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河北滄州的特產是什麼?

空心人22459109


滄州十大特產

1.河間驢肉火燒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肉質紅嫩、口感勁道,比牛肉的纖維要細,口感更好,沒有豬肉的肥膩,也沒有羊肉的羶味,所以說驢肉是走獸肉的上品的確不為過。 河間市地處廣闊的華北平原中部。古代曾為河間國,漢代封河間王,是為諸侯,後又設府,地處京南交通要道。

2.黃驊冬棗

  黃驊冬棗已有年三千年歷史,可以上溯至秦漢之前,史載“燕趙千樹棗”,“自古有魚鹽棗之饒”,“柳縣章武(秦漢時黃驊域內置柳縣、章武 )皆植棗,以此物當食,家釀半斛,殷實富足”。元世祖時,黃驊冬棗形成規模化種植,黃驊市齊家務聚館村的冬棗林即由此時種植發展形成。

3.滄縣金絲小棗

  金絲小棗之鄉——河北滄縣滄縣金絲小棗的栽培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滄縣特定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下,經過長期的栽培和良種選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名品,滄縣也因此成為全國最大的金絲小棗生產基地。1996年,滄縣被中國特產之鄉評委會命名為“中國金絲小棗。

4.滄州金絲小棗

  又名“西河紅棗”。果實長圓形,果皮棕紅色,果肉青黃,掰開能拉出縷縷晶瑩的糖絲,由此得名“金絲小棗”。小棗皮薄、肉厚、核小、質細、味甜。含糖量高達67%,核肉比1∶5.6。同時,還含有蛋白質、脂肪、澱粉、鈣、磷、 鐵以及多種維生素。維生素C的含量比蘋果高。

5.肅寧裘皮

  肅寧縣隸屬河北省滄州市,位於華北平原腹地,面積525平方公里,轄6鎮3鄉,253個行政村,人口33萬。地處北京、天津、石家莊三大城市的中心,交通便利。裘皮業是肅寧特色主導產業,先後被國家標準未確定為“國家級標準化特種動物養殖示範區”。

6.泊頭鴨梨

  泊頭鴨梨種植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優越,泊頭鴨梨以個大、皮薄、多汁、形美、高糖著稱於世,1995年榮獲國家頒佈的綠色食品證書。目前,全市果樹面積已達60萬畝,年產鴨梨2億公斤,小棗2000萬公斤。鴨梨出口量3000萬公斤,佔河北省鴨梨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7.青縣羊角脆

  青縣羊角脆是河北滄州青縣的特產。青縣羊角脆衍生於距今1000多年前的宋朝,以色美、鮮嫩、質優、產量高等特點聞名。目前,青縣羊角脆年種植面積達3000公頃,年產量24萬噸,產值11.5億元,佔全縣蔬菜總產值的26%,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羊角脆生產基地。

8.獻王酒

  獻王酒歷史悠久,源自漢代宮廷秘方“漢窖六藝”,因儒學泰斗獻王劉德而得名,2100多年薪火傳承,其工藝從未間斷。解放後,公私合營,本地釀酒作坊收歸鄉鎮糧站名下。1979年,獻縣糧食局收編各糧站作坊,在淮鎮建立國營制酒廠,生產“獻王醇”系列白酒。

9.黃驊梭子蟹

  黃驊梭子蟹是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的特產。渤海三疣梭子蟹是黃驊沿海最主要的海產品,3~5月和9~10月為生產旺季,渤海灣遼東半島4~5月產量較多。黃驊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東依渤海。黃驊歷史悠久,秦代首置柳縣。1943年,境內新海縣與青城縣合併為新青縣。

10.三井十里香酒

  十里香酒是河北省滄州市泊頭市的特產。三井十里香酒工藝獨特,生產過程中以中高溫大麴配合泥窖發酵。用此工藝釀造出來的十里香酒,高而不烈,低而不寡,綿長尾淨,豐滿協調。再經過百年木質酒海和特質宜興陶壇的長期恆溫儲藏。飲前香氣優雅怡人,飲中暢快甘潤,飲後餘香。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能真正買到滄州的好的特產。


