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史記》裡細思極恐的細節,司馬遷不敢明寫,只好拐著彎告訴你

在中國歷史書中有一段很耐人尋味的記錄。

這段記錄記載在《呂太后本紀》裡: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喪,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張闢彊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闢彊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闢彊計。太后說,其哭乃哀。呂氏權由此起。

《史記》裡細思極恐的細節,司馬遷不敢明寫,只好拐著彎告訴你

什麼意思呢?就是漢惠帝去世了,呂太后白髮人送黑髮人,哭的時候卻沒有流淚.

這時候,留侯張良的兒子張闢疆官居侍中,只有十五歲,他跟當時的丞相陳平說:“太后只有孝惠帝這麼一個兒子,現在去世了,她哭得並不悲傷,你知道其中的緣故嗎?”

陳平說不知道。

張闢疆說:“皇帝沒有成年的兒子,太后懼怕你們這些大臣。你現在請求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軍,統帥南北軍,等到呂氏一幫人都進入朝廷,在朝廷中掌握實權,你們這些大臣才能擺脫災難。”

陳平聽了之後,就此放權,讓呂氏掌握了天下,這時候,呂后的哭聲才開始哀傷起來。

初看這段話,好像沒毛病,但仔細一琢磨,就發現其中的問題,陳平是堂堂的大漢智囊,是輔佐劉邦開國的,他怎麼會需要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去指點呢?

原因只有一個,陳平知道這個十五歲的孩子背後另有勢力。

誰呢?

只有兩個可能,一個是張良,當時張良還沒有去世,張闢疆是張良的兒子,他的話很可能出自張良的授意。

另一個可能就是呂后,張闢疆是侍中,皇帝的親信,自然也可能是呂后的親信。

其實這兩個人都是同一股勢力,就是呂后勢力,不要忘了,正是張良給呂后支招,請出了商山四皓,讓劉邦打消了換太子的念頭。

值得一提的是,劉邦明明更喜歡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也一直要換太子,為什麼呂后一請出商山四皓,劉邦就不換了呢,就算戚夫人如何哭,劉邦也不說話了呢?

原因很簡單,劉邦是一個政治生物,他考慮問題不僅僅是個人喜好。

呂后請出商山四皓,其實是告訴讓劉邦,她已經為自己的兒子鋪好了接班人的關係網。而劉如意,只有她的母親戚夫人一個依靠。

劉邦如果非要廢太后,就等於要連根拔起一股勢力,幾乎就要廢掉半個漢朝,這是劉邦接受不了的代價。

最後,再跟大家聊一個比較隱秘的黑歷史。

這個事情發生在諸呂之亂被平定之後。當時陳平周勃力主召代王劉恆入京即位,也就是歷史上的漢文帝。

劉恆即位的三個月後,在陳平周勃的一再建議下,劉恆立兒子劉啟為太子。

劉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

奇怪的是,劉啟並不是漢景帝的嫡子。劉啟是漢文帝的第四個兒子。

漢文帝在當代王時,原本就有王后,王后生下了三個兒子。

那劉啟為什麼以非嫡子的身份成為太子呢?

史書記載,在漢文帝被召進長安當皇帝的那段時間,代王王后突然去世,死因不明。她的三個兒子也在劉啟被立為太子前先後病死。

這是一個極為奇怪的事情,一後三子竟然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時先後去世,更奇怪的是,這位王后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名字,三個嫡子也沒有留下名字。

這不符合漢文帝的性格。漢文帝是很個戀舊的人,在坐穩皇位之後,他就曾經返回自己當王的代地,跟以前的百姓一起敘舊飲酒。

他怎麼可能會忘記給自己生下三個兒子的王后,在當皇帝之後,不對她進行一些追封呢?

一切不合常理的事情背後一定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個解釋就是,這位代王后很可能是呂氏之女。

劉姓諸侯娶呂氏之女是呂太后一直以來的安排,是為“劉呂聯姻”

趙王劉氏娶的是呂家女,梁王劉恢娶的是呂產的女兒 ,朱虛侯劉章娶的是呂祿的女兒,營陵侯劉澤娶的是她妹妹呂嬃之女,劉家皇帝自然也必須娶呂氏之女……

那麼,劉恆也極有可能娶的是呂氏之女,這一點可以從呂后一向對劉恆特別關照得到輔證。

而在呂氏之亂被平定後,周勃“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

劉恆自然也保不住自己的王后,甚至有殺王后而自保的可能。他在當皇帝之後,他的王后所生的三個兒子當然不可能被立為太子,不但不可能立為太子,還必須被殺死以除後患。這才有了三個兒子更病死的記錄。

做為歷史上美譽度極高的漢文帝,為了保全性命以及坐穩皇位,也不得不付出了極為沉重的代價。

《史記》裡細思極恐的細節,司馬遷不敢明寫,只好拐著彎告訴你

這就是歷史中的不為人注意的小細節,這些小細節可能就透露出了歷史書不好說明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