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書法問集」44、為什麼有說書法,一壞於顏真卿,二壞於宋四家

我是一人。這個說法,有些道理,但還不夠直白不夠全面。

這句話是在強調“二王法”是中國書法最主要的標準。

這個說法來自汪曾祺的文章《人得有點業餘愛好》。文中有一句:這些年來我的業餘愛好,只有:寫寫字、畫畫畫、做做菜。先介紹一下把寫寫字當成業餘愛好的汪曾祺先生。

內容比較長。

汪曾祺,喜歡書畫和做菜的作家

汪曾祺簡介

「書法問集」44、為什麼有說書法,一壞於顏真卿,二壞於宋四家

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有些稱號: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沈從文任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曾指導汪曾祺寫作。

1970年5月21日,汪曾祺因參與京劇《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貢獻,而被邀請登上天安門城樓。

關於這篇《人得有點業餘愛好》

題目中“中國書法,一壞於顏真卿,二壞於宋四家。”在汪曾祺先生文中出現在如下

我覺得王大令的字的確比王右軍寫得好。讀顏真卿的《祭侄文》,覺得這才是真正的顏字,並且對顏書從二王來之說很信服。大學時,喜讀宋四家。有人說中國書法一壞於顏真卿,二壞於宋四家,這話有道理。有人說中國書法一壞於顏真卿,二壞於宋四家,這話有道理。但我覺得宋人字是書法的一次解放,宋人字的特點是少拘束,有個性,我比較喜歡蔡京和米芾的字,蘇東坡字太俗,黃山谷字做作。

……

然而這篇文章《人得有點業餘愛好》,是散文不是專業論文。主要講得是:汪曾祺先生,這些年來的業餘愛好,只有:寫寫字、畫畫畫、做做菜。

文中寫了書法、畫畫,做菜,雖然書法寫了很多字,但是很明顯汪曾祺先生是真的喜歡做菜。

說到書法作家或者說文人,基本上都有臨寫的經驗,汪曾祺先生也沒有太把自己當成書法權威,也沒有要下個論。原文通讀,關於書法的段落印象肯定不是最深的。汪曾祺先生真是個老饕,吃貨啊。

汪曾祺先生參與京劇《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想表達的東西可能不只是讀到的文字表面,可以往深了想。

但汪曾祺寫這篇文章,重點也不在這句話。這是個書法的問題,讓一人來說說我對這句話的看法。

如何看:書法,一壞於顏真卿,二壞於宋四家?

一人認為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是不直白不全面。

如果依“二王法”為尊,基本上會有這樣的想法。

我的觀點是,楷行草書法技法和審美以“二王法”為尊。

「書法問集」44、為什麼有說書法,一壞於顏真卿,二壞於宋四家

如果不是這樣觀點,下面的文字可能會讓你感到不舒適生氣,可以不繼續看下去。

以“二王法”技法和審美標準,隨著時間,各方面越來越脫離二王,越來越差。

但是不能寫成:書法,一壞於顏真卿,二壞於宋四家,三壞於明清,四壞於當代。

可以這麼說。

書法,融合於顏真卿,一壞於宋四家,精簡於趙孟頫,一僵於明清,一崩於現代。

我們現在還是書法創新改革為主要力量,那還會繼續崩下去。說回話題。

關於顏真卿,不是壞,而是融合二王法。

元代袁裒的《總論書家》。他在此書中說:“右軍用筆內擫而收斂,故森嚴而有法度;大令用筆外拓而開廓,故散朗而多姿。

王羲之的字較多內擫,王獻之的字較多外拓。每個人寫字都是內擫和外拓相結合的,只是多少內擫,多少外拓,比例的問題。

為什麼歐陽詢的行書,評價不高。因為他的行書,太內擫了。

「書法問集」44、為什麼有說書法,一壞於顏真卿,二壞於宋四家

通俗的說,是不是覺得每個字都比較憋,不是左右向裡凹,上下向裡凹,就是四面全部向裡凹。這一頁《千字文》,舉個例,所有的“宀”竟然如此的內擫,“字宇宙”。筆法和結構這麼單一和激進,不看章法,看單字都有些奇怪。真希望這個貼不存在,學歐楷千萬不能學歐陽詢的行書。

