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的紅腸和大列巴麵包為什麼那麼出名?南方人喜歡嗎?

今天無聊ing

哈爾濱的紅腸和大列巴麵包是哈爾濱地方特色美食的一張名片。眾所周知,哈爾濱在100多年前曾經是歐亞商賈雲集的地方,是當時中國商業最發達的地方,是遠東的中心城市,當時旅居哈爾濱最多的就是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猶太人等等。這些西方飲食文化的民族長期生活在哈爾濱,就逐漸地把他們的美食,諸如:啤酒、紅腸、大列巴麵包、俄式西餐等等都帶入了哈爾濱。

哈爾濱紅腸的出名是因為工藝繁複、用料考究、口味濃香、色澤紅潤,真正烤紅腸的老師傅們曾經師承德國人、俄羅斯人,經過逐漸的調整、改良形成了現在的味道,在百年的進化中融合了中外風味,最終固定了下來。傳統正宗門派有裡道斯紅腸、哈爾濱肉聯紅腸、哈爾濱商委紅腸,後來的新興門派也很多,但都有腸肉澱粉少Q彈緊緻的內裡和腸衣紅潤褶皺均勻密佈的長相,享譽南北,備受讚譽。

至於大列巴麵包,最好理解的解釋就如法國人摯愛的法棍麵包,都是為了享受麵粉的醇香而誕生的品種,不同的是,大列巴麵包發酵法不同,可以說,是俄羅斯人的“法棍”。南方朋友當然也喜歡,因為吃完了胃裡很舒服。


東北網

大列巴抹黃油,配紅菜湯、魚籽醬和紅腸,再來一瓶格瓦斯,這就是典型的戰鬥民族,不對,是哈爾濱當地人的傳統吃法😁

說起來,壹周君接觸這兩樣恩物已經是很久以前啦,身為哈爾濱人的某大學同窗,每年假期歸來都會給室友們捎上一些紅腸和大列巴。紅腸倒是很快被滅光,而大列巴......我等南方軟妹紙都是面面相覷,充滿困惑——這種又乾又硬的俄式麵包,即便是比起饅頭花捲,也毫無口感優勢,嚼起來還腮幫子疼。

所以說,鍾愛軟糯口感的南方人,大多會對它接受無能吧👌

哈爾濱紅腸就不多說啦,原名蘇聯立陶宛灌腸,有著百年曆史的俄國引進食品。外表呈紅色的豬肉煙燻腸,不管南方北方,大家都能接受它的味道。

至於說大列巴為什麼在哈爾濱如此出名,這還是由於歷史原因和地理位置決定的。

眾所周知哈爾濱被譽為“東方莫斯科”,當年俄國與中國合作修建中東鐵路,大量的俄國湧入哈爾濱,為滿足他們的需要,各種俄國傳統食品商店便應運而生,大列巴就是其中的代表。

嚴格來說,“列巴”才是俄語“麵包”的意思,因為個頭是在是大,所以中國人在前面加了個“大”字。你可以想象重達4斤的麵包是個什麼概念😁

其實說它不好吃只是南方人的想法,哈爾濱人可是愛的不得了。

上面提到的壹周君的室友,她吃大列巴會首先切上幾片蒜瓣,然後把蒜汁塗在麵包的硬殼上,據她說這樣吃口感超級棒,或者是將麵包切片,抹上黃油,配合著熱湯吃,可以當一餐飯啦😁

據說在上世紀初,能吃得起大列巴的都是上流人士或是俄國僑民,解放後,大列巴一度賣斷貨。而用糧票限購的時代,一個五斤重的大列巴要三斤半糧票,還要再加上1元錢才能買到,夠一家人吃幾天。


