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追憶餐飲文化大師劉學治先生


追憶餐飲文化大師劉學治先生


劉學治生於1946年9月,四川旅遊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客座教授、中國食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首位“中國餐飲文化大師”。


作為烹飪學教授,劉學治長期從事餐飲管理和餐飲企業文化策劃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著有《川菜詩百首》《現代經典川菜妙做妙解》《餐飲取勝之道》《人間吃話》《餐飲管理》《成都風味小吃指南》《推銷知識與技巧》《百菜百味》《糕點製作工藝學》等書,在全國各種報刊雜誌發表文章近千篇。2003年他的《食文化嫁接餐飲經營》一文獲得國際優秀新思想新學術論壇金獎,獲首屆全國人文科學優秀學術文獻一等獎。


劉學治的著作和文章,對於系統闡述中國餐飲體系和川菜文化有著重要價值。劉學治先生是首先全面地將現代企業文化體系引入餐飲企業,並與餐飲經營管理相結合取得豐碩成果的實戰型教授。他的文化策劃和文化包裝,往往深入淺出,雅俗共賞,化腐朽為神奇,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曾經擔任顧問或者幫助策劃的餐飲企業,有很多都蜚聲全國,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北京的眉州東坡酒樓、河北的保定會館、成都的大蓉和集團等。


今天中午12點多,我在一餐飲微信群裡突然看到醉隱山人(川老會熊紹凌)發的:

悼劉學治老師輓聯:

學藝習仁,厚道見人品;

治家撰稿,博覽通古今。

音容宛在


下午,陸續看到餐飲行業的許多朋友在朋友圈發微信哀悼劉學治老師。


與劉學治先生相識,緣於2012年參與四川省就業培訓中心原創菜品評定工作時,邀請劉老師做評審專家。這也是大蓉和董事長劉長明的建議,他說,文化方面專家一定要請烹專的劉學治教授,他在川菜文化方面涉獵廣泛、研究深入,並把劉老師電話給了我。後來在整個原創菜品評定活動中,劉老師給予了全力支持,他說起川菜的歷史文化如數家珍,他對傳統經典川菜的真知灼見令人印象深刻。最後評定出的10道川菜經典原創菜品還得到了他熱情洋溢、簡潔明快的精道點評。其中“巴國毛血旺”這道菜他的點評中的幾句話給我印象深刻:原料鴨血、毛肚、火腿腸,皆如三結義之劉關張,義不可分。鴨血的嫩滑、毛肚的嫩脆、火腿腸之味悠長,加之那燙勁,那大麻大辣的痛快淋漓,會讓你吃得熱情澎湃,鬥志昂揚。蜀國劉備的厚重、關羽的威風、張飛的霸氣、彰顯備至......


追憶餐飲文化大師劉學治先生


追憶餐飲文化大師劉學治先生

劉學治2012年參加原創菜品評定活動合影


2018年10月,我把與羅亨長老師、曹靖大師共同編著並籌備多時的《川菜食畫》(原名為《四川歷史文化名人名菜》)的詳細想法告訴了劉老師,由於劉老師年事已高,我只把書的部分章節內容發給了他,想聽聽他的意見。不久,劉老師就將他對該書的看法給了我及其中肯的意見,並建議我們重新取書名,儘量簡潔易記。他非常認同書中的名人菜品由當今川菜領域的一批老、中、青川菜烹飪大師們參與烹製創作,他說這樣書才更具有生命力,更利於川菜文化的推廣。書中部分東坡菜品由“眉州東坡酒樓”的總廚製作就是他的建議,並親自聯繫酒家牽線此事。


去年6月《川菜食畫》書稿交出版社之前,我請劉老師為該書題寫跋文,他雖然事務繁忙,但仍欣然應允,只是告訴我可能時間要等久點,並讓我再選一些章節和菜品等圖片發給他。6月27日下午1點多,我終於收到劉學治老師為《川菜食畫》的題跋。


追憶餐飲文化大師劉學治先生


追憶餐飲文化大師劉學治先生


追憶餐飲文化大師劉學治先生

劉學治在《川菜食畫》全國首發式上與川菜大師們合影


餐飲行業有拜師的傳統,我在行業中耳濡目染十五年,去年還曾經有過拜師劉學治老師念頭一閃而過,如今卻已成憾事。


本人姓劉名學治,父親是按孔夫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順序給我取名的。父母的原意是要我將來有經世治國之才,出將入相的。可是我辜負了他們的希望。年輕時由於家庭出身的原因歷經坎坷磨難,但正是苦難教育了我,激勵了我。以致後來在仕途和做人上,我選擇了一條勇於探索的學人,由“學治”變為“治學”,並且在這條路上越走越感覺到踏實,咀嚼到了樂趣。我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研究事業,設計和完善自己的課題上去了。我喜歡不斷探索新問題,發表新見解,但這僅限於對事,而非對人。對人我卻總是抱著合作的姿態。


讀著劉老師在《人間吃話》自序裡的這些話,彷彿他就在你眼前一樣娓娓道來,令人感慨萬千。


斯人已逝,幽思長存!

追憶餐飲文化大師劉學治先生


追憶餐飲文化大師劉學治先生


追憶餐飲文化大師劉學治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