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一些中醫開的藥方種類比古書中的多很多?

_做一棵微笑的明媚花朵


這個問題我親身經歷過,在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位同學是祖傳的中醫世家,當時他在我們學校所在的省城很有名氣,學生時代就經常有人開著小車找他看病,他看了以後就開處方給患者,那個時候沒有個體藥店(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家也沒有),我問過他,你這樣處方不會解密嗎,他說沒事,我的處方里只有一兩味藥是治他的病的,其他的藥都是沒用的,他們分不清哪個有用哪個沒用,所以秘方不會外洩。哈哈,原來如此,我就想,如果這個處方治好了那個人的病,一旦遇到類似的病人,他就可能把藥方給他,為了保密,他再加上幾味,傳來傳去,這個處方上的藥味數也就越來越多了。等遇到一個“高明的醫生”加減一下,或許把那兩味有效的減去了,這張大處方也就徹底失效了。這或許是中藥不好使的一個原因。


天涼好個秋0960


我用一個事例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我的十幾位同學都是北京的,還有幾位是隨兒女在北京看孫子或者外孫。最近兩年年齡都比較大了,毛病也多了,其中幾位同學去醫院看病開了中藥湯藥,他們想讓我看看醫院的藥開的怎麼樣,通過微信發給我,有一個同學是溼疹,醫院處方開了二十六味藥,根本無法辮明君、臣、左、使,有用的沒用的都有。一看給人的感覺就是在賣藥,當然不懂中醫的人無法辮別。還有一個同學是脾胃功能不好,處方里面也有二十七八味藥,而且用量也不小,同樣的感覺——賣藥。為什麼要開那麼多藥呢?因為醫生開的藥與工資掛鉤。真讓人啼笑皆非,制定這些規章制度的人都腦子進水了?

問題是一付中藥二三百塊錢,吃一個月還不見好。我對後面這位同學說你別花那冤枉錢了,你就買一種藥丸吃,堅持吃幾個月。同學相信我堅持吃了半年好了。我讓他吃的丸藥是香砂養胃丸,每天三、四塊錢的藥錢,一個月下來沒有那一付藥的錢多。說明一下,香砂養胃丸適合他吃但不是適合所有脾胃不好的人,請別隨意用藥。


天馬愚醫


我不明白,我媽摔了一跤,去醫院把手檢查,輕微骨折,捏正花了五百塊,說不用藥就好,回來半把個月手痛不見好,又去一傢俬人中藥花了三百塊針灸吃藥,又呆了一個多月不見好,小姑說可能沒捏好,又隨她去找一箇中醫捏捏,又花了五百塊,撿了幾大包藥,回來吃了十多天,手還是老樣子,我初學藥,看不下去了,叫她信我一下,我去山上挖了一味藥,回來秘製成藥水,老媽喝了幾口,晚上痛了半晚,第二天叫我去請神,那條路多年沒人走沒去成,回來她手沒痛了,漸漸能動了,後來我給一些人用藥有效,有時也會痛一陣才好,方知年紀大的人用]我的藥,會嚴重一下才慢慢好起來,所以藥多藥少,應該不重要吧


用戶9166249901


這個問題倒是個好問題,我曾經思考過!仔細研究覺得還是很有“”意思“”,從屠呦呦研究中醫2000多個古方,幾百個中藥中尋找治瘧中藥的過程可以發現端倪!最終是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單味藥青蒿(實則是黃花蒿),生榨汁用法才有效,後人大量複方並且水煎是無效的,但後人竟也用無效的中藥複方方劑,錯誤的用法用了幾千年!其實更早的古人用單方多,後來逐漸發展才用複方多!最近更有某家藥酒用了67味中藥,堪稱一絕!其實中藥複方是從單味藥發展而來!複方方中藥物分君臣佐使,一個主藥,其他是輔助藥物,因此正確的一個處方是不可能有很多藥物的!臣佐使藥都是為君服務,主次分明,重點突出!限於篇幅,我想直接給出結論:1、超過20味的處方,基本上可以說找不到哪個是君藥了!相當於到處撒網捕魚!2、經濟利益驅動。3、開中藥的醫生不可能象西醫開藥那樣胸有成竹!一付中藥開出來給病人,療效有幾成把握是心中沒底的,通過儘量增加藥味達到心中“”有數“”。4、中藥也有很多單味提純製成針劑!由於化學結構明確,在診斷明確疾病的使用中,療效確切,象青蒿素!5、中醫的診斷與用藥是否對症,老百姓知道是靠醫生的經驗!而經驗有時是靠不住的!西醫靠實驗醫學,靠證據!


