,走完這十年,才能走上崗位成為一名專業醫生。”

“再者,美國的生物醫藥以研發為主要目的,在研發上的投入位居世界第一。雖然中國的研發也正逐步加大力氣,但大部分研發還是在仿製藥階段,需要更多的創新。”Dr. Warren分析。

美國醫學界在最新療法研究上的大量投資,也讓其醫療技術在重症治療上的領先最為顯著。2017年美國疾控中心、美國癌症協會、國家癌症研究所等機構聯合發佈的《美國癌症現狀報告1975-2014》顯示,美國最常見癌症的五年存活率為66%。根據《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數據》,大約同一時段內,中國的癌症患者五年存活率僅為36.9%。

但出國診療也並非那麼容易。Hope回憶,她的朋友為了救患肝癌的女兒,前後花費了近兩百萬美金。“重大疾病治療動輒百萬乃至千萬,這個費用對我們普通人來講真是天方夜譚。”

“當時我就希望利用互聯網能把這個差距從兩百萬美金的費用變到二十萬美金,從二十萬美金變成兩萬美金、兩千美金。甚至現在我們兩美金的保險產品,就能夠讓更多的人接觸到世界頂級的醫生。”Hope說。

簽約700餘名美國前1%頂級專家

人均節省50萬

相比起其他跨境醫療的純中介性質,MORE Health擁有專業醫療機構資質。“我們可以讓國人足不出門,就與國際頂級醫生建立醫患關係。”中國患者在遇到重大疑難疾病時,可聯合國內的主治醫生通過會診平臺與美國頂級專家進行線上聯合會診,給出患者最適合的先進治療方案和用藥方案。會診之後的方案依然由中國醫生進行實施,無需前往國外。“很多國內大醫院的醫療條件都非常好,醫生們對聯合會診之後的治療方案也完全能夠理解。”Hope說。

此外,美國專家可以為中國患者開具電子處方,並通過MORE Health合作的有出口資質的美國藥房進行國際處方藥品遞送。

連接中美醫生及患者的國際專家聯合會診平臺,是由MORE Health自主開發,已得到HIPAA和FDA認證,可供多名、多國醫療專家流暢溝、為患者進行國際遠程會診。

該平臺分為醫生端和患者用戶端:醫生可通過平臺互發信息、通過內嵌的視頻會議軟件與用戶面對面交流、為用戶進行疾病診斷、制定治療方案並開具處方;用戶可以通過平臺隨時查閱個人中英文雙語版的電子病歷、實時追蹤醫生診斷進程、在翻譯協助下與國際專家進行視頻問診。

平臺的電子病歷系統功能,可使用戶可利用平臺長期保存個人醫療資料、進行慢性病管理。此外,平臺也開發了移動端,方便用戶與醫生隨時隨地溝通及查閱資訊。

醫療資源上,MORE Health簽約了700餘名美國前1%頂級專家,這些專家來自擁有專業醫學案例團隊和技術的美國醫療機構,覆蓋全美綜合排名前10、癌症專科排名前10、心腦血管專科排名前10、神經專科排名前10、婦科排名前5、兒科排名前5的醫療機構;包括約翰霍普金斯醫學中心、辛辛那提兒童醫院、波士頓兒童醫院、麻省總院、塔夫茨醫療中心、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中心、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等等。

“這些醫生進行的研究有多前沿?我舉個例子。”Dr. Warren說,“我們在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有一個醫生叫Charles Rudin,他現在做的治療,預計要在五到十年之後才會寫到指南上。”

這些前沿的醫生給許多已經被“判死刑”的患者帶來了生的可能。

據Dr. Warren提供的數據,截至目前,MORE Health已經為數千例患者提供中美會診業務,其中75%以上的癌症患者經過中美會診後對診療方案進行調整,95%以上的腦神經疾病患者會診後改變了診斷和治療方案。會診後95%的患者繼續在國內進行治療,無需赴美,幫助患者節省醫療開支高達50萬人民幣以上。

“中國醫生其實並不差,尤其是中國一線醫院的醫生都是與世界接軌的。”Dr. Warren說道。“但中國醫生太忙,而且科室不夠細分。美國醫生的前沿加上中國醫生的經驗,中美醫生聯合為病人找出最適合他的方案,受益的不僅是該病患,更是每一個患有類似疾病的病人。”

原因在於,MORE Health正在建立一個頗具價值的數據庫。MORE Health CTO胡泊介紹:“根據中國的重疾和罕見疾病發生率以及我們的業務發展,大約在未來的兩到三年內,我們的平臺上會有超過10萬個重疾和罕見疾病患者的數據。”

特點在於這些數據的質量。“這些數據的患者都是由中美頂級專家來進行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的,並且會有長時間的隨訪過程,在充分保護患者隱私的前提下,這些數據形成的疾病分析和治療結果分析都是寶貴的第一手臨床資料。”胡泊說。

數據的獲取源也在積極開拓,MORE Health與大的保險公司合作,保險公司會鼓勵他們的客戶將他們的健康信息或病歷上傳到會診平臺。“這樣的話就會有一個好處,所有的電子病歷和健康檔案都是雙語的,患者不管到哪裡診療,同當地醫生溝通都很方便。而且這家保險公司的客戶通常都是百萬級以上的,所以將來這一塊數據量會非常大。”

這些數據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

“一個患者所有的病歷存在上萬、幾十萬、上百萬的數據點,我們運用人工智能來做自然語言處理,使患者病歷深度結構化。簡單來說,我們可以讓醫生擁有一個查詢資料、病歷非常有用的工具。”胡泊介紹,這個醫生的“助手”可以自動分析患者的病歷,從病歷庫裡找出跟它最相近的已經出現過病歷。

“這對醫生來說是非常有用的,我們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可以自動匹配到跟他手上患者最相符的患者。醫生可以查到手中病患曾經的相似案例用了什麼樣的治療方案、用了什麼樣的化療、會出現什麼樣的負作用、在這個領域之內最權威、最有經驗的醫生是誰等等。我們給出這樣的事實,供以醫生參考。”胡泊說。

小結

MORE Health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重慶、武漢、杭州、長沙;美國硅谷、休斯敦、紐約、波士頓都建立了分公司。目前公司已經深入到中國282家醫院,2018年希望能夠深入到中國300到400家醫院。

融資情況上,MORE Health已在2015年完成NEA恩頤投資的300萬美元A輪融資;去年3月完成了百度創投和NEA恩頤投資的B輪融資。

Dr. Warren透露,公司現在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全球化的互聯網醫院。所以除了中國市場開發,公司也配合著其他國家政府開發市場,在2018年底或將向法國、中東等國家地區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