一劍頃情


金絲小棗吧,我90年的,上小學的時候還跟家裡一起去打棗收棗,撿棗。那時候天天吃棗,每天天氣暖和了就踩著高凳子哪顆樹好就站那不動了,直到大人說別吃太多了扎心然後還是邊吃邊摘,還是懷念那個時候雖然累可一家人在一起,現在長大了反而相聚的時間更少了


Aa小劉


出差去過滄州多次,其實滄州的美食特產還是挺多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滄州的特產。

1、滄州冬菜

滄州冬菜是用滄州當地出產的優質大白菜,去葉和根,切成小方塊,放上佐料,再經過自然發酵而製成的菜。風味別具一格、兼有香、甜、鹹、辣四味。加之其所含水份適度,密封包裝,具有春不幹,夏不腐,秋不黴,冬不凍之優點,堪稱四時佳蔬。

2、黃驊冬棗

黃驊冬棗,是河北黃驊市名產,已有年三千年歷史,可以上溯至秦漢之前。黃驊冬棗皮薄、肉厚、核小,肉質細嫩而酥脆,酸甜適口,口感極佳,“食之若夏朝雨露,得迴腸蕩氣之益;含之似攀月擷霞,有夢繞魂牽之誘”,為果中珍品。

3、白洋淀燻魚

白洋淀燻魚,是具有濃厚水鄉風味的獨特魚製品,其獨特風味主要來自燻魚的多道工序和傳統的配料,燻魚的製作技術距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製成後的燻魚,表面呈紅色,有特殊的煙燻香味,提起尾巴也不會鬆散,咀嚼時柔韌有勁,口感清香味醇,肉細嫩而不鬆散,魚刺能全部剔出。由於含水少,宜存放。

4、泊頭鴨梨

泊頭鴨梨是河北省滄州市的特產,以泊頭栽培面積最大,栽種最早,品質最好而得名,泊頭鴨梨果形俊秀,皮簿肉細,脆嫩多汁,香甜爽口。過去泊頭鴨梨的主要集散地在天津口岸。故對外出口稱“天津鴨梨”。

5、滄州蜜棗

滄州蜜棗產於河北滄州運河以西的產棗區。扁方形,琥珀色,半透明,果面有豎向絲紋,肉質香甜如蜜,口感柔韌,富彈性,含果糖及蔗糖60%以上,有益脾、養胃、補血、健肝、壯氣等功效,還可為中西式糕點的餡料及其他食品的添加料。

6、丁氏香腸

丁氏香腸"源於清朝雍正年間,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是丁氏獨家祖傳絕藝。

7、白棒子甜瓜

“白棒子”甜瓜為孟村縣特產,主產區為孟村縣中漲沙和西漲沙村。此瓜體形周正,色澤純白,咬一口芳香四溢,滿生津,香甜可口,可謂瓜中極品。因只有中漲沙和西漲沙兩村獨特的土壤條件才能生產出如此甘美的瓜品,故而在孟村縣未能大面積推廣種植,但愈發顯示此瓜的珍貴。

8、白洋淀菱角

白洋淀的菱角個小、皮薄、口味香;菱角4月長葉,浮在水面;6月開花,一片銀燦燦。花小,卻開得燦爛,白花被鑲紫邊的綠葉襯著,常引遊客頻頻回首。一進6 月,菱角葉下開始生長嫩菱,在葉下潛藏。7月,菱角成熟,8月,菱角開始脫落,這就是白洋淀諺語所說的“七菱八落”。

以上是給大家分享的滄州的8種可以帶走的特產,味道都很不錯,到滄州的朋友可以找找看,如果喜歡可以帶回家。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不斷更新的動力!


孤塵一粒沙


1、河間驢肉火燒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肉質紅嫩、口感勁道,比牛肉的纖維要細,口感更好,沒有豬肉的肥膩,也沒有羊肉的羶味,所以說驢肉是走獸肉的上品的確不為過。

