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必須在陪伴孩子和去遠方工作之間選一個,你怎麼選?

漼澯陽光


哈嘍,大家好,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閱讀育兒好文哦

導語:近年來,年輕父母們因為在工作和陪孩子之間無法兼顧,成為許多雙職工家庭選擇的難題,特別是媽媽,既不想放棄自己多年打拼的事業,也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

但現實的生活,總有一些無奈和不得不做的選擇,如果必須在陪伴孩子和去遠方工作之間選一個,你怎麼選呢?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成長的幾個重要階段。

1、嬰幼兒期。

孩子從出生~3歲這個階段,是孩子最依賴父母的階段,如果這個階段的孩子,能被父母細心呵護著長大,父母的這份關愛帶給孩子的溫暖,將伴隨著孩子一生,成為他人生的底色。

2、學前期。

3~5歲是學前期,這個階段的孩子還處於非常信賴父母的階段,這個時期,孩子開始表現出自己獨有的性格特點和行為習慣,如果父母需要糾正孩子的行為習慣,這個階段的孩子可塑性比較強。

3、小學階段。

6歲之後,孩子進入正式的小學課堂,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學習習慣是否培養得好,直接影響著後期的學習成績。

4、中學階段。

13歲之後,孩子進入中學階段,大多數孩子會出現青春期的逆反情緒,對父母的忠告容易產生天然的抗拒心理。這個階段的孩子渴望被認可,同伴和學校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兩個建議。

1、年齡小,可塑性強,先陪伴孩子。

當孩子年齡還小,特別是在3歲前,如果不是經濟特別困難,建議媽媽先陪伴孩子,畢竟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而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幼兒階段的孩子,父母的影響最大。

孩子年齡小時,可塑性比較強,可以及時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無疑父母是最恰當的。

2、年齡大,有主見,選擇工作。

如果孩子年齡大,比較獨立,有主見,建議可以選擇去遠方工作。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會越來越少,願意讓父母管的地方不多,反而是家長的嘮叨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和孩子偶爾相聚可以避免衝突。

特別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對獨立的渴望會非常強烈,父母管制太多,容易引起更大的叛逆,在同伴的壓力之下,孩子也會開始對父母有所要求,而對於父母來說,這時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當然,任何事情沒有絕對,需要根據各家情況而定,因為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看出成效,這是一個長期又緩慢的過程,需要父母的智慧和遠見,日積月累,才能慢慢看出成效。

重點提示:選擇沒有完全的對錯,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選定了就應該風雨兼程。如果選擇了陪伴孩子,但也不要忘了自我提升;如果選擇了去遠方工作的話,也可以通過各種通訊設備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爭取得到孩子的理解。

今日話題:你會選擇在哪個階段陪伴孩子呢?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格格,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多平臺簽約作者,親子閱讀推廣人。關注我,為您帶來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困惑和疑問,請給我留言。歡迎大家收藏,點贊,轉發,評論。

格格巫育兒


首先,很開心能為你回答這個問題。

我曾經就在這兩個選擇間糾結了很久,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我就跟老公說:孩子出生後就放在老家,我回北京跟你一起去上班。 當時我老公是不同意的,因為還沒當過媽媽,所以當時沒有太多的感覺。但是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後悔當初所說的那些話,最後我毅然決然的帶著孩子跟我們一起回了北京,當然從此之後,也就變了角色,那就是全職媽媽,我覺得全職媽媽其實是壓力最大的一個"職位",因為她沒能力賺錢,只能靠著老公養家裡,幹什麼都要管老公要錢,其次每天照顧孩子吃喝拉撒睡,還要照顧他/她的情緒,甚至每天都沒時間打扮自己,更沒時間去跟朋友逛街吃飯,漸漸的真的會與社會脫節,自己的心裡可能也會慢慢的不自信,等孩子大一點到了敏感期,叛逆期,作為全職媽媽可能不止身體累,心裡會更累,每天還要照顧老公的情緒,畢竟老公們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這是我做全職媽媽這兩年大概的感慨,如果細說可能會說個幾天幾夜。但是反過來說,每當看見小傢伙入睡後可愛的模樣,發自內心的說我覺得他是我的驕傲,雖然我承受了很多東西,但是我一點也不後悔把他帶在身邊,他帶給我們很多快樂,可以說這是最珍貴的,如果錯過去了,是彌補不回來的,就像小燕子一樣長大了就會飛走,我很珍惜現在可以陪在他身邊每一天,我們每天一起唱歌,一起去廚房做飯,一起下樓找小夥伴,一起看繪本,一起學英語,真的很珍貴,我可能寧願苦點也要帶著他。。。就說到這裡吧,希望可以幫助你


