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同學:請擦亮眼睛,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可以稱之“為人師表”

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新聞,武漢理工大自動化學院研三學生陶某,在導師長期的精神壓迫下,不堪重負,於3月26日早上7點半墜樓身亡。

又一個鮮活的生命離開了人間,在為死者感到惋惜的同時,我們不僅要感嘆,究竟是什麼讓他選擇了輕生這條道路?

同學:請擦亮眼睛,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可以稱之“為人師表”

據悉,陶某之所以自殺,是因為他受不了老師的長期的摧殘,通過截屏的對話我們得知,老師經常逼他去做一些跟學業無關的事情,而且變相的強迫他稱老師為爸爸,或許還有其他的我們不瞭解的細節,讓這位碩士研究生,忍受不了精神的壓力,從而選擇了自殺來逃避。

同學:請擦亮眼睛,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可以稱之“為人師表”

2016年9月,陶某準備出國讀博,這時候導師王某告訴他:“這一次一定要對你狠一點,否則你會以為每次都會不了了之”,隨後王某要求陶某離開研究所。2017年11月,陶某去找工作,王某說“研究所沒有你這樣的人”、“道不同,不相為謀”。

這件事再一次把師德、師道推上了風口浪尖,讓筆者想起了不久之前發生在西安交大博士生楊寶德殺的事情,也是因為長期遭受導師周筠的精神摧殘,以及曖昧,讓這位博士生不堪重負,從而選擇了自殺。

同學:請擦亮眼睛,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可以稱之“為人師表”

結合以上事情,讓我們不僅在懷疑,校園是否還是一方淨土,是否已經被社會上的各種名利場給薰染了?在幾天之前,網絡還曝光了陝西洛南一物理老師和高一補課的學生髮生親密接吻的事件,活脫脫的老牛吃嫩草,勾引女學生!讓我們在反思,學校還是那一個純淨的校園嗎?

同學:請擦亮眼睛,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可以稱之“為人師表”

不可否認,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一日之為師,終身為父的傳統觀念,在中國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也正是這種思想束縛了很多聽話的學生的判斷能力,讓他們的視野也只能侷限於校園的高牆之內,看不到外面的大千世界,看不到還有很多路可以通往成功的人生,而不僅僅只有學業這條路。

如果一個人連死都不怕了,那還有什麼可以恐懼的呢?所以真的為這些學子們感到惋惜。如果事情的發展已經到了讓人絕望的地步,這時候可以選擇放棄學業,但是不是放棄生命。大不了博士,碩士的學歷證書不要了,有什麼大不了的呢?你還有本科。如果拿不到證書就活不下去,難道那些沒有上大學的孩子們都要去羞愧自殺嗎?

同學:請擦亮眼睛,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可以稱之“為人師表”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在這個社會給我們提供了太多太多成功的道路,而不僅僅只有學業。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家長也應該多給孩子灌輸一些正確的價值觀,擇業觀,讓孩子構建出堅實的心理抵抗能力,不要輕易的被挫折被壓力 擊潰心理防線。

願逝者安息!最近的這些事情應該讓我們的這個社會,讓我們的家長好好反思一下,我們應該怎樣培養一個有強大的心理抵抗能力的孩子?同時我們的孩子也應該自己去學會成長,去多角度的看待這個社會,這個校園。因為畢竟不是所有的老師都可以稱之為“為人師表”,你覺得這個老師不配做你的老師,你可以永遠的勇敢的站出來離開他,而不是放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