河間市地處廣闊的華北平原中部。古代曾為河間國,漢代封河間王,是為諸侯,後又設府,地處京南交通要道,明代以後,為通往南方各地的“御路”,相傳道路的寬度為“十八弓”。成為南北通衢大路,俗稱京南第一府。因此,南北風味的各種飲食文化均在這裡有所發展,尤其是清末時期,宮內太監,多出於河間一帶,清朝沒落,宮中烹飪高手御膳房太監回到家鄉,流於民間,靠手藝吃飯。因此有話流傳說:“要吃飯,河間轉”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 自從最後兩隻龍在夏朝被人吃了一條、死了一條以後,就只有屠龍術流傳下來了,而驢則在千百年間,繁衍生息,讓人吃也吃不完。堪稱第一人間至味。驢肉的美味,古人早已受用。宋朝學士宋祁路過洛陽,在友人處盤桓數日,詩酒唱和之餘,大食驢肉,最後竟吃紅了眼,竟將代步的驢也殺來食之。   據有河間獨特風味的“大火燒夾驢肉”。具有悠久的歷史,最早的傳說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來到河間,一書生“殺驢煮秫”招待李隆基,他吃後連說:好吃好吃;清代乾隆下江南,從河間路過,錯過住處在民間吃飯,主人只好把剩餅拿來夾上驢肉放在大鍋裡煲熱,乾隆吃後連連稱讚美味可口。經過數代流傳才形成這樣一種形狀(還有一種是圓形的)和風味。河間有句俗語叫:“常趕集還怕看不見賣大火燒的”,這也就是說大火燒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大家對這種食品的喜愛。   新中國成立後,因保護耕畜,驢不能隨便殺了,只好摻上豬肉。又獨創出用驢油與澱粉加上各種藥材熬製成的燜子,文革時期,又因割資本主義尾巴。河間這一獨特的飲食文化,就全部停了下來。   改革開放以後,各村鎮尤其是河間米各莊一帶的經濟比較開放。火燒驢肉就又活躍了起來,其烹製技術有了更高的發展,從面料的配製,麵餅的成型及火候,驢肉的老湯熬製,甚至驢肉的切工等都有更深更細的研究,即便是簡單的一道燜子的做法,就集聚了新老一輩多少年的經驗與手藝,成為非河間莫有的不外秘傳。其代表就是萬貫驢肉火燒老店了,經過多年的改良,發展,萬貫驢肉火燒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兩個自主品牌“百年萬貫”和”功夫驢“的正規化公司。把“大火燒夾驢肉”這一傳統食品發揚光大,很快的推向了長江以北各地,並且深得各地美食家的好評。

特色

在驢肉的各種吃飯中,數驢肉火燒最為常見,而在驢肉火燒中,數河間的驢肉火燒為上品。河間府在古代就是水草豐美之地,出產的驢肉也格外鮮美。河北附近正宗驢肉火燒店的驢肉都來自於河間,加上店老闆祖傳的烹製手藝,煮出來的驢肉色澤紅潤、鮮嫩可口。

製作

火燒是死麵火燒,揉好面後,拉成長條,塗上油,再合上兩折,放到平底鍋裡烙,溫度不能太高。等火燒基本熟透後,把它放到平底鍋下的爐灶中,爐灶是特製的,邊上可以放得住火燒。這樣,火燒接觸更高的溫度,卻不接觸明火。不多久,火燒外面就會有一層酥脆的外皮,咬到嘴裡十分得香脆。 選擇的驢肉大有講究,也要看個人愛好。沒經驗的客人經常是要最純的肉,而驢肉中最有滋味的是有肥肉的肉,驢肉中極少有肥肉,而肥肉也不象豬肉那樣油膩,而是更鮮美、更容易進作料。   把剛烙好的火燒取出來,再由顧客指點要哪塊肉,上秤秤好,在專門的菜墩上切成薄片。如果顧客要求,還可以放入青辣椒,切到驢肉裡。再加入香燜,香燜是用烹製驢肉的湯加驢油和澱粉,調製而成,和驢肉的味道相同,可作料的味道卻濃了好多。驢肉火燒好不好吃,關鍵在香燜而不在肉。然後麻利地劃開火燒的一邊,把肉、香燜塞到火燒裡邊。一個香噴噴的驢肉火燒便大功告成。

營養價值

驢肉火燒一定要趁熱吃,因為要想驢肉火燒香裡面必須加點肥的,只有熱火燒才能把肥肉烤化,讓香味滲透到肉裡、火燒上。趁熱把酥脆的火燒咬到嘴裡,裡邊滲出的是鮮美的驢肉香氣。放到嘴裡咀嚼,驢肉的鮮嫩、火燒的香脆。人間美味也就不過於此了。