可是王羲之呢,絕對不會如此內擫,看《蘭亭序》就知道。而且王獻之的字,就是外拓比較多。

顏真卿的外拓,並沒有完全跳出“二王法”。準確的說,顏真卿,字形更多的呈現外拓,和王獻之一樣多呈現外拓。而不是說王羲之王獻之就沒有外拓的字。

這個就是“二王法”比較霸道的地方,他們父子把書法給包圓了。是跳不出“二王法”這個圈。

自二王之後,成名的書家,都受到了二王的影響。誰也逃不掉,只不過顏真卿,將二王融合的最好。

就在宋四家,壞了一次。

宋人尚意,這句話很多人都說。宋四家其中三家,明顯脫離二王法。

皇帝問米芾評價下當朝人的字,米芾說: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韻,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然後接了一句,我米芾刷字。

我覺得評價非常的精準。

臨寫過蘇黃米字的人,應該能深刻的感受到,宋人真的寫意。

看看黃庭堅的《松風閣》

「書法問集」44、為什麼有說書法,一壞於顏真卿,二壞於宋四家

僅僅看:長橫“一”和撇“丿,是不是很有特點。

這樣的筆法,可以作為學習的範本嗎,蘇黃米的帖子,絕大部分都是非常個人的,而且寫意。要是沒有基礎,初學書法,直接蘇黃米帖子,那字一定歪。好不好,好,是不是二王法,不是。可不可學,可偶爾臨不深學。(蔡是誰有爭議,不管是誰,風貌和其他三家有差距。)

明朝的文徴明就非常喜歡黃庭堅這樣的字體,可是明清留下的印象卻是館閣體。

先說一下元的趙孟頫。

到了元,趙孟頫精簡二王法,卻後繼無大家。

趙孟頫真是天縱之才,看到宋朝的書風是那樣。他的字竟然能如此的得二王法,又另開生面。但是趙孟頫精簡了很多筆法。

可能是因為趙孟頫日書萬字,寫得太快太多了,省掉了很多技法。

「書法問集」44、為什麼有說書法,一壞於顏真卿,二壞於宋四家

因為趙孟頫字很符合大多數的審美,又精簡了筆法,很多人都學。這時候有些人綜合了一下,臺閣體正式出現。

臺閣體和館閣體,僵了明清的字,分不清楚。

趙孟頫字的影響力,和沈度等人,還有當時的國家發展需求。臺閣體成為考試字體。從明朝直到清朝。下圖沈度的字。

「書法問集」44、為什麼有說書法,一壞於顏真卿,二壞於宋四家

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那時候,經常寫字的,一般都非富即貴,能一時有名的書法家,都不是平民,寫字不是他們生存的方式。到了明清,人口基數大增加,社會發展需要,各種原因,規定了字體。規定了之後,明清的人民大眾的書法,平均水平是最高的。但是僵化了,最高水平不如以往。

不要以為,最差的時期是明清。我們現在可是從二王以來,最差的時期。

沒有基礎的創新改革,書法崩了

現在是有史以來,學書法最容易的時期,可是卻是書法水平比較差的事情。尤其是當代的最高水平的那群人,和其他時候相比,不能比。

現在一個18歲的成年人,就可以比較輕鬆的獲得非常非常多的字帖。不比乾隆皇帝的少哦,可是很多當代書法大師的字,比乾隆差遠了。雖然乾隆的字,不說在古代書法家中,就在古代帝王中,字也不是非常好的。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乾隆御筆的“神乎技矣”。

「書法問集」44、為什麼有說書法,一壞於顏真卿,二壞於宋四家

現代當代很多大師的字,都不能寫成這樣,還談創新。

書法創新改革,不是最主要的,書法還是有美,要有法。

顏真卿,和宋四家有沒有壞書法,對我們現在也不重要。

我們現在還是要正確的引導,要求不要高,至少不能醜吧。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的客觀求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