打得一拳開


連《傷寒論》都學錯學成“臟腑辨證施治”的中醫界,自然不懂陰陽脈法定病,更不懂南北司天在泉脈象取趨,胸無定式,開方則越不自信,開方越是隨症加減,看似“十問診(低級初學者往往注重十問)”什麼症狀都顧及到了,最後加來加去,一個方子裡三十來味藥算是少的。真正懂行的中醫郎中,人家看病是當場平脈下針,一針一方,當場三針下去,等於當場三次轉脈轉方,患者離開門診時所帶的藥或方已成定式定方。三兩天的藥是不需要再更改的。中醫郎中寫了《易演傷寒論》收了那麼多中醫學院教授徒弟,收了那麼多中醫博士後,中醫主任醫師徒弟,靠的不是“執業醫師考試出的那種題,更不是考研出的那種題的答題多麼正確”。而是教給他們如何與患者的信息特有方式的溝通,也有方式的分析,和特有方式的即時現場回饋,讀懂醫聖,則醫聖伴隨,讀懂岐黃,則岐黃共鳴。臨診十分鐘,背後十幾年功,人生如戲,往事如夢,真正的民間中醫郎中,是藝術家藝人。



易演傷寒論作者


中醫古方,經典方劑,一般只針對經典單一病例,多具有代表性病例,而現實中醫面對患者時,多一種病多和並多種病,和多種症狀的比較多,所以用藥多合併,複方用藥,所以藥味比古方,經典方更復雜。

再說一下中醫千人千方的問題,很多人認為每位中醫同一種病,卻開方各不相同,所謂千人千方,其實這是符合中醫治療特點,因為中醫和現代醫學治病有很大不同,同一種病,每個人體質,症狀不同,藥量加減不同,只要辨證明確,用藥對症,中藥治一樣疾病,有很多藥物可以選擇,每位醫生可以根據自已用藥特點,和習慣選擇用藥。

千人千萬還有跟中醫辨證論治有關,打個比喻,如感冒,西醫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聯合用藥,而中醫就不同,中醫把感冒分為,風寒,風熱,暑溼,氣虛,陰虛感冒幾種,當然各種感冒用藥就不同,再比如咳嗽,中醫也分風寒,風熱,風燥,痰溼,痰熱,肝火犯肺,肺陰虧虛等多種,用藥也當然各不相同,每一種疾病,中醫都細分多種類型,不清楚的人只知是一種病,而處方各不相同,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說中醫對疾病的辨證論治,到用藥都有非常細緻而嚴謹的規定,必須對症用藥,因人因病用藥,一人一方,隨症加減用藥,才是中醫治病之道


國醫張大夫


要避免開出太多的品味中藥配方,就得從基礎尋找原因。

我國中醫藥不規範,對單味中藥缺少研究,不能準確瞭解其藥物有効成分,只知性味,這是對中醫藥不重視的後果,國家應該系統的,有責任責令醫學科研機構投入,人力物力經費加大研究,編著一套國家中醫藥大藥典,詳細其藥物有効成分,毒副作用。我國在早期已經對大部分中醫藥,有過藥物檢驗,臨床實驗,其特性至今仍很穩定,可以加以整理完善。在過去歷史朝代,都有國家編著的醫學典藉。

作為醫生,必須準確斷症,熟悉所用中藥成分,特性。就可避免大藥方的缺點。正常準確用藥,一般三味至八味藥就可解決問題。


無憂草2775


古時候人的病,與現在人的病一樣嗎?大部分的病已改變,我舉些例子,你們可以聽,如傳染病,國家通過疫苗接種,生活水平提高,衛生習慣改變,居住環境改善,好多已臨床少見,麻子病又稱天花,麻疹,白喉,乙腦,流腦,腮腺炎,等等,現在的人,營養的提高,大量抗生素的應用,細菌性皮膚病也減少,如,癤子,癰,蜂窩組織炎,丹毒,淋巴管炎,麥粒腫等已很少見,但是國家改革開放以後,好的技術,金融過來,也有壞的東西也過來了,如各種性病也復活了,就不舉例子了,另外生活水平提高,四高徵的人多起來了,這種病一定要配合宮庭玉方治療。還有以前沒有工業發展,除草劑,化肥,農藥,空氣汙染嚴重所帶來的傷害,部分腫瘤,古方,沒有找到。等等,好多!


時間是檢驗真理唯一標


中醫治病講究的是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現代人的身體素質與古代是不一樣的,現代人受省太環境引響,一旦人得了病都不會是單純了,都是有幾種病兼雜在一起的。而且受現代醫學抗生素大量應用而導致人體的賴藥性。所以按照古代單純的一個湯頭加減治療是很難見效果的啦!必須按照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的原則,在古方的基礎上靈活加減應用,而且根據人患病後的主病和兼症兩個湯頭或三個湯頭加減混合治療才能達到治療效果的。另外就是古方的劑量都是一至三錢左右,但是古代中藥都是原生態的,而現代中藥大多都是人工培植的,如果按照古代中藥的劑量用藥確實是很難見效果的。因此在臨床上一定要靈活的增加劑量才行的啦!如果說現代中醫中藥用於治療晚期癌症一定是要用到三、四十位中藥並且還要用大劑量。這樣治療晚期癌症效果是非常好的!


識見聞


其實這個問題也蠻好回答,古代的人當時更本沒有西醫之說,生病了,為了活命,就弄些單方草藥治病,也能治好,因為,食物也是簡單化的,那能跟現在比呢,人們一代代在研究中藥,慢慢地慢慢地把各種草藥結合在一起,看一些過去更本不能治癒的病,很自然地中醫開藥方就自然而然品種多起來了,人們的病也多起來了,現在更好了,治療和經濟合作發展,那麼,越來越多的中藥品種加入了這支隊伍之中是有情可原的,為了身體康復,從來沒有人去責疑為什麼一付中藥品種越來越多,有時毛病也看不好!這裡的奧秘你也能猜出幾分,他們和現實都一樣,都是為了⋯⋯,不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