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我有時跟孩子講講人生,孩子說我輩人的思路已過時了,真的嗎?你怎麼看?

手機用戶蔣明文


實話實說!我覺得是!如果您三十年前問這個問題,我會說,這孩子瞎說,我們都是過來人!要聽經驗之談!

可是現在!變了!到底變哪裡了?說實話我也沒辦法給出一個肯定的回答!但是我肯定的知道,這個社會科技進步,給人們生活帶來不一樣的變化,而新生代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出現了自己對這個社會的認知和不同感悟,我覺得這是人類進步的表現!

其實作為年長的我們不得不接受這種變化!因為經歷不同,看到的事物不同,我們也要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前輩跟我們講清朝的人生感悟和理論,我們會不會覺得他們也過時了吶?

沒關係,三十年後,他們跟他們的孩子講人生,也會被說過時的![呲牙][呲牙]

因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繞口令天天練


通過我接觸的大學生,他們思維跟家長有很大不同,特別是現在社會壓力大,他們壓力也不小,能感受到。

首先,他們思想很開放,跟過去年代不一樣,很多同學軍訓一個月就能在一起,他們交往速度之快,是以前無法想象的。

其次,手機影響太厲害,上課睡覺、玩遊戲太普遍。學習相互交流的少很多,不會的不樂意問身邊同學,網絡中距離進了,生活中距離遠了。

再次,有表現自己的慾望,比過去年代放開很多。

最後,社會上就業、生存壓力傳到給他們了,很多同學在校期間就想賺點零花,兼職很普遍;還有,讀研比例也高很多。


一起談數學


這種情況在家庭教育中是常態,我覺得沒有絕對的對錯答案,需要理性看待。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交流需要民主、自主、和諧,通過言傳身教啟迪他們的心智,立足於孩子長遠的生命發展。

一、孩子不需要按圖索驥的人生。

孩子長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敢於反駁你,認為你的人生雞湯過時了。這種情況一方面開始要考慮孩子是否是叛逆期,是否是性格偏激,不懂尊重家長。另一方面換個角度來看,代表著他成長了,不需要更多的說教,他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意願。這反而是一件好事。

我們往往喜歡按照大人們的意願去培養孩子,讓他們成為我們期望中的那個樣子。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們要承載負荷的東西太多,某種程度上說反而抑制了良性的教育和發展。

孩子必須成為他們自己。當然,他們也是需要引導的,這種引導絕不是強制的,也不是武斷的說教和訓斥,而必須是基於內在的理解。

二、家長要習得認真傾聽孩子意願的姿態。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在引導孩子,可實際上卻是在發號施令。我們作為家長或多或少都習慣擺出居高臨下的教訓姿態,在無原則的愛中抹去孩子的獨立性。

日本學者尾關週二曾經對於教育中的管理主義有過分析和建議,他說,我們必須認識到,孩子們在成年人規定的框框內進行遊戲,由於相互交往感到緊張,削弱了交流的氣氛,這很可能失去遊戲的精華。

尾關週二的話可謂抓住了我們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交往的關鍵性問題。我們是一個不會遊戲的民族,習慣於給定的成人化教師身份,缺少幽默的心態和從容的處事方式,很難真正融入孩子的世界中。

也許家長們都擔心孩子在成長的經歷中會遇到困難挫折,都希望他們少走彎路,都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經驗和閱歷灌輸給他們。

仔細想一想,我們習慣於動不動就指導教訓,或者包辦代替,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就會在我們的好心管理中消失。管得越多,就偏離我們的期望越多。

三、家庭和學校教育需要建構開放模式。

1、愛

愛孩子,愛現實的、有差異存在的孩子,還要愛作為生命存在的、無差異的孩子。

成長是一種舒展。在這種舒展中,總有似乎不合序的枝蔓,但只要在大方向上是基於成長的,我們就要有勇氣鼓勵他的自由發展,而不必急切地去修剪這些枝蔓。

我們需要做的是耐心和陪伴。給他們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包括可能的缺點和不足,讓他們在嘗試錯誤中跌跌撞撞地發現自我,調整自我,從而促成個體的自我教育。