正能量全職寶媽


感謝,我是小楊,如果說陪伴孩子與遠方工作要二選一的話,我覺的這個問題是當下中國年輕人應該都面臨的問題,該如何選擇,完全取決於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

我是一名80後的農村娃,退伍後自己找工作到了一家當地企業,離家很近,大概400米吧,後來企業資產劃轉,我也就成了國企職工,直到兒子上小學,企業停產,職工分流開始,我分流到了100公里外的下屬企業,開始了和家人聚少離多的日子。那些日子,真的很不適應,隨著孩子的成長,我發現不能再這麼消及下去,孩子的教育問題,住房問題,家人健康問題,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相當的經濟條件支持,在徵得愛人的同意下,我選擇了帶薪留職外出打工,這樣離家就更遠了,好在工作的地方相對自由,雖沒假期,但是可以隨時請假回家,幾年來,只有寒暑假才能陪孩子幾個月,當然我會利用這段時間陪孩子遠足,幾年來,我們一起走過了大江南北,雖然聚少離多,但是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帶孩子看遍祖國的山水變成了現實,孩子也增長了見識,如果我選擇陪伴在孩子身邊,相對於平均工資只有一千多元的小城市來說,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將無從談起,更別說一年幾千公里的自駕遊。

人生原本如此,沒有十全十美的。用最俗氣的話講,掙錢顧不了家,顧家掙不了錢,僅此而已,現在的我依然過著聚少離多的日子,但起碼一個月能和家人團聚幾天,雖然苦點,但也值了,最後祝福那些像我一樣的苦逼八零後能早日結束漂泊的日子,早日和家人團聚。





小楊的露臺生活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選擇了去遠方,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給大家講下我的親身經歷:

我5年前在農村老家生了第一個寶寶,因為當時我們鄭州的房子還沒有交房,所以只能在老家,寶寶兩個月的時候我和我老公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們必須要離開家出去上班,當時想過不上班,因為我老公一個月1萬多的工資我留在家看孩子是可以的,但是我們一直都在鄭州工作,深知孩子的未來才重要,當時想如果留在老家,孩子以後也要奮鬥去城市上班,作為父母肯定希望他過的更好,給他好的平臺,他才能更出色,畢竟新生兒還很小,對我沒有什麼印象,我就把她交給我婆婆,我和老公就離開了家,剛開始離開孩子的那一刻,我們都哭的稀里嘩啦,所以更加堅定了努力工作,和孩子好好團聚,那一年運氣也比較好,生意做的也不錯,孩子10個月的時候我就把鄭州的房子裝修好,把他接來和我們一起住了,孩子一直在鄭州生活學習,我有時間就會帶他旅遊,現在我又生了第二個寶寶,兩個孩子在一起,別提有多幸福,所以陪伴孩子和去遠方得從實際出發,很感激婆婆幫我帶孩子,這樣我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工作,作為父母我們盡力給孩子更好的就可以啦!每個父母都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愛慕]



西西女裝搭配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在陪伴孩子和去遠方工作兩者之間做選擇,我會選擇陪伴孩子,但是選擇陪伴孩子是有一定前提的。

首先說一下我為什麼會選擇陪伴孩子

我姐姐之前在北京的一家國企上班,待遇還不錯,後來懷孕有了寶寶。有寶寶的第一年,是我媽來幫忙帶孩子的,後來覺得一直在北京也不是辦法,在寶寶一週歲後被我媽帶回了老家,姐姐一個人在北京上班。

由於寶寶從來沒有跟我姐分開過,回老家後寶寶很不開心,也不習慣。每天晚上我媽都跟我姐視頻,讓寶寶看她媽媽。寶寶看到她媽媽的第一眼是非常開心的,看到她媽媽後用小手去摸屏幕中的媽媽,結果只能摸到手機屏幕,寶寶瞬間就不開心了。

這件事是我爸跟我說的,還說我媽看到寶寶前後的變化後瞬間就紅了眼。也因為這個,姐姐放棄了北京的工作,在縣城裡找了一份工作,陪伴寶寶的成長。

父母尤其是母親的陪伴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1到3歲的寶寶。這段時間缺少母親的陪伴可能會對寶寶的性格造成無法逆轉的影響。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選擇陪伴孩子的前提

  • 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玩手機,不工作時恨不得一天一直抱著手機,寶寶在旁邊哭鬧時也是給寶寶一個手機或平板,讓寶寶自己玩。我個人認為這種陪伴還不如不陪伴,不僅沒起到陪伴的作用,還會讓寶寶形成不好的習慣。

