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你讨厌的,也许是你不愿意承认的渴望

你讨厌的,也许是你不愿意承认的渴望

01

有一位女性,特别讨厌自己办公室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女同事。这个同事比她晚来半年,但是人缘很好。每次她一到办公室,就好像带来了一阵春风,大家都喜欢围着她说话。她每天都带各种吃的东西,穿着不同的漂亮衣服,显得热情洋溢。但是这位女性偏偏就不喜欢她,总觉得她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显得很轻浮。

可是,当治疗师邀请她坐到另外一把椅子上,让她身处这位同事的位置,以同事的口吻说话的时候,她忽然觉得,其实这样也挺好的,不像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那么压抑、那么被孤立、那么刻板了,自己好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原来,她讨厌的这部分,正是自己渴望的。但她在日常生活中又做不到,就忍不住嫉妒这位同事,用讨厌的方式来隔离自己内心的渴望。她的讨厌,其实不是针对这位同事,而恰恰反映的是她对自我的要求,对不同自我的向往。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有人讨厌别人哗宠取宠的样子,总是围着领导拍马屁,让他感到不耻。不过,当你讨厌他的时候,你是否也感觉到,他能够轻易地放下姿态呢?这也许是你缺少的部分。清高,伴随的也许是疏远的关系。所以,你的讨厌,也许有嫉妒的成分,因为你放不下姿态。

有人特别看不惯一些女生为了获得帮助,跟男生撒娇的样子,觉得很不屑。可是,撒娇其实体现的是一种亲密的状态,往往让男生也体验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撒个娇就能解决的话,又有什么不好呢?所以,对于讨厌的人来说,这一幕就唤起了她不能撒娇的自我状态,她的内心也渴望拥有一段能够撒娇的关系。

02

所以说,你讨厌的,也许是你不愿意承认的渴望。

如果你非常讨厌一些人或者一些现象,这可能就意味着你缺乏这样的自我状态,否则你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当你去感受这样的自我状态时,它会激起你强烈的反应,让你感到极其的不舒服。我们都懂得趋利避害,当你体验到这种糟糕的感觉时,你自然的反应是远离它,和它保持隔离,但是它仍然在影响着你、控制着你。

正如我们可以穿各种不同的衣服,我们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自我状态,爱唠叨的你,少言寡语的你,喜欢玩的你,喜欢看书的你,优雅的你,疯狂的你……

有的人习惯了一种自我状态,总是用同样的面孔生活,就是一种自我的束缚。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就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的“守法公民”别里科夫,他害怕改变现有的一切,这当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但是,如果你总是以类似的自我状态在生活,也许你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曾经有一个女性,她从小到大一直被妈妈说是五音不全,等她退休到了老年大学,她竟然唱出了花腔女高音,而且唱的特别好。这让她自己都惊讶不已,原来我还有这样的潜能。

本期谈到的自我状态,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在催眠、创伤和自我心理学中都会被提到。简单来讲,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个整合的意识状态。一个人在整合的状态下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份、声音和动作,但是别人仍然能够认出他来,识别出他是同一个人。

文章一开始谈到的例子里,治疗师对于这位女性使用了空椅的技术,把她的另外一个自我通过空椅的方式呈现出来。无论她在生活中的态度是厌恶、疏远、仇恨还是敌视,这在她的内心里,也许体现的都是一种不同的自我状态。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自我状态是一种整合的状态,即使你坐在代表别人的椅子上,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你也很容易回到自己的位置,变回你自己。当你变成其他人的时候,你并没有丧失自己的身份,你才能领悟到,“噢,原来这是我缺乏的,是我一直渴望的部分!”

当然,有的自我并非是整合的状态。有的人正处在一种创伤的、破碎的、不整合的自我状态,他很容易回到过去的创伤状态。当我们使用同样的技术时,他可能会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丧失理智的自我,这时就变得非常危险。


525心理网_您身边的心理咨询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