2、滄州金絲小棗

又名“西河紅棗”。果實長圓形,果皮棕紅色,果肉青黃,掰開能拉出縷縷晶瑩的糖絲,由此得名“金絲小棗”。小棗皮薄、肉厚、核小、質細、味甜。含糖量高達67%,核肉比1∶5.6。同時,還含有蛋白質、脂肪、澱粉、鈣、磷、 鐵以及多種維生素。維生素C的含量比蘋果高70多倍,是老弱病者的滋補佳品。

產婦和食用紅糖煮小棗,或用小棗熬成小米粥、糯米粥,可以大大加快身體的康復。 它與棗花蜜一樣,可以對嬰兒進行人工哺乳,既能助嬰兒發育,又可殺菌護齒,對於便秘、眼角膜炎和角膜潰瘍也有很好的療效。同時,還具有舒肝健脾、清心潤肺、補血養顏、調中益氣等方面的功能。

鮮棗生吃,甜脆爽口;曬乾生吃,嫩肉溫醇,香甜如蜜,風味殊佳;用白酒浸泡後 做成醉棗,也頗有風味,可消痰祛火。經過各種加工,還可以製成美味可口的傳統甜、粘食品,棗粽子、棗粘糕、棗切糕、棗花糕、龍捲糕、棗鍋糕、油炸糕,以及 日常吃的臘八糕、臘八粥等,都是人們喜餐之食。


3、黃驊冬棗

黃驊冬棗已有年三千年歷史,可以上溯至秦漢之前,史載“燕趙千樹棗”,“自古有魚鹽棗之饒”,“柳縣章武(秦漢時黃驊域內置柳縣、章武 )皆植棗,以此物當食,家釀半斛,殷實富足”。元世祖時,黃驊冬棗形成規模化種植,黃驊市齊家務聚館村的冬棗林即由此時種植發展形成。如今,這裡仍存有全世界面積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原始冬棗林,林中百年以上冬棗古樹1067株,其中樹齡600年以上者198株,這些古冬棗樹雖飽經風霜,仍枝繁葉茂,果實累累。

黃驊冬棗為皇家、貴族所推崇、喜愛,故而在歷史上有著高貴品質和傳奇色彩。“秦始皇聞之以為長生之果,久尋未得”。漢武帝太初三年東巡得之,謂之“棗中極品”,封為“仙棗”。弘治三年,明孝宗朱佑樘得之,以為神果,謂之“百果之王”,封為“貢棗”。此制沿襲至清,上下500年。

黃驊冬棗皮薄、肉厚、核小,肉質細嫩而酥脆,酸甜適口,口感極佳,“食之若夏朝雨露,得迴腸蕩氣之益;含之似攀月擷霞,有夢繞魂牽之誘”,為果中珍品。據測定,黃驊冬棗總糖含量32.2%,總酸0.367%,每百克鮮棗維生素C含量354毫克,並富含多種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保健價值極高,有“長壽果”之美譽。1996年10月,在黃驊冬棗論證會上,被與會專家譽為“全國260餘個鮮食棗品之冠”。

黃驊冬棗是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國內眾多專家實地考察分析認為:黃驊靠海,氣候條件上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冬棗果實的糖分積累,使其糖分含量較高;黃驊周邊土層較厚,耕性良好,土壤中含有豐富的氯、鉀離子,這些離子能夠使果實增加維生素含量和其他微量元素及多種營養成分的含量,並能使果實增加脆度和硬度。故而黃驊冬棗品質獨特,清甜酥脆,營養豐富,“內潤六合肝腸,外通八極清氣”。


4、滄縣金絲小棗

金絲小棗之鄉——河北滄縣

滄縣金絲小棗的栽培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滄縣特定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下,經過長期的栽培和良種選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名品,滄縣也因此成為全國最大的金絲小棗生產基地。

1996年,滄縣被中國特產之鄉評委會命名為“中國金絲小棗之鄉”。

2000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名優特經濟林金絲小棗之鄉”。

2001年,被國家林業局評為“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被省林業局評為“河北省優質紅棗基地”。

2003年,在國家工商總局完成“滄縣金絲小棗”商標註冊。

2004年8月4日,國家質檢總局發佈公告,對滄州金絲小棗實施原產地保護。同時,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將滄縣45萬畝金絲小棗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列為第4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