  • 自己有一技之長,在陪伴孩子的同時也可以有一份收入

陪伴孩子並不意味著就要做家庭主婦或全職太太,在陪伴孩子的同時也要堅持學習,堅持一份有收入的小事業。這樣我們才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不會在陪伴寶寶的過程中迷失自己。

當然,以上僅僅是個人的觀點,如果我們既能陪伴寶寶,又能有一份不錯的收入,當然是最完美的。


奔奔媽媽666


我會選擇陪伴孩子。

我是一名90後寶媽,也是一名在外打工人員,我的爸媽身體不好,基本上照顧小孩是不可能的,婆婆那邊倒是可以幫忙照顧孩子,之前因為工作原因有送回老家上過一年學習,期間我們也會抽時間回去看她,每次也是呆個兩三天,我們走的時候,她都是哭的撕心裂肺,當時那個心還是狠狠的疼,讓我下定決心帶在身邊的是因為她們老師的一句話,是在群裡通知有個文件要家長過去確認簽字,老師說,家長不在,留守兒童的同學讓爺爺奶奶過來籤,我不知道老師是故意還是無意的,但是我看到留守兒童這四個字,我就非常難受,我就跟老公說了,我們把孩子接過來吧,可能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沒有那麼自由,會很忙碌,工作和家裡可能沒有那麼好平衡,我們一起努力試試看,其實這四個字真的算是一個導火索,送她回家後,每次視頻看到太多不好的習慣,吃飯要喂,動不動說髒話,還是睡覺了吃糖,也不刷牙,總是沒有滿足她的需要就大發脾氣等,這些累積在一起,就爆發了,後面帶在身邊,雖然辛苦,但是感覺每天都可以看到她就很好!昨天,她忽然跟我說,“媽媽,你還記不記得,我之前在爺爺家的時候,去找小朋友玩,剛玩一會,你跟爸爸怎麼都不跟我說一下,就走了,我追著你們都哭了”聽了這個話,我覺得以前發生的事情,她是記得的,小孩子心裡真的是缺少安全感的,那種強大的安全感來自爸爸媽媽的陪伴,是金錢給不了的!



從林之夢


我選擇陪伴

從一個生命的呱呱墜地,到他們(她們)的青春叛逆,直到找到人生的伴侶。匆匆的二十幾年也就到了可以陪伴他們的終點。

我的女兒今年八歲。記得寶貝剛出生的時候朋友問我:當爹了什麼感受?多一個孩子。當時的我既沒有剛剛擁有的激動,也沒有擔心和牽掛。只是每天下班看看這個新出生的小傢伙。直到她不清不楚的叫了一聲“爸爸”就像一道驚雷劈中了一直沒有覺醒的心。

記得小時候,我興奮的撿起鄰居家母雞剛剛下的蛋,撿回家二話沒說直接敲碎,蛋黃蛋清灑落一地的場景。至今還是家庭聚會時的笑料,不知道的是從那以後幾乎每天都有熟雞蛋放在碗裡。原來我打雞蛋的過程被父親看到了,我也曾問過他為什麼不吃。他告訴我“我們是大人,我們可以不吃”。我看到你打碎雞蛋那是心痛和自責。你還沒有孩子體會不到。現在我成為了父親才知道那時他會是什麼樣的心情。長大後我從沒因為他們沒有給我富足生活感到不滿,因為有父母的愛。有他們的陪伴。

回想逝去的八年時光,自己從一個只覺得有了女兒的青年,成長為懂得要為她擔起責任是一個甜蜜的過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對他有多兇他就會有多叛逆。

如果從來沒給過孩子教育和陪伴,那又憑什麼指責他做的不好。只因為給了他和別人一樣生命?

如果您也是“看別人家孩子多好的一員”。我得承認這份愛很深,但這份愛又很重。

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非打即罵,請學會控制反省自己。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孩子也需要理解;需要讚賞;需要支持;他們也是有著獨立性格的人。不是活著就夠了。他們的“不聽話”正是孩子們擺脫家長的束縛,希望超越我們。

新生家庭會有他們自己的經營方式

在生活的磨練下他們會遇到那個後半生的伴侶,父母的陪伴也可以到此結束了

孩子成家後就是一個獨立的新生家庭我們不該過多的打擾他們。製造他們對新生活的誤區和煩惱。

——個人總結

生活的壓力,迫不得已。只是一些人自私的藉口。生下孩子就是責任,沒有做好負責的準備或者沒有能力負責又為什麼將他帶到這個本就殘酷的大自然。

繁衍生息是為了一代一代的強大,可不是為了養老送終。

失去陪伴最大的傷痛不是肉體而是心靈。這些孩子會很懂事,會很多家務,甚至懂得在艱苦的環境中生存。如果他們健康的長大了,相信他們不會拋下自己的孩子無論有多少理由。這會是他們心中永遠的傷,無法癒合。

