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用好這四種方法,何愁作文語言不精彩動人

寫作方法|用好這四種方法,何愁作文語言不精彩動人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是思想情感的載體。想要作文內容充實,文采飛揚,離不開優美的語言。那麼,如何讓作文文采飛揚呢?

一、詞句靈活

詞句是文章的基本建築材料,要使文章有文采必須下功夫潤飾詞句。

(一)繪聲繪色繪態

所謂 “繪態繪聲繪色”,就是把自然界的聲響、物體的形狀與色彩等具體地描寫出來,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1、繪色

語言要有穿透力,要有視覺效果。即語言形象生動,敘事寫人,要避免使用抽象的字眼,儘量選用圖畫般鮮明的詞句。

【例如】“她眼睛很美”,就很抽象。而如果添加上繪色的形容詞,寫成“她的眼睛碧藍,閃動著明亮的眸子,甜甜地望著我”就形象多了。又如,“這完全是多此一舉,就像很好的事情再作改動”,就比較抽象。而莎士比亞寫成“替精煉的黃金鍍金,替百合花上油彩,把香水灑在紫蘿蘭上”就是色彩鮮明的圖畫。

2、繪態

靜與動同是事物存在的兩種基本方式,我們寫文章要善於選用生動形象的詞語準確地描寫出事物的存在狀態。

(1)靜態

【例如】還有蘋果,那馳名中外的紅香蘋果,也是那麼鮮豔,那麼逗人愛。大金帥蘋果則金光閃閃,呈現出一片黃橙橙的顏色。山楂樹上綴滿了一顆顆紅瑪瑙般的果子,葡萄呢,就更加絢麗多彩,那種叫“水晶”的,長得長長的、綠綠的,晶瑩瑩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來似的,而那種叫紅玫瑰的,則紫中帶亮,圓潤可愛,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峻青《秋色賦》)

(2)動態

【例如】雨滴墜落下來,它們匯入山腳的溪流,雀躍著。它們順著山勢順著山的引導,奔流著。就像父母牽著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們走路。(峻青《秋色賦》)

(3)以動襯靜

【例如】園子裡靜悄悄的,遠處傳來唧唧的蟲聲,在歌唱愉快的夜晚。從黃浦江邊吹過來的微風,掠過樹梢,吹拂過水麵,平靜的水池漾開漣漪,圓圓的月亮和圓圓的燈光彷彿在水中喝醉了酒,搖晃著。映在水池兩邊的樹的倒影,也輕輕擺動。公園裡各色各樣的花朵,徐徐吐露著芬香,給微風一吹,四散開來。(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4)化靜為動

【例如】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魯迅《社戲》)

3、繪聲

描繪人或事物的聲音,可以傳神地寫出事物的特點,人物的個性。擬聲詞可從聲音方面抓住讀者。

【例如】他把一個小錢向乞丐投下,叮叮噹噹地滾到乞丐腳邊。

這個句子動態聲響兼備,讓人想像得到紳士鄙視乞丐的神態和乞丐的可憐。

寫作方法|用好這四種方法,何愁作文語言不精彩動人

(二)參差錯落

整句和散句、長句和短句靈活搭配,交替使用,語言就會變化多姿,產生特殊的美感。

1、長短交錯

長句與短句是相對而言的。用詞較多,結構較複雜的句子為長句;反之,為短句,長句的修辭效果是表意嚴謹、精確、細緻,短句的修辭效果是表意簡潔、明快、有力。長短句交替使用不但表意豐富,增強抒情效果,而且往往產生一種錯落有致的美感。

【例如】“我求賢若渴,用人不疑,夜追韓信;你一不知人,二不善任,氣走范增。如此,你眾叛親離,我漸豐羽翼,不納人言,你不見幽王烽火戲諸侯,代價是戎狄胡馬摧雕樓,始皇奢掠黔首,代價是誅秦族萬年遺臭,你一意孤行,我則充分聽取臣子意見。函谷關前,范增勸你強攻,你按兵不動;鴻門宴上,張良讓我謝罪,我以身脫險。項王啊項王,由此看來,只該我大漢併吞八荒,橫掃六合,包舉宇內,席捲天下。” (《英雄》)

長短句交錯,極盡變化之能事。內容上構成鮮明對比,盡顯項羽“一意孤行、盲目自信”的個性,有力的表現了文章主題。

2、整散結合

結構相同或相似的一組句子叫整句,如對偶句、排比句、反覆句。相反,結構不整齊,各式各樣的句子交錯使用的一組句子叫散句。整句形式整齊,聲音和諧,氣勢貫通,意義鮮明。散句表達活潑生動,明快自然。整句和散句靈活搭配,交替使用,語言就會變化多姿,產生一種特殊的美感。

【例如】;如果說他的命運是那漆黑的夜空,那麼因為他的堅強意志,變得繁星閃爍,熠熠發光;如果說他的命運是那貧瘠的土地,那麼因為他的堅強意志,變得蔥蔥郁郁、油油翠綠。……霍金,他就是火,點亮了我們前進的燈;霍金,他就是燈,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 (《人生的鬥士》)

這段文字整散結合,靈活多變,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流暢悅耳,令人拊掌擊節。

二、化抽象為形象

【例如】比較下面兩個句子:

  1. 繁忙的工作之後,女孩開始有些想家了。

  2. 繁忙的工作之後,女孩喜歡一個人爬上頂樓,面對家的方向,去讀雁陣、夕陽。

兩句話雖然都表達 “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後一句是通過女孩 “一個人爬上頂樓,面對家的方向。去讀雁陣、夕陽”的意象,蘊蓄思念縈懷、感傷別離的孤獨感、淒涼感的,很容易使人想起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之類的詩句,所以給人的印象特別深。

寫作方法|用好這四種方法,何愁作文語言不精彩動人

三、鑲嵌名句

閱讀面廣、知識面寬、文化底蘊豐厚的同學,在符合題意的前提下不妨多引用、化用名言警旬,以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

(一)以名句為題

巧妙地運用言簡意賅的名句作為文章標題,能讓自己的作文題目一枝獨秀,獲得讀者的青睞。

【例如】以“少年心事當拿雲”、“不畏浮雲遮望眼”為題,遠比以“談志氣”、“人要有遠見”等題目更形象,更具韻味。考生寫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引用《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對曹操的評價,高度概括,觀點鮮明,併為全文內容的安排理出了清晰的思路,起到了綱目的作用。

(二)以名句開篇

【例如】《生命的色彩》開篇這樣寫道:“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是李清照生命的顏色,灰暗、沉悶;“大江東去,浪淘盡”,這是蘇軾的生命的顏色,雄渾、超曠。那我的生命是什麼顏色呢?

作者運用李清照、蘇軾兩位宋代詞人筆下的名言開篇,形象而凝鍊地告訴我們兩種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名句雖短,卻含蓄深沉,極具概括性,強烈地震撼著讀者的心,啟迪我們對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作出正確的選擇。

(三)以名句過渡

【例如】《瑣憶》一文就是用魯迅筆下的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作為紐帶將全文有機地貫串起來,集中體現了魯迅先生平易近人而又愛憎分明的人格,讓讀者感到形散而又神聚。

(四)用名句對比

【例如】《積極思維,快樂青春》中這樣寫道:年輕的桃花總是燦爛的,年輕的日子總是不知憂愁的。年輕沒有“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的傷感,也沒有“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感慨,更沒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無奈;有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澎湃激情和“少年心事當拿雲”的豪邁壯志。

文中運用了5句名言,將傷感、感慨、無奈的憂愁之情與澎湃激情、豪邁壯志的年輕之心進行正反對比,在對比中突出年輕人的心態特徵。

(五)用名句議論

【例如】《我的世外桃源》引用名言,用議論的筆調錶達自己對語文的喜愛之情時寫到:閱讀語文,它使我有了“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感情;閱讀語文,它使我有了“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信念;閱讀語文,它使我有了“行賢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的做事準繩。

作者運用了3句名言,將“閱讀語文”的作用(原本抽象的語言,諸如“豐富我的感情,陶冶我的情操”等等)具體化為古代先賢的崇高形象。

(六)用名句寫景

【例如】散文《家鄉的三月》,為了突出江南三月獨特的魅力,作者在文中巧妙地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揚柳風”三個名句,江南鶯飛草長的春的氣息撲面而來。

寫作方法|用好這四種方法,何愁作文語言不精彩動人

四、善用修辭

善用修辭是使作文語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會給文章帶來可觀的姿色。如果你在高考作文中成功地嵌入些精美的修辭語段,那麼文章就會顯得內容豐贍,氣勢充沛。

(一)比喻

運用比喻關鍵是要準確、新穎:準確,就是要貼切反映對象的特點;新穎,一是喻體新,二是喻體與本體的聯繫角度新。

【例如】也許我是唐時的一株柳,矗立在古風河畔;也許我是宋時的一尾魚,遊弋於清澈微波;也許我是明時的一股風,穿越在修長的衚衕;也許我是清時的小女子,終日在河邊洗滌衣物……(《給媽媽的一封信》)

這段文字以豐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雅緻的嫻靜、節奏和諧的語言,行雲流水般的將心曲娓娓道出,表現出一種“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人生追求和人文意識,讀起來令人愜意。

(二)排比

排比句式用於敘述,具體形象;用於抒情,淋漓盡致;用於說理,理直氣壯。無論哪種文體,使用排比都可以充實內容,增加氣勢。好的排比,如駿馬走坂,讀來酣暢漓淋,神盈氣足。

【例如】當我們看到嶙峋的山石上屹立著一株蒼翠的青松時,不必驚奇,因為那是一種生命的力量;當我們看到長江的源頭只是一彎細流時,我們不應感到詫異,因為那是一種愛的廣博;當我們聽到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在回答中學生的數學問題時說“不知道”時,不必不解,因為那是一種大家的風範。(《本沒有意外》)

(三)擬人

擬人就是賦予物以人的某些方面的特徵,即當成人來寫,它追求一種對讀者強烈的印象感,情感的衝擊力,動人的情趣美。

【例如】當悲傷的水流入穩重的山,水這可憐兒的悲傷也勾起了山的悲傷,於是他們的心一齊碎了;水把頭埋入地下,山卻把心的碎片一塊塊收好。於是就有了迷亂複雜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態的石筍,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水明山秀》)

考生用擬人手法,化靜物為動景,融情思于山水。在這裡,流水有情,青山有意,山水有了靈性,景物有了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