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慘絕人寰的社會現象,獨居老人猝死,心裡最柔軟的神經被狠狠撥動

都說養兒為防老,可是孩子大多為了學業,為了事業都成為了他鄉之客。就算在同一城市,也都鑄起了自己的小家,老人與年輕人的共識就是大家生活理念不一樣,老人多為守舊,年輕人思想超前,所以老人與年輕人在一起生活會有諸多的矛盾,所以老人一般選擇獨居的為多。

慘絕人寰的社會現象,獨居老人猝死,心裡最柔軟的神經被狠狠撥動

都說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如果二老都健在,彼此有的照應,單獨生活尚可,可是這世間就是這樣,總有一個人要先走。當一個人先走後,另一個人必然成為了空巢老人,獨自守在那個滿是回憶的小窩。

一個人不好好吃飯,一個人滿是憂思,一個人回憶過往,一個人唸叨兒女。看著多麼心酸啊,如果一個人在家獨樂樂還好,可是現在新聞報道了太多空巢老人孤獨猝死在家中,多日後才有人發現。

慘絕人寰的社會現象,獨居老人猝死,心裡最柔軟的神經被狠狠撥動

案例一:疫情當前,前幾日就看到這樣一例,社區普查一戶人家,是個6歲的孩子開的門,孩子說:爺爺說了,外面有毒不能出去。社區問那爺爺呢,孩子說睡了。70歲的老人家有心臟病,“睡”在衛生間,也不知是何時去的。年幼的孫子靠餅乾充飢。

案例二:2017年,四川80歲老人獨死家中,四女一子被判遺棄罪,勻判刑緩刑到兩年徒刑不等。可想而知,這位老人在故去之時的悲痛不僅來自於身體,還來自於心裡,養兒育女一番,如此下場。

慘絕人寰的社會現象,獨居老人猝死,心裡最柔軟的神經被狠狠撥動

案例三:2015年,南京72歲老人去世半個月後因樓道異味有居民報警,警察破門而入的時候,老人己經高度腐爛。這一兒一女半個月都不曾往家打一個電話嗎?

案例四:2019年西安一對年輕的夫婦外出歸來,發現老母親與一歲的孩子勻己死亡。老人是因病而故,孩子是因餓而亡。

這樣痛心的事情不是一件兩件,不是個例,己經是一個社會現象了。獨居老人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我們國家是在步入老齡化,正因此,更應該關注老年人,這些逐漸老去的人裡,或許也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親人,看到獨居老人以這樣的方式走了,我也為人子女,至少我的心是痛的。

慘絕人寰的社會現象,獨居老人猝死,心裡最柔軟的神經被狠狠撥動

或許把老人接到一起生活不太現實,因為地域,因為經濟,因為住房的條件等等都可以理解,但是我覺得至少下班了用一個小時的時間拐個彎去看一看,在家裡坐上五分鐘也好,至少知道那個老人安全的活著。離家遠的不能時時盡孝床榻的,可以一天打個電話,問詢下情況,當電話那端老人的聲音響起,是不是你懸著的一顆心就落地了,這一天都放心了呢。

慘絕人寰的社會現象,獨居老人猝死,心裡最柔軟的神經被狠狠撥動

也有一部分是跟老人有隔閡的,所以打電話不方便的,其實父母與子女能有多大的仇啊,弟子規裡說: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我們做的同時,也是在為子女樹立榜樣。人的生命很脆弱的,如果某一天老人真的去了,你會發現,這世間的所有恩怨隔閡都抵不過一命歸西。後悔會鋪天蓋地,甚至席捲你以後的夢魘,自責永生相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