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我們在一起丨探訪防控一線的檢疫“老兵”

河南日報記者郭戈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蔣曉芳

1月31日5時,鶴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檢疫檢測中心副主任王瑞興走出PCR(基因擴增)實驗室,結束了對43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樣本的核酸檢測工作。

在負壓環境下連續工作近7個小時,普通人根本無法承受,連王瑞興這樣的“老兵”也頭昏腦漲、渾身乏力,但令人欣慰的是,這43個疑似病例樣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此時,如能回家洗個熱水澡、舒舒服服睡一覺該有多好。但王瑞興做不到,他只能回辦公室湊合著眯一會兒,8點又將開始新一輪疑似病例樣本的接收及檢測工作。如此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在鶴壁市疾控中心衛生檢疫檢測中心已持續長達12天。

“我們中心主要負責接收縣區醫院採集到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樣本,通過試劑對其檢測和複核,判定是陰性還是陽性,之後再將結果上報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王瑞興告訴記者,作為防疫工作關鍵的“判案者”,他和實驗室的同事們不敢有任何鬆懈。

1月中旬以來,為確保疑似病例樣本及時得到檢測,該中心的工作人員需要24小時待命。遇到檢測樣本數量較多時,別說休息了,哪怕站起來伸伸腰、活動活動頸椎,對他們來說都是奢侈的。

“進實驗室前需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防護服穿脫都很麻煩,每次檢測短則4個小時,長則七八個小時,為了儘量節省時間、避免離開實驗室上廁所,大家都不敢喝水。”王瑞興說。

當天上午,該中心的主管技師王茜與王瑞興搭班進入實驗室開展檢測工作。趁採訪間隙,她撥通電話向父母報了聲平安。

“每天我爸媽都要給我打個電話,確認我沒有被隔離,才能安心去做別的事。”提及老人們對自己的牽掛,王茜的眼眶溼潤了,“可以說,我們是離新型冠狀病毒最近的一群人之一,父母對我們的工作既支持又擔心。但作為共產黨員,我們必須衝鋒在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群眾築起堅固的防線。”

採訪過程中,浚縣人民醫院、淇縣人民醫院的疑似病例樣本先後送抵檢測中心。王瑞興和王茜立刻換上厚重的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和雙層手套,拎起沉甸甸的送檢專用箱步入實驗室。等待他們的是新一輪任務艱鉅的“判案”。

“對我們所有人來說,今年春節註定是難忘的。面對疫情,市疾控中心廣大共產黨員始終堅守、奮戰在疫情防控最前線。我們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鶴壁市疾控中心黨總支書記劉國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