滄縣現有棗糧間作面積48萬畝,小棗常年產量3.4億斤,產值3.8億元,是著名的金絲小棗基地縣。1996年被中國特產評委會命名為中國金絲小棗之鄉,1999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金絲小棗之鄉。棗產品在昆明世博會、全國林業博覽會、省農業博覽會等多次獲金獎。縣內有部、省聯營的金絲小棗良繁基地一處,現保存紅棗珍稀品種265個,在棗樹品種選優、良種示範推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縣共有小棗加工企業530多家,年加工量2000萬斤,產值1.8億元。主要產品的蜜棗、烏棗、棗汁、棗醬、棗蓉等。紅棗主要銷往廣東、福建、江蘇、上海等秒省市,並出口到東南亞、韓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我縣棗香村果食品有限公司、巨龍棗業有限公司、綠寶食品有限公司,年中工原棗500萬斤,產值3000萬元,分別註冊了棗香村、高川、綠凱等品牌,在全國知名度很高。

現全縣有小棗批發市場5個,其中崔爾莊紅棗交易市場最大,它佔地120畝,年交易量1億斤,交易額2億元,引來了全國23省市的紅棗客商前來交易。

滄縣以前一直被稱為:“金絲小棗之鄉”、“武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曲協正式批准滄縣為“中國曲藝之鄉”,這是繼“中國書法之鄉”後的又一個文化桂冠落戶滄縣,也是河北目前唯一一個國字頭曲藝之鄉。

滄縣栽培金絲小棗有3000多年的歷史,始於商周,興於明清,盛於當代。一代文宗紀曉嵐的家鄉就在滄縣崔爾莊鎮。目前我滄縣運河以西8個鄉鎮有3.5萬公頃棗林,形成了“數鄉一園的”資源格局;縣委、縣政府實施了“小棗東擴”的戰略,使運東11個鄉鎮棗樹生產也得到了迅速發展,滄縣縣委、縣政府多年來把金絲小棗做為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重點培植,按照規模、效益同步提高的產業發展思路,重點抓了小棗東擴、標準化管理和產業化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滄縣現有棗糧間作面積48萬畝,小棗常年產量3.4億斤,產值3.8億元,是著名的金絲小棗基地縣。1996年被中國特產評委會命名為中國金絲小棗之鄉,1999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金絲小棗之鄉。棗產品在昆明世博會、全國林業博覽會、省農業博覽會等多次獲金獎。縣內有部、省聯營的金絲小棗良繁基地一處,現保存紅棗珍稀品種265個,在棗樹品種選優、良種示範推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縣共有小棗加工企業530多家,年加工量2000萬斤,產值1.8億元。主要產品的蜜棗、烏棗、棗汁、棗醬、棗蓉等。紅棗主要銷往廣東、福建、江蘇、上海等秒省市,並出口到東南亞、韓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我縣棗香村果食品有限公司、巨龍棗業有限公司、綠寶食品有限公司,年中工原棗500萬斤,產值3000萬元,分別註冊了棗香村、高川、綠凱等品牌,在全國知名度很高。

現全縣有小棗批發市場5個,其中崔爾莊紅棗交易市場最大,它佔地120畝,年交易量1億斤,交易額2億元,引來了全國23省市的紅棗客商前來交易。


5、青縣羊角脆

青縣羊角脆是河北滄州青縣的特產。

青縣羊角脆衍生於距今1000多年前的宋朝,以色美、鮮嫩、質優、產量高等特點聞名。目前,青縣羊角脆年種植面積達3000公頃,年產量24萬噸,產值11.5億元,佔全縣蔬菜總產值的26%,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羊角脆生產基地。羊角脆已成為青縣農民發家致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目前,青縣羊角脆銷售市場輻射北京、天津、河南、山東、廣東、湖南等全國15個省、市,遍及全國幾十個大型蔬菜市場。

青縣羊角脆

河北省青縣現轄行政區域

《青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青縣羊角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請示》,青政〔2014〕17號

滄州市地方標準:DB1309/T154-2014《青縣羊角脆生產技術規程》


6、黃驊梭子蟹

黃驊梭子蟹是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的特產。渤海三疣梭子蟹是黃驊沿海最主要的海產品,3~5月和9~10月為生產旺季,渤海灣遼東半島4~5月產量較多。