在此只表達個人情感和觀點。


選擇與孩子做朋友


我家崽崽今天滿9個月了,自從八個月斷奶後,就一直是外公外婆在帶,因為老人不習慣長沙的生活,前陣子帶著我崽崽回鄉下住去了,崽崽很調皮,父母身體也不太好,確實帶得很辛苦,但是老人的意思是不管怎麼樣,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不希望女兒沒有工作,因為他們... 我家崽崽今天滿9個月了,自從八個月斷奶後,就一直是外公外婆在帶,因為老人不習慣長沙的生活,前陣子帶著我崽崽回鄉下住去了,崽崽很調皮,父母身體也不太好,確實帶得很辛苦,但是老人的意思是不管怎麼樣,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不希望女兒沒有工作,因為他們始終認為,如果我沒有了工作,完全靠男人,這樣不好,萬一將來有個什麼,自己就什麼都沒了。而我呢?有著一份不好不壞的工作,工資也就2000多點,而且上班地點很遠,晚上週末偶爾也要加班之類的,說內心話,工作中做得並不開心,很多時候我都想辭職在家帶一兩年小孩,等崽崽上幼兒園了再出來工作吧。可有時候真的操作起來也是有困難的是不?老公的收入並不算太高,當然還是能養家餬口,但是他工作也辛苦,所以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分擔一點家庭的責任。


下雨天你好嗎我


這個我得說說……

我談戀愛就是跟老公分居,結婚後,過完年我才去的他那裡,後來懷孕期間,我又回老家養胎,後來孩子三個月才又去了老公那裡。

作為一個家,我感覺只有在一起才算是一個家庭,女兒的到來,壓力也大了起來,老公的單位待遇不錯,但是我當時不上班,房貸車貸,壓力很大。

後來老公給領導送禮,想換一個部門,平時工資不多,但是年底分紅多的那種,平時週末能休息,也能陪陪女兒,我也找了一份離家近的工作,也算是減輕壓力。

有一次說起要二胎的壓力,我說不敢要,壓力太大,除非老公工資翻倍,老公說,他們領導前一段時間說有個崗位,工資待遇是現在的兩倍,但是要出差,長期出差,他覺得寶寶太小,兩人長期分居不是辦法,所以拒絕了。我說你可以去一年兩年再回來,老公說,回來就沒有你的崗位了,大部分都是當地的,都不願意出差,一旦出去了,再回來就難了。

現在想想,就現在的生活狀態,我還是挺滿意的,老公和我一樣,都是很顧家的人,孩子的成長就一次,不要錯過。




靜100257206


“姥姥,媽媽不要我了嗎?”

如今我已成年,但是這段留守的記憶深入骨髓。這句話是我三四歲時經常問姥姥的一句話。

兒時,小小的我每到深夜都難以入睡,沒有媽媽的髮香,聽著的卻是姥姥姥爺的呼嚕聲,彷彿一屋子的妖魔鬼怪在低吟。恐懼幾乎吞噬了我全部身體,我只能蒙著頭蜷縮起來,小心翼翼的喘氣,最後弄得自己滿身大汗,最後只能緊貼牆壁才能找到一絲安全感,勉強入眠。

我變得敏感、脆弱、沒自信。

六歲之後父母把我接到身邊,那種說不清的恐懼不安也慢慢好轉。回到自己父母身邊,我活的小心翼翼,在他們心中我是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衣服自己洗,會做飯,作業自己完成、考試得100分,成了別人口中讓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在某種意義上說那段經歷又成就了我。讓我學會了審視自己,讓我奮發向上,讓我學會堅強。

講這段經歷只是想讓你們看到一個孩子離開父母之後,自己的心裡成長,我是沒長歪得那種,但是現實中還有長歪得那種。

在陪伴孩子和去遠方工作中必須選擇,還是要看自己的具體情況,經濟條件允許可以先放下工作,陪伴孩子,幼時是孩子需要安全感的關鍵期。

同時由於工作需要或是經濟壓力,那選擇工作也沒錯,平時有空多看看孩子,和孩子在一起時給予高質量的陪伴,不是陪著扣手機看電視。可以陪孩子聊聊天,一起看書、做家務、出門遊玩。要讓孩子體會到你的愛,讓孩子知道你是有責任有擔當的父母,你的苦心付出孩子會體量。但是隻要條件合適,及時的把孩子接到身邊,讓他看到希望,看到你沒有真的不要他。

至於我,我會不假思索的選擇陪孩子,因為我不想我的孩子成為我,經歷那種孩子不該有的煎熬。我希望她每天睜開眼睛看到的是她最信任最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