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式輕機槍為什麼不設計成可快速更換槍管?

用戶50670255640


我國的輕機槍在設計時之所以是無法快速更換槍管的模式,主要還是出於當初我國的戰術需求所導致的。在過去中國是時刻準備著與美國貨蘇聯打世界大戰的,當時的美國與蘇聯都處於鼎盛時期,無論是裝甲力量、運輸力量、炮兵力量、直升機力量等各個方面中國都處於絕對的劣勢,也正是在這種絕對的劣勢中中國軍隊設想的就是與火力和機動性都是絕對優勢對手交戰。

可這樣一來就必須面對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在如此劣勢的作戰環境中一名機槍手在戰場上可以存活多久?在美蘇步兵普遍裝備炮擊跑、榴彈發射器、反坦克導彈、火箭筒的情況下,我軍的一挺機槍不可能在一個固定地方持續射擊。

說白了一名機槍手能在一個火力點發射幾十發子彈就很不容易了,隨後就必須快速轉移射擊位置,不然就很可能暴露目標被集火消滅。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設計機槍的前提便是輕量化,而對於更換槍管的需求其實並不大。

畢竟正是由於這種戰略劣勢,繼而導致我軍輕機槍根本就不會發生槍管過熱的情況,因為在槍管過熱之前就必須轉移射擊位置,所以根本就不需要輕機槍擁有快速更換槍管的能力,只要把機槍本身做的足夠輕就可以了,畢竟在這種戰略劣勢中與敵人交戰,一名機槍手在槍管發熱之前還能活著,就已經是奇蹟了。


九品侍衛


56式輕機槍,非常熟悉,打過非止一次,屬於100發彈鏈供彈的輕機槍,但有一隻圓盤似的彈藥鐵盒子,彈鏈是圈在一起存放裡面的。
因此,有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56式輕機槍採用彈鼓供彈,非軍迷不仔細的話,與此後服役我軍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的彈鼓非常相似的。56式輕機槍,是我軍歷史上裝備時間最久的一挺輕機槍,迄今為止,仍然有軍隊在使用,原因就是此後取代56式輕機槍的81班用機槍,取代81式班用機槍的95式班用機槍,火力持續性能、有效射程等輕機槍的硬性指標,都大大遜於56式輕機槍,可謂一挺不如一挺,這在全世界軍界都是獨一味,讓軍迷感到莫名其妙。
此槍仿製蘇軍的RPD輕機槍,與仿製AK-47自動步槍的56式衝鋒槍,仿製SKS半自動步槍的56式半自動步槍,儘管槍械零配件都不能通用,但都發射7.62X39mm1956年式步槍彈,而被命名為“56式槍族”。
56式槍族,也是我軍步兵裝備中最著名的槍械,參與了62年西部、69年北部、79年南部的軍事衝突,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是三把好槍,本文作者都打過無數次,包括54式手槍,都是當年我軍大規模裝備的制式槍械。

56式輕機槍,是裝備步兵連的火力壓制武器,基本上每個班配一挺,全槍長1.04米,空槍重7公斤,100發彈鏈鐵盒機匣下方供彈,與56式衝鋒槍的30發彈匣不通用,火力持續性能比81/95式的75發彈鼓要強勁許多。
有可摺疊的兩腳架,有效射程1000m,不能打單發,只能打連發,扛在肩上行軍,一般男人都能承受,只是兩個彈盒掛在腰間的話,走起路來特別是跑步時,啪啪啪錘打身體,確實不方便也很心煩。戰後發展的輕機槍,基本上都是不用更換槍管的,但卻普遍加重了槍管,對輕機槍的需求,事實上已經大大降低了,反正不需要長時間持續射擊,能自然冷卻就可以了,原因就是步兵裝備了30發彈匣供彈的自動步槍,單兵包括班組火力大大加強了,降低了對輕機槍的依賴性。
不似二戰時期,儘管有了一定數量的衝鋒槍和半自動步槍,德軍甚至裝備了自動步槍,但步兵多數裝備的仍然是火力稀薄的5發手動步槍,由於單兵火力弱,步兵班對能更換槍管,採用20/30發彈匣供彈的輕機槍的依賴性就非常高。況且,56式輕機槍發射的是7.62X39mm1956年式步槍彈,並非二戰時期的大裝藥量的步槍彈,而是中間威力步槍彈,也可稱為減裝藥步槍彈,彈丸發射時的膛壓,要大大低於二戰時發射全威力步槍彈的輕機槍,也是不用更換槍管的一個重要原因。
56式輕機槍,是我軍裝備時間最長、裝備量最大、且火力最猛的輕機槍,在軍中的口碑遠超此後取代它的81式以及95式班用機槍。

國平軍史


56班機它爹,也就是毛子的PRD機槍它並不是作為通用機槍出現,而僅是班用武器。而班用武器相對來說更注重的是段時間的火力壓制用以掩護拿步槍的那幫兄弟突進,因此對持續火力的要求不高,所以快速換槍管的意義不大。

再加上PRD打的是7.62x39mm中間威力彈,相比全威力彈的膛內穩壓較低,不是那麼容易過熱。而且這會兒他們都用上了膛內鍍鉻,這也能提高槍管在高溫下的剛度。

打個比方,英國的布倫機槍可以快換槍管,因此英軍往往會備上一兩根備用。但鍍鉻之後就基本不發備用槍管了。

另外蘇聯當時指導思想又是大縱深作戰,以機械化步兵和坦克集群為主。火力方面更多的應該以車載火炮以及通用機槍來維持,班排一級的步兵那點火力持續性根本不夠看。這也是為啥後來蘇軍很快撤裝了RPD,轉而換成更輕便且與AK同槍族的RPK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