2、理解

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理解他們的現實存在,同時理解他們的潛在存在,也就是他們發展的方向與發展的可能性。

同樣,當孩子經歷了很多事情,有了自己成熟的思想,反過來,他們也會理解家長和老師。這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和示範傳承的魅力。

3、反思

反思溝通交流的方式,反思家庭教育的意義,反思自我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中的合理角色。

結束語:多一分理解,多一分發現,多一分寬容,多一分認同,多一分內在的促進。是希望孩子循規蹈矩,還是給予空間,我們更多的還是要學會傾聽花開的聲音。靜待花開,未來可期!


妍奇老師


看到你的問題很多人都有同感,只是時代不同,你對孩子的未來要求也不同。不能讓孩子回到你的過去,只能偶爾聊聊。所以你的過去只能進自己個人博物館。你的故事對待孩子的教育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故事是公司,這種穿越孩子時空的故事他們是很難想像的,比如我們告訴孩子以前因為沒有米吃只能吃爛地瓜,他會說這是粗糧很好阿,哪有那麼苦,你告訴他60年代的通訊,他會說不可能吧、、、、等等這些他們是無法像電視劇一樣穿越時空。

其次,不要在孩子面前常常講述你的過去,更不能用這個來教訓孩子,這不是什麼榜樣可以學習的。如果有機會可以帶他去農村體驗這種生活,這樣比對他講好十倍,我每年也會讓孩子去農村體驗農村的生活。感受那種純樸的環境,讓他體會不一樣的人生。這個比講有用。

第三,孩子的成長父母的理論知識只是成長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在於他自己的成長,因為時代是他們的,未來是他們的我們是要與他一起共情,而不是把我們的故事銷售給他,他們不需要和我們共情。

當然給孩子講自己的成長故事不是沒有用,它只能讓孩子借鑑,少走彎路,不能成為他的枷鎖。



聖澤蘇浩


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其實,提出這個疑問的家長、老師們,面臨著一個大問題,就是題主說的孩子不認同長輩的觀念。為什麼呢?

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從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八十年代開始,孩子們的成長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很多是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伴隨互聯網的發展成長起來的一輩人。教育他們,我們要從本質來把握。

他們一出生就衣食無憂,哪裡能體會到按需分配時代成長起來老一輩人所受過苦難,別說理解信都不信。所以,兩代人對社會的認識不一樣。

他們在成長在鋼筋水泥構成的公寓裡,帶著天生的孤獨感生存於當今社會。孤獨讓他們無端傷感,同時也讓他們更具思考力,也讓他們年紀輕輕就有終極關懷。自己的人生和父母的老年生活讓他們有了巨大心理負擔。

焦慮,疲憊不堪,孩子們遇到前所未的壓力,這些使得孩子們覺得自己不夠強大,不自信!這時家長鼓勵孩子積極面對現實,並引導孩子放下他不用承受的壓力,讓孩子快樂生活。

今天的孩子有了很高話語權,在中國這是幾千年來不曾有的,孩子們要求平等對話!家長在生活給予一定支持,讓孩子正確使用自己的話語權。

今天的孩子知識面寬廣。隨著信息化的推進,老師和家長不再是過去萬能鑰匙!

今天的孩子從小到大在家長那裡健康無比,同時,家長眼裡孩子的學習成績最重要,很多時候他們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你真的明白孩子的需要嗎?

當孩子正經歷這一切的時候,你用你自己的經驗教育他如何應對當今社會他所面對問題,他只能告訴,你的思路已經過時了!

