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村裡裝了智能電錶,可以微信交費、查詢餘額。但覺得電費比之前跑的快了,有沒有同感?

想學吉他


    智能電錶相比機械電錶"跑得快",可能是真的,智能電錶比傳統的機械電錶精度更高了。家裡的電視、冰箱等長期待機耗電量很小,傳統機械電錶靈敏度差,再加上老化的原因,可能沒有計量這部分電量,而智能電錶可以精確的計量到。


    智能電錶更精確

    我們家裡一般用的是單向表,國家電網要求一般都是2級單相表,所謂的2級是指誤差不超過2%,也就是走100度點,電錶計量98~102之間都是沒有問題的。根據生產規範,單向電錶出場誤差都在0.3%以內,精確度遠高於規定值,同時供電局安裝前還會再測量精度和功能。


    為什麼感覺智能電錶“跑得快”?

    1)現在的智能電錶都是多種費率,採用了階梯收費方式,用電高峰期(18點~20點),電價高,原來的機械電錶不支持這種功能。

    2)智能電錶更加精確,可以計量20mA以內啟動電流的用電設備,比如手機充電器等,甚至時插線板上的發光二極管,電視待機時的耗電等,原來的機械錶可能插個手機充電器都不一定開始計量。

    3)家裡漏電,如果漏電電流不是很大,原來的機械錶是不計的,現在的智能電錶就會計量。


    總之,相比傳統的機械電錶,智能電錶更加精確,而且可以在手機APP隨時監控家裡的用電量。如果一個月的用電量比以前多很多的化,可以給電網公司反映,會有專員幫你檢測,同時會有檢測報告。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有關智能電度表問世以來,有很多朋友反映跑的快、電費高。我也曾發表過幾篇文章,對於智能電能表說一下我個人看法。

智能電能表問世以來,以工作零失誤微信交費、電費查詢、遠程控制等優越性能,無可非意的代替了機械電能表,從此機械電能表己完成了它的歷史史命而退出歷史舞臺。

很多朋友反映自從換智能表之後,電費高了今天我在給朋友們一起探討一下發一下我個人看法。

智能電能表出廠之前是經過精密儀器測量合格後,又經過多個關卡驗證才出廠的。對錶質量應放心。在使用過程過中令會不會出現問題這是後話。

智能電能表對各項記錄都以零失誤工作著,可以說對一個發光二極管的用電它都在每時每刻的累計著,例如電瓶車充電器、手機充電器等,雖然從電車上拔下插頭,但電源插頭.沒拔下充電器電源.部份仍工作著,有的一白熾燈天工作24小時。特別是電視機,用搖控器控制開啟,畫面聲音都停了,電視機的電源部份還是工作著,電視功率越大用電/越多。有的電視一年到頭電源部份都是工作著的。

機械電能表特是用過多年的老表,由於磨損嚴重15w的白熾燈泡點燃後,它都一動不動。

由此可見一個零失誤,一個15W燈泡工作時動也不動,這是多麼大的反差。電費會低嗎?

我個人認為智能電能表在供電於用戶之間做了最公證的裁決。


老電工207390401


感謝您的閱讀!

我也發現了,在很早之前沒有使用智能電錶的時候,一個月大概100多,如今一個月上漲到了150以上。

為什麼裝了智能電錶後?為什麼我們有些人反而發現了電量增多了呢?有些人給出瞭解釋,因為我們以前討巧了,之前的機械錶,因時間使用久,所以,裡面的指針就變得不那麼的精準。這種解釋雖然不能接受,可是它可能是事實。



其實,智能電錶是未來的趨勢,雖然老式電能表的計算不精準,可能出現少記,漏記等等情況,於是,智能電錶應運而生,它不僅僅對用電量進行計量,而且還具有雙向多種費率計量功能、用戶端控制功能、多種數據傳輸模式的雙向數據通信功能、防竊電功能等多項功能:

因為,智能電錶的出現,我們得電量變的更精準了,所以為了防止大家覺得電量不準的情況發生,我建議大家可以關注微信的國家網電力,然後將自己家的賬號登錄,可以檢查自己家的電費情況。

雖然不能查當天的實時電量,去可以查2天前的實時電量:(營業廳——實時電量)

通過上述內容,你就可以看到自己家的用電情況,如果發現有異常用電,及時聯繫客服。


LeoGo科技


最怕電錶人為後臺調數,例如快進調數,既然能遠程控制,那誰又來督查電力公司了。總不能自查自糾吧!只要把表調快百分之一,這麼多電錶沒人說的清多少錢。


9527大歌


電錶上的指示燈都要自己交電費,你說電費貴不貴。


騎著鳳凰追永久


智能電錶到底怎麼樣,用戶最有發言權,家裡一樣的用電器,一樣的用電習慣,以前的電錶一個月100塊錢左右,現在的智能電錶一個月要交200左右,每個月貴一倍的電費,電力公司做何解釋?你說現在的智能電錶計數精確,計費是公平合理的,那麼,假如一個城市有1萬戶人家,以前每戶人家一個月100塊錢電費,那麼這個城市一個月的總電費就是100萬,一年就是1200萬,現在安了智能電錶之後,電力公司每年收電費2400萬,也就是說,以前電力公司每年要虧1200萬,太嚇人了,電力公司真是大戶人家啊,每年虧那麼多錢也沒虧死破產😱😱😱


OKYOU


為什麼我們在同樣的條件下使用原來的電器感覺自己用電多了。

是因為電單價的核算核算標準在偷偷的變了,原來的單價是在原來機械錶的基礎上進行的,當時是依機械電錶為準的計量,舉個例子,機械錶誤差大,通過機械錶電量核算100度,是0.5元一度。收用戶50,成本核算40,有10元的利潤。現在換成電子錶了誤差小了,本來是原來100度的家庭的用電器,現在由於精確跑了120度,就是60元了,按原來的成本它的利潤就是20元,通過換電錶他多掙了利潤了。


Simin123


既然現在電錶用戶都在反映增長太快,政府部門,電力部門,計價部分總拿叉頭等不拔說事。何不直正共同校驗和驗證。科學是一種實事求是,信任要健立在事實的基礎上,不要既是球場裁判又是運動員。社會上最大的誠信就可政府部門誠信,是否和人民農民魚水關係或水火關係,信任要健立在事實的基礎上。阿慶嫂永遠把秘電碼送不到威虎山!


安新德


想知道就自己再裝一個非智能的電錶在家裡,看看到時候差多少。一個電錶也不貴。


用戶19840910


最可怕的是這種電錶可以“置數”,即運營商想讓你是多少就是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