武漢壹周

哈爾濱的大列巴、紅腸等為代表的食物其實不是原生的哈爾濱文化,而是外來泊入而受到當地人喜愛又溶入地方的文化。早年的哈爾濱外來族群很多,這些人有的是躱避一戰後的飢荒沿西伯利亞過來的,有的是逃避新成立的蘇聯對沙俄分子的鎮壓而來的,還有蘇俄西伯利亞勞改營的逃犯。這些外國人多數是斯拉夫人,包括蘇俄境內的哥薩克和白俄,還有猶太人,波蘭人等。這些外國外族人來哈爾濱定居後,帶來了歐洲的建築風格的房屋,他們居住的多是田園式的獨居院,住歐式風格的農舍,在哈爾濱過去名叫馬家溝、南崗現秋林公司周邊以及道里偏臉子、正陽河、中央大街四周地區都是這些外人的居住區。他們居住下來,把他們吃的習慣和口味也帶來了。用就地食材加工力道斯紅腸,茶腸,幹腸,養奶牛,生產牛奶,奶油,幹奶烙以及各式的烤制面包等。這些食品有幾個特點,一是口味適合高緯地區的人食用,熱量高,耐寒。二是耐儲藏。三是方便食用,不用現做,隨時可吃。那時沒有冰箱,這些食物比當地食品保質期長。這些特點鋳就了它在哈爾濱的地位。哈爾濱人喜歡它們,吸收這些外來文化,形成了現在的紅腸大列巴啤酒和戈瓦斯飲料等為代表的這部分食品。這些食品除奶製品和飲料外,一般都烤制,製作程序嚴格。比如那時沒有味素雞精等調味品,但烤制的紅包腸等扱香。這些就形成了哈爾濱的食品文化支柱,成為哈爾濱的名片之一。外省人來,吃了也認為是地方特色。回去也帶一些高緯地區的特色食品給家人朋友享用。應當說知名我國南北。但客觀的說南北地域氣候文化差異,南方人特別是以米食為主的地區,因為口味不一,他們還是願意享用當地的食品文化。但這不影響哈爾濱食品文化向全國傳播。


丁丁1208

我非常愛吃大列巴。在天津幾乎沒有正宗的俄羅斯大列巴。前幾年在睦南道與河北路交口處,有一家專營店,口味還真不錯,只可惜現在連這家店面都沒有了。以前,佟樓綜合食品商場賣過,但口味稍差。至於其他大小規模不同的麵包房🍞,也有做的,但都口味沒有那麼純正。現在要想吃這口兒,只有等到食品展銷會時,才能買到來自哈爾濱的大列巴和紅腸。


沽上漁翁

小的時候吃不起,偶爾吃一次夠吹噓半年的。這兩樣食品典型的北方口味,我個人更喜歡香腸,絕對的東北風味。後來調到了南方,每次回老家探親必須去哈爾濱的奮鬥路副食品商店採購一些食品帶回南方,香腸是必選的,有時大列巴也帶一個回來,價格也都不便宜。但是南方的同事和朋友還真吃不習慣,特別是大列巴吃起來硬邦邦還酸酸的,他們更喜歡本地的臘腸。所以,地域性的飲食習慣還真是難改。


老麼咔哧眼兒

我個人不否認秋林公司的大列巴和紅腸確實是哈爾濱獨有的美食(外地確實吃不到),但是我個人更喜歡華梅西餐廳的賽克兒(沙爾克)麵包和商委的紅腸,那更是全中國獨有的美食(更為精緻和美味)。


睿府旗人

這個我應該很有發言權了,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黑龍江人,幾乎是吃著哈爾濱紅腸長大的,至少可以說吃過的腸都是伴著紅腸的味道,所以我的記憶中香腸應該都是這個味的。

直到來到天津,發現還有其他口味的香腸,才知道原來我記憶中的味道只屬於東北。

生產紅腸用的主要原料有肉、腸衣(動物腸衣,以豬或牛的小腸腸衣為最佳)、澱粉(馬鈴薯澱粉最佳),大蒜,鹽和硝等。其中有一半是瘦豬肉,大約三分之一的肥豬肉,有的也加瘦牛肉,其餘為澱粉和調料。

喜歡吃紅腸,不僅僅是因為味道,可能也是一種鄉愁吧。




selena721

我覺得有點遠了,就我個人而言,太原也有賣的,有家叫做一手店的肉鋪,打的也是哈爾濱紅腸,但是說實話,三十多一斤價格感覺和本地十幾塊的沒多大區別,談不上好吃,我就買過一回,再沒買過,當然,價格是一方面,但是更關鍵的是,這種紅腸還達不到那種好吃的程度,就是個普通的粉面腸而已,和本地的沒有太大的區別。好像他們的紅腸在本地賣的也不好,本地人不會花三十多塊去買粉面腸的,就是純粹的肉腸都賣不到這價位的,何況還不是。大列巴本人沒見過,更談不上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