黃驊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東依渤海。黃驊歷史悠久,秦代首置柳縣。1943年,境內新海縣與青城縣合併為新青縣。1945年,山東軍區為紀念1943年犧牲的原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抗日英1驊烈士,而更名為黃驊縣,1989年撤縣設市。黃驊擁有65.8公里的海岸線,物產豐富,自古以“漁鹽之利雄天下”而著稱,水產品年產量佔河北省水產品總產量的45%,尤以渤海對蝦、梭子蟹、銀昌魚最為名貴。

三疣梭子蟹是中國最大的一種蟹類。善於游泳,也會掘泥沙,常潛伏海底或河口附近,性兇猛好鬥,繁殖力強,生長快。3月末蟹群遊向淺水區產卵,懷卵蟹最大個體達750克,4月中、下旬為產卵盛期,從第一幼蟹期到成熟期,一般需3年。近岸產卵場雌蟹佔80%以上,外海則雄蟹較多,主要漁期在4月份;據老漁民反映,越冬期間的氣溫或越冬場的水溫高低對梭子蟹的漁獲量有較大影響。穀雨前後蟹體最豐滿,雖然秋季也可捕到,但不肥滿(但越冬前雄蟹特別豐滿肥大,有“谷茬公蟹”之說),雄蟹俗稱“尖臍”,未成熟雄蟹稱“查臍子”,雌蟹俗稱“圓臍”,以雌蟹為好,懷卵大蟹又叫“石榴黃”,雌雄蟹市場價格相差懸殊。蟹肉色潔白,肉多,肉質細嫩,膏似凝脂,味道鮮美。尤其是兩鉗狀螯足之肉,呈絲狀而帶甜味,蟹黃色豔味香,食之別有風味,因而久負盛名,居海鮮之首。


7、泊頭鴨梨

泊頭鴨梨種植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優越,泊頭鴨梨以個大、皮薄、多汁、形美、高糖著稱於世,1995年榮獲國家頒佈的綠色食品證書。目前,全市果樹面積已達60萬畝,年產鴨梨2億公斤,小棗2000萬公斤。鴨梨出口量3000萬公斤,佔河北省鴨梨出口量的三分之一。泊頭鴨梨產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國各縣市之首。採用果樹新技術培育的“中華雅梨”,可與日本的“水晶梨”相媲美,深受國內外客戶歡迎,暢銷加拿大、美國、新加坡、菲律賓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鴨梨種植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優越。泊頭鴨梨被《中國果樹志》列為梨中上品,並多次在全國性優質水果評選活動中獲獎

泊頭鴨梨的栽培歷史遠溯至西漢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境內梨的品種繁多,種類不下百餘種,其中以鴨梨最著,黃梨次之。鴨梨源於形似填鴨而得名,歷史上曾因地理方位有“交梨”、“瀛梨”等名稱。隋唐時期梨樹種植已較為普遍。更為廣泛的種植是在明代,宣德年間,交河知縣林俊頒令境內民家務種梨棗,以備饑荒。後經自然災害和戰亂,梨業發展瀕臨絕境。清末民初時期受運河航運和津浦鐵路影響,梨業得以迅速發展。

1953年,交河縣梨果產量居全國縣市之首,達到1592萬斤。1958年9月,國家農業部在交河梨區召開果木樹木工作現場會,總結推廣交河縣梨果生產的經驗;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專程到齊橋拍攝了鴨梨生產大豐收的新聞簡報。1962年,交河縣被省政府確定為外貿出口鴨梨生產基地。1985年,農牧漁業部確定泊頭市為梨果生產基地,成為國家4個重點梨果生產基地之一。“運河牌”鴨梨同年被列為國宴特供果品。1991年,泊頭舉辦首屆鴨梨節,時任國家政協副主席王任重親筆題詞:“中國鴨梨第一鄉——泊頭。”2005年“泊頭鴨梨”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實施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2009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1年被評為“河北省2011年度糧食生產綜合能力提高先進縣”。2012年我市被評為“河北省十大果品特色縣”。

