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一位衡水人眼中的衡水中學……

一位衡水人眼中的衡水中學……

關於衡水中學及教育理念的散文

孟廣竹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出優秀的學生。衡水中學的辦學目的、方向,都是正確的,特別是在信息化、全球化時代,更具有前瞻性:優質資源的集聚效應。它打破了地域性資源的封閉保守和保護落後的所謂公平公正。當然,這與現實人們的訴求還有一定距離,基於相當一部分教育消費者的個人私利,在政策上還是主張按戶籍所在地的區域入學。其實,這與人口自由流動的大趨勢是相悖的。雙向自由選擇,這在大學早已不是問題。中學甚至小學,為什麼不可以?

要想認識衡中,只有走進衡中。社會上的說三道四,都帶有個人偏好,甚至是個人私利。

一所優秀學校,不但是屬於當地的,更應屬於國家的,還是屬於世界的,是人類文明的結晶。

一位衡水人眼中的衡水中學……

有人將衡中比喻成“監獄”,為什麼不與“軍營”比?為什麼不與“武館”比?為什麼不與“學徒工”比?為什麼不與“學藝學戲”的比?試問哪個大師的成長曆程不是“血淚史”。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客觀地講,人都是天生惰性的,人的潛能是需要外在激發的。衡水中學形成的校園文化,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潛能,形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學習場,這是很難得的,是衡中人歷時三十多年創造積累起來的。所以很多外地來衡學習參觀的人,也想學衡中,但學好、學成的不多,因為他們沒有學到衡中的校園文化——整體的內在素養。

真正的素質教育,在衡中。其他的所謂“素質教育”多為虛妄的空洞口號,是偽命題,是用來攻擊衡中的。衡中,從管理者,到教師,到學生,形成了高度協同一致的價值理念。教學的目的、方向、方法、措施,都是先進的;教與學的思想、觀念、教風、學風,以及其他各種要素,也都達到了優化配置。因此,才有如此突出的成就。

一位衡水人眼中的衡水中學……

中華民族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走向美好、走向輝煌,不是因為有“京城少爺”和紈絝世子,而是因為有無數歷經磨難而不悔、忍辱負重、堅貞不屈、負重前行、蓽路藍縷、披荊斬棘、奮鬥不息的民族脊樑在支撐,在推動。我們的今天,仍然需要科學家、教育家、大國工匠、企業家、思想家、人民軍人等等各條戰線的英雄們,率領著我們走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

人分三六九等,是基本的客觀規律。這個規律不是後天教育的結果,而是先天帶來的。這與人格的平等是兩碼事。先天素質是在“孃胎裡”就存在的,即先天的智商與體能的差別化。後天的教育是平等的,是使不同智商和體能的人,都有所提升。但這種提升不能根本改變先天差異。所以,自古以來的教育,都是在“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二者之間辯證統一地進行,努力尋找一種平衡。

平衡的結果,是提升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整體素質,推動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

天生璞玉,後天雕琢。成器與否,個人努力、環境(包括教育)造就。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

中小學教育,是為一個人的思想、文化和知識打基礎的階段。現在需要學習的基礎知識量太大,所以學生學習很艱苦。所謂應試教育本身,就目前來說還是人才選拔制度中最公平公正合理的制度,除非普及大學教育。但即使普及了大學教育,應試教育也取消不了。因為大學的專業性教育,也是需要對學生意願進行選擇的,而選擇的最好方式還是通過考試進行考察。就目前的中考、高考來看,表面考的是那十幾道題,背後卻是考察學生對各種基礎知識的學習情況。所以說,應試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沒有對基礎知識的全面系統學習掌握和應變能力,沒有優良的思想素養,肯定不會在應試中取得好成績的。這一點,我們都是過來人。

一位衡水人眼中的衡水中學……

人生是一個完整過程。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幼兒階段、小學階段、中學階段、大學(包括研究生)階段、工作階段、退休階段。只有每一個階段都能健康成長,紮紮實實地做好自己,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只有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努力攀登的人,才能到達光輝的頂點。古今中外,這樣完美勵志的人大有人在。所以,我們不應該在每一個人生階段偷懶、逃避,也不應指望在某個階段做好就能讓一生全好。不是說考上清華北大就算好了,而是努力了、拼博了就好,但考上清華北大的肯定是更優秀的。

不同天賦的人,應該實事求是地設計自我的人生目標。如果我只能考上師範,我就老老實實地準備做一個好教師,對於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我羨慕,但不嫉妒,更不恨。如果真要恨,只恨自己天賦(記憶力、理解力、學習力等)不濟,努力不夠,錯過了人生更高、更美的風景。

這些年,特別是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我們國家在計算機、航空航天、船舶、材料、醫藥化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通訊設備、鐵路交通設備等各個領域,逐步實現了由學習追趕到並跑,甚至在某些領域領跑世界科技發展的偉大飛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㡳氣與美國打貿易戰,引領世界發展。從根本上講,這是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多種方式培養一大批優秀人才、實現科學技術領域自立自強的結果。許多年輕科學家成長起來了,成為了某一領域的骨幹,挑起了某一行業大梁。而清華北大等重點高校畢業生,做出的貢獻更多、更大,其中就包括衡中輸送的大批優秀高中畢業生,這是擺在面前的事實。能否定得了嗎?有興趣的可以到衡中做做調查,看看這些年有多少從衡中走出去的學生,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人生的美好,是靠奮鬥奪取的,絕不是優哉遊哉、敲鑼打鼓等來的。基於此,我認為衡中的做法,既是科學的,又是積極作為的。