所以,我希望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想想他的內在需求是什麼?而不是在沒有任何思考的情況下讓孩子用你的思路應對現實。


山安說


如果孩子這麼說,那也有這種可能。如果上一代人的思維不過時,(當然是部分過時),我們憑著經驗就能夠過一生,憑著經驗就能夠教育好孩子,那我們就沒有必要終生學習了。尤其是近幾十年社會的發展非常的快,所以更應該學習新的知識,跟上青年人的步伐。我說這話比較絕對,如果你想和學生談人生,談理想,談學習。談其他的別的什麼。都要孩子學什麼了,你要跟著學什麼,孩子看什麼書你也要跟著看。這樣你們才有可能聊到一起,你們的思維才會接近同步。

當然,咱探討問題不是為了引起爭論,經典是不分時間,比如說易經,孔子的論語,老子的《道德經》,王陽明的心學等等,這些經典現在還有好多人在讀。可我們是普通人,我們不是古代聖賢。所以我們要學習,要趕上孩子的思想。然後我們就可以和孩子聊人生了。

希望你在以後和孩子談人生的時候要多聽少說,有什麼不懂的要虛心學習。學識,見識不僅僅和年齡有關但一定和虛心心學習有關。

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早日和孩子能夠聊到一起。


Xin神英語


人生哲理都是相對的,同樣一件事,不同角度分析,會有不同的道理。對於孩子的反應,個人有以下想法,僅供參考。

第一,孩子說您的思想不適應現在社會,從某種程度說,證明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了,這是青春期心理特徵的表現,證明孩子對社會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這個現象很正常。

第二,對於孩子的想法,我們應當以正確的姿態面對,首先,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以朋友的姿態去聆聽孩子的想法,瞭解孩子學習生活的狀態,及時化解他們所面臨的困境。

第三,人生道理沒有絕對,只有相對,您要做的是把握孩子思想和行動。針對孩子個人特點,合理引導孩子道德規範,並促進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不一定非要講一些大道理,有時候您可以嘗試陪孩子一起讀書,引導孩子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等等,這樣通過實際磨鍊,讓孩子體會自己的人生感悟,會更容易得到孩子的認同,且有利於孩子成長。

總之,教育孩子首先要學會換位思考,先了解孩子,做孩子忠實的聽眾,再合理引導孩子,促使孩子行成好的三觀,並且養成好的習慣,培養孩子優良的性格,這樣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精英數學物理


雖然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也許會過時,但是有些文化的內核卻不會。我們都是無意識地將我們的文化內核,包含在三觀裡,一代一代地傳下去。雖然三觀不可能要求兒孫們和我們一樣,但是如果我們就因為這樣而不把我們的三觀告訴兒孫們,那麼,他們能從哪裡繼承我們的文化內核呢?


悟空163611488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其實,根據我的經驗,這並不是過不過時的問題,可能是你講的內容不具有吸引力亦或是孩子對你所講的觀點不認同,很想知道您的孩子多大了?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想法,他們對於自己認同的東西深信不疑,如果你想去改變他,不能生硬地去講道理,這樣反而讓他產生反感情緒,所以才會說出你思路過時的話語。

在以後交流的過程中,你可以試著將一個道理融入故事當中,通過故事去感染他,但還不能是專門讓他坐在你身旁,你去生硬地講述,而可以是在和他聊天或者逛街散步的時候,恰如其分地融進去,或者還可以是通過評價別人,讓他明白是非曲直。

現在的社會整體上屬於快節奏,我們偶爾還是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去了解他們的視角,瞭解他們的喜好,在和孩子成為朋友的同時再去講解你眼中的人生,可能才有效果。你可以按照我的說法,嘗試一下,祝您好運!


知心圖圖


從我的角度來說,我不會和我的孩子去談人生,我只會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我們該用什麼東西去衡量某種事務的對與錯。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只是在一旁默默的陪著他,當他面臨選擇的時候,我們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和社會閱歷,我們無權去規劃孩子的人生,我們有自己的使命,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規劃,我們只要做到陪伴和分享就好。來自一個“佛系”家長的分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