泊頭鴨梨以個大、皮薄、汁多、肉細、味甜、形美及其較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而名揚海內外,具有祛痰止咳、保護心臟、減輕疲勞、增加心肌活力、降低血壓等功效。全市果品種植面積57.5萬畝,年產量60.2萬噸,年產值11.67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7.9%。其中,梨種植面積25萬畝,均為標準化果園,其中高標準梨園2500畝。年產量48.5萬噸,年產值7.8億元,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縣市首位。


8、獻王酒

獻王酒歷史悠久,源自漢代宮廷秘方“漢窖六藝”,因儒學泰斗獻王劉德而得名,2100多年薪火傳承,其工藝從未間斷。解放後,公私合營,本地釀酒作坊收歸鄉鎮糧站名下。1979年,獻縣糧食局收編各糧站作坊,在淮鎮建立國營制酒廠,生產“獻王醇”系列白酒。2002年,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創立了河北獻王酒業有限公司,酒廠從淮鎮整體搬遷到獻王工貿園區,不斷加大技改投入、改進生產工藝、提升科技含量,陸續完成釀酒窖池擴建、萬噸儲酒基地、獻王文化酒莊、華北最大的白酒灌裝車間等基礎設施建設。企業通過了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和HACCP體系認證。同時,公司充分發掘獻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秉承“修學好古循正道,實事求是做好酒”的企業理念,利用“獻王”這一古老文化遺產,將產品注入濃厚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全力打造中國漢文化白酒第一品牌。

獻王酒產地範圍為河北省滄州市獻縣現轄行政區域。


9、肅寧裘皮

肅寧縣隸屬河北省滄州市,位於華北平原腹地,面積525平方公里,轄6鎮3鄉,253個行政村,人口33萬。地處北京、天津、石家莊三大城市的中心,交通便利。裘皮業是肅寧特色主導產業,先後被國家標準未確定為“國家級標準化特種動物養殖示範區”,被中國皮革協會命名為“中國裘皮基地”,被河北省政府認定為“省級裘皮服裝加工出口基地”。2005年10月,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正式授予“中國裘皮之都”稱號,圍繞豐富“裘皮之都”內涵,肅寧全力打造並正初步形成全國的裘皮原料交易中心、裘皮產品生產中心、裘皮服裝貿易中心、裘皮產品研發中心、裘皮產業信息中心和裘皮產品質檢中心。

肅寧縣皮毛業歷史悠久,始於明末清初,是馳名中外的皮毛之鄉。皮毛業主要分佈在尚村鎮,尚村鎮規模硝染、制裘企業有35家,加工實力雄厚,硝鞣、染色、印花均居國內外先進水平。每年都承接養殖場及服裝生產企業大量的鞣製硝染業務。熟皮、半成品褥子、毛領、毛條遠銷歐美、日本、韓國等國家。


10、酒

十里香 獻王 御河老酒 不多說以免說是廣告


每日滄州


羊腸湯,小棗,火鍋雞,驢肉火燒


吃貨光頭哥


解放前後,是滄州金絲小棗,我在杜生鄉,下鄉插隊,當時是五種棗,沒有冬棗一說,大婆棗(大棗),川幹,綿棗,紫棗,小棗,小棗皮薄,紫棗皮厚個頭大一些,基本上沒曲別,當時6O年代未,剛打棗鮮的1角3分一斤至1角8分一斤,那時有棗場,收棗出口,一個多月小棗,晾乾後2角5至3角一斤,那棗當時真甜,白露後,早晨人拉耬種冬小麥,抬頭就能就能吃到棗,冰涼一直甜到心裡,!


修改殘年追憶


如果說到滄州特產,人們常說的金絲小棗,品質不如山東樂陵; 說到冬棗品質不如山東濱州。真正品質最好的特產,己被咱滄州快毀掉了,那就是鴨梨。

鴨梨,最有名的是天津鴨梨,是我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前國家重要創匯農產品。天津鴨梨並不產於天津,其主產地是泊頭市前身交河縣。

上世紀九十年代一來,我們的鴨梨改良,改良,直至改的現在的梨沒梨味了。現在,泊頭市有些村仍有些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梨樹,如果親們有興趣到深秋時你吃棵那老梨樹上的鴨梨果子,保準讓你終生難忘……

但願我們那些老梨樹長在,天津鴨梨味永存!