從我的私人角度,衡中與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但作為衡水人,我由衷地為有衡中這樣的學校而驕傲和自豪,更由衷地敬佩那些為建設發展衡中而付出艱辛努力的教師們,正是有了他們的辛勤勞動和巨大付出,才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衡水打造了一張靚麗名片。作為工作生活於此的衡水人,我對衡中多少還是有些瞭解的,也專門寫過包括衡中在內的中學教育的長篇通訊。2007年9月6日,我有幸參加了衡中舉辦的慶祝第23個教師節聯歡會,受到了震撼,切身感受到了衡中學生優良的素質。聯歡會從方案設計、節目編排、舞臺效果,到主持人、演員的選定,都是由各年級學生完成的,演出水準很高。演出結束後,我當場填《江城子》詞一首。以表達觀後情感。面對這樣優秀的學生,我無法說衡中不是素質教育,更無法否定衡中,否則,我對不起那些為衡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教師們,不能讓他們流汗流血(心血)再流淚(受委屈)。

一位衡水人眼中的衡水中學……

有人說衡水到處搶優秀生源、破壞教育公平秩序,這種說法是不對的。衡中不是在到處搶優秀生源,而是到處都有學生家長把孩子送到衡水來上學。送和搶,真的不是一回事。搶是搶不來的,只有送才能來。為什麼送到衡水來?那是家長們怕在別的學校毀了孩子的前程和一生。誰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到一處好學校、可信賴的學校上學呢?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我國的清華北大等世界著名大學,吸引世界學子趨之若鶩。怎麼沒人說到處搶生源,擾亂國際秩序呢?這種說法是那些不願更多付出、學校沒辦好的地方的藉口和自我開脫責任的託詞。衡中也不是天生就優秀。今天的成績是一代代衡中師生共同努力奮鬥出來的。

還有人說衡中壓榨了學生大部分潛能,到大學後就不那麼突出了,比不了“素質教育”考上大學的學生。這種說法真逗。這樣的判斷成立嗎?符合邏輯嗎?智力開發是“榨油廠”?榨出油後剩下豆粕和芝麻醬?

居然有人相信這類無厘頭的種種說法,還在社會上亂轉亂傳。要知道一些人為了否定衡中,什麼手段、概念都敢向外拋。

一位衡水人眼中的衡水中學……

還有的人說,衡水到處“掐尖”,造成很多地方沒法辦學了,不公平。大家都在一個低水平上混,是公平公正?別人突出了,對我是損害?這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吧?是無差別的低水平好,還有有差別的高質量好?現在就近入學的政策(小學、幼兒園還可以)理論上講不通了,實踐中也不現實了。現在的大趨勢是自由流動,激勵先進,淘汰落後。資源優化,提高教育質量,才有公平公正可言。保護落後,低水平維持,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公正。機會是要靠自己抓住,而不是讓別人給予。

一位衡水人眼中的衡水中學……

再進一步深入討論所謂“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兩個不同概念。“素質教育”是教育的內容及其過程,而“應試教育”實際上是個不存在的錯誤概念,正確的表述是“應試”,而不是“應試教育”。“應試”是指在沒有普及高中和大學教育的情況下,通過考試選拔優秀學生進入高中、大學繼續深造的方式,是整個現代教育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是對一個人經過一個階段(初中、高中)受教育所取得成果的檢測,同時兼有選拔優秀人才的功能。所以,應試與素質教育是內在統一的,而不是兩種對立的教育方式。毫無疑問,任何時代的教育都是素質教育,只不過這種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內容是動態的、發展的、變化的,甚至是為了適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需要不斷調整的。而“應試”,也是十分必要的。無論是現在沒有普及高中和大學教育的情況下,還是今後普及了高中乃至大學教育的情況下,“應試”都是有其積極意義的,都是識人、選人、用人的最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式。

一位衡水人眼中的衡水中學……

素質教育,應該是具體的、實際的,而不應該是空洞的口號。一個人的素質,是在個人成長的全部過程中形成的,其中學校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人的素質包括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在智能方面又包括政治、數理化、文學、藝術、技能等。做為個體的自然人,受時空侷限,很難說能夠具有全面綜合素質,樣樣都行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有的人先天優質加後天勤奮,各方面素質全一些、高一些,而另外人差一些。所以說,一個人應該遵循自己的自然稟賦,努力發展自己的優勢,成為某個或某些方面的優秀人才。而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其國民素質、民族素質整體進行全面優化,這樣的國家和民族才是有希望的,也不斷文明進步的。

一位衡水人眼中的衡水中學……

所謂的“素質教育”,決不是聽上去就能開出的多麼美麗的花朵,而是包含著認真、刻苦、拼搏、磨練、奮鬥等等所有勵志性詞彙的具體、生動、豐富、艱難的實踐過程,就像衡中,就像長征。

一位衡水人眼中的衡水中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