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知名作家看北碚」劉建春——北碚的交響詩

這是何等動人的一首又一首現代交響詩,

在北碚上空經久鳴響,繚繞不去。

北碚,好一幅民俗風情畫。

北碚,好一首現代交響詩。

走進北碚,

也就是走進了重慶的城市花園

「知名作家看北碚」刘建春——北碚的交响诗

那是一座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長廊。我無數次來到北碚,都為這裡寧靜、優美、祥和的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流連不捨。奔騰的嘉陵江水如玉帶般繞城蜿蜒而去,又像一幅巨型山水詩畫,把歷代詩人的雄放詩篇次第打開:杜甫的“花遠重重樹,雲輕處處山”;李商隱的“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於藍”;馮時行的“借問禪林景若何,半天樓殿冠嵯峨”;張純一的“松風明月韻流泉,九峰蒼翠聳江邊”……碚城書香橫溢,款款流淌著唐詩宋詞的韻味。

「知名作家看北碚」刘建春——北碚的交响诗

漫步在城區街道上,我常常懷疑自己是漫步在北歐城市

那高大的梧桐樹,卓爾不凡,冠蓋如蔭,好似一幅寫意畫。那一棟棟精緻的 西式建築,在山水環抱中飄逸出一種格外動人的建築美。想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實業家盧作孚獨具慧眼,利用森林溫泉峽谷之美,開發打造這一片美妙之樂土。時隔經年,北碚已建成一座宜居的現代化大都市,成為“現代中國縮影”。鼎盛時,曾有數千位社會名流,選擇在此棲居。老舍在老舍舊居寫下了《四世同堂》,梁實秋在“雅舍”裡創作了《雅舍小品》……

「知名作家看北碚」刘建春——北碚的交响诗

提到北碚,不能不提到縉雲山,

這是北碚一張響噹噹的地標名片

如今更是風光旖旎,韶華再發。我每年夏季常常會攜友人到縉雲山納涼,置身於蓊鬱蔥蘢的森林懷抱裡,沐浴在滿滿馨香的綠色空氣中,凝望獅子峰橫亙的巍然和峭拔。頭頂藍天,腳踏白雲,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尤其是下山後,我會依依不捨,常常一個人踟躕在縉雲山腳下,仰望山頂上那一縷縷漂浮的白雲,遙想8大古剎和晚唐石照壁、明代石牌坊、宋代石刻的幽遠和古韻,以及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川東佛教聖地”縉雲寺和白雲觀、紹龍觀等道教文化園。佛道相融,和諧共生,這些深厚的歷史文化都融入了我的血脈,受益終身。

「知名作家看北碚」刘建春——北碚的交响诗
「知名作家看北碚」刘建春——北碚的交响诗

時代的變遷,終會再次改變一個城市的命運。北碚,依然在歷史的進程中一次次抓住機遇,華麗轉身,驚豔亮相。

「知名作家看北碚」刘建春——北碚的交响诗
「知名作家看北碚」刘建春——北碚的交响诗

我再次走進北碚,

走進水土。

一座座精緻的科技樓撲面而來,傳統與現代交織,歷史與未來接壤。同一座城市,自清朝康熙年間設鎮以來便書寫過三次華彩樂章:清朝時因設置塘汛管卡有“白天千人躬首,夜晚萬盞明燈”之譽;抗戰時有“北碚豆花土沱酒,好耍不過澄江口”民謠見證。如今更是風華絕唱,走進世界前沿,瞬間使人恍如隔世。

「知名作家看北碚」刘建春——北碚的交响诗

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掛牌,定位為“水土高新生態城”

2010年,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掛牌,定位為“水土高新生態城”,以“兩高三心(即高新技術產業區、高端人群居住區;數據處理中心、醫藥服務中心、電子信息軟件研發中心)為發展目標。7年多的攻關,7年多的拼搏,大數據及雲計算服務、光電顯示、半導體集成電路、生物製藥及數字化醫療設備、機器人及智能裝備製造五大主導產業聚集區,猶如五翼齊發,在1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縱橫馳騁,扶搖於廣闊天地之間。

「知名作家看北碚」刘建春——北碚的交响诗

這是何等動人的一首又一首現代交響詩,在北碚上空經久鳴響,繚繞不去。

一個城市,有了文化,就有了詩魂;一個城市,有了高科技,就有了神韻。水土高新園憑藉北碚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自然風景,打造高科技城市特色,使水土高新城迅速崛起,併成為這個城市最閃亮的一顆科技明珠。這也是“創造奇蹟、創享未來”最詩意的註解。

「知名作家看北碚」刘建春——北碚的交响诗「知名作家看北碚」刘建春——北碚的交响诗

臨別時,我再次徘徊在縉雲山腳下。

仰望山頂,雲蒸霧騰,景象萬千,

氣勢磅礴,令人遐想悠悠。

倏然,我想起了臧克家的一句詩:

“登山千條路,同仰一月高”。

一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猶如登山一樣,

只有找到自己最適合的登山道,

才能用最快的速度到達山頂,

一覽無限風光……

圖片由區攝影家協會提供

「知名作家看北碚」刘建春——北碚的交响诗

劉建春: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散文學會 會長。代表作有詩集《五彩路》,散文集《煙雨情》,長篇小說《情斷美國》、《紐約地鐵的琴音》,紀實散文《紐約過客》、《北美風情》、《浪漫法蘭西》等多部著作。長篇小說《情斷美國》曾獲首屆重慶小說獎。

「知名作家看北碚」刘建春——北碚的交响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