帶花的仙人球


滄州的特產挺多的,其中以鴨梨和小棗最為出名。   
滄州鴨梨因為栽種最早,面積最大,品質最好而出名,因為泊頭鴨梨以前主要集中在天津口岸,對外出口稱為“天津鴨梨”。   
泊頭鴨梨的形狀很俊秀,皮薄肉細,脆嫩汁多,爽口香甜。鴨梨的含糖量一般都在10%一13%,並且含有果酸、蛋白質、脂肪以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碳水化合物。鴨梨還是一種非常好的藥品,因為它的“性甘寒微酸”,所以有清心肺、利腸、止咳消痰等功效。   
泊頭鴨梨除了可以生吃之外,還可以製成梨汁、梨乾、梨酒、梨醬、梨脯等飲料跟食品。泊頭市鴨梨註冊的商標以“玉嬌”牌較為有名。   
金絲小棗是河北省滄州市的著名特產,因幹棗掰開可拉出金黃色糖絲面得名。目前,全市棗糧間作面積247萬畝,年產量2.2億斤左右。金絲小棗因為風味獨特,成為我國紅棗中的珍品,相傳在1737年秋,乾隆皇帝到滄州一帶狩獵,途經獻縣(現在的滄縣崔爾莊鎮至獻縣尚莊鎮一帶),見路邊風搖棗樹,果實累累,頓時喜上眉梢,上前摘棗一枚,掰開時金絲閃耀,吃在口中甘如含蜜,喜言道:“滄州自古草澤之地,然金絲小棗風味殊佳,如是者鮮矣?”

金絲小棗以它的皮薄核小,含糖量多,營養豐富,肉質肥厚細膩,風味清香甘甜而馳名中外。金絲小棗鮮食脆而甘美,每100克鮮棗含維生素c500毫克以上,乾製小棗甘甜清香,含糖量高達70--80%,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無機鹽、磷、鐵、鈣、鉀、鈉、鎂、氯、碘、尼克酸和維生素A、B等,除了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外,還有一定的醫療功效,有益心潤肺、和脾健胃、益氣生津、補備養顏之功能,我國民間早就流傳著這樣的諺語:“五穀加小棗,賽過靈芝草”。

金絲小棗一直被譽為傳統的上等滋補佳品,有“日食仨棗,長壽不老”之說。金絲小棗除生食外,還用於製作各種傳統甜、粘食品,如棗花糕、棗棕子、棗粘糕、棗切糕、龍捲糕、長春糕等,還可加工製成蜜棗、糖棗、醉棗、烏棗、脆棗、棗茶、棗汁、棗凍、棗酒、棗香檳、棗醬、棗罐頭等.   

滄州金絲小棗是果中之王,據專家測定:百克鮮果肉中含糖24克,熱量103千卡、維生素C 380-600毫克、蛋白質1.2克、脂肪0.2克、粗纖維1.6克、鈣41毫克、磷23毫克、鐵0.5毫克;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等營養成分。棗的藥理作為極為廣泛,有增加血清蛋白和白蛋白的作用。中醫認為:棗性平味甘,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養、解藥毒,有保護肝臟,增加肌力、駐顏防衰,並有抗癌之功效。   

冬棗是一種晚熟新鮮食用的果品,單果有25克左右重,果皮赭紅光亮,皮薄肉脆,細嫩汁多,清香甘甜,營養豐富,品質很佳,可食用率達到了93.81%。根據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的分析得知,冬棗裡含有天然的冬氨酸,絲氨酸等19種人體必要的氨基酸,總的含量是0.985mg/100mg,是梨維生素C含量的100倍,蘋果的100倍。另外,冬棗裡還有非常多的維生素E、維生素A、鈉、鐵、銅等多種微量元素,具備防癌的功效,營養價值是百果中的冠軍,有“百果王”的美譽。

有沒有心動呢~


河北百事通


第一,河間驢肉火燒

第二,黃驊冬棗

第三,滄縣金絲小棗

第四,肅寧裘皮

第五,泊頭鴨梨

第六,青縣羊角脆

第七,獻王酒

第八,黃驊梭子蟹

第九,三井十里香酒


我是萬尼亞


解放之前,滄州的特產有煙薰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