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重温经典《蝴蝶梦》,解读这部悬疑爱情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方式

《蝴蝶梦》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代表作,小说一经面世便收到世人的瞩目,如今我们再来品味这部经典小说,依然会被这部浪漫悬疑爱情小说所震撼,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整部小说让我们置身于一种神秘抑郁的氛围中,犹如那迷雾笼罩的曼陀丽庄园,还有那个早已死去,却时刻将阴霾笼罩在庄园每一个人身上的吕蓓卡,一个美丽而聪慧的女人,每个人谈起她都不免赞不绝口,对她的去世惋惜哀叹。可是作为她的前夫,现在“我”的丈夫德温特,只要一提起吕蓓卡,却是狂躁不安,形容她是一个恶魔。直到小说的最终,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吕蓓卡。

《蝴蝶梦》这部小说让我们的视觉和感官感受到一场文字的盛宴,令我们欲罢不能,深陷其中,读完后依旧余音袅袅。也许这就是内视角叙事方法的魅力所在,但是要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要纯熟地掌握这种技巧,同时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底也是不可或缺的。

内视角借助某一人物的意识感知,从某一人物的视角出发,叙述其体验的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始终采用一个人物的视角,也可以在叙事中轮流采用几个人物的角度来表现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或采用多重视角,即采用各种人物的视角来反复表现某一事件。

今天我就来尝试分析一下小说中的内视角叙事方式,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 叙事结构:小说整体采用了倒叙的叙事结构,同时又使用了嵌入叙事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使得小说变得更加灵动,小说的层次更加丰富立体
  • 叙事视角:小说灵活运用了双重视角方法和多重视角方法相结合的视角切入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 叙事中运用的写作手法:象征、比拟和对比手法,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重温经典《蝴蝶梦》,解读这部悬疑爱情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方式

01、叙事结构:小说整体采用了倒叙的叙事结构,同时又使用了嵌入叙事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使得小说变得更加灵动,小说的层次更加丰富立体

“嵌入式叙事结构”通俗地讲,就是“故事中套着故事的故事”。我们再来分享一下热奈特对于叙事层次的一个分析理论,他认为:一个故事中叙述的事件在叙事层次上要高于讲述这个故事的叙述行为发生的层次,他把叙事层次分为外叙事、内叙事和元叙事。

《蝴蝶梦》之所以得到世人的追捧,就在于小说独特的叙事方法,令小说增色不少,小说采用的叙事结构使得故事变得更加悬疑而且神秘,更加错综复杂,读来更有韵味,但同时丝毫不影响整个结构的流畅感,《蝴蝶梦》的叙事结构布局极为精细和奇特,充满了灵动感和跳跃感。

小说基本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同时倒叙中又穿插了倒叙,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可见一斑,倒叙中套着倒叙,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多方面的视觉冲击。

小说的一开始就是采用倒叙的方法,小说的第一句就是:

昨晚,我又回到了曼陀丽庄园。恍惚中,我又站到了那扇通往车道的大铁门,好一会儿挡在门口进不去。--《蝴蝶梦》

小说的开端从记忆中的曼陀丽庄园拉开了序幕,其中前两章可视为全书的一个序幕,首先将那个神秘而美丽的曼陀丽庄园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所有的描述带着强烈的神秘感,我们的感觉犹如那回忆中虚无缥缈的曼陀丽庄园,我们的心头也是云雾笼罩,完全感受不到“我”的内心真实感觉。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丝莫名的疑惑和想要前去一探究竟,看清曼陀丽庄园真面目的跃跃欲试的冲动感。这部分从叙事层次来说,属于外叙事层,简要扼要地地描述了曼陀丽庄园烧毁后“我”和丈夫德温特平静祥和的生活状态,目的是为了引出小说的主要内容。

重温经典《蝴蝶梦》,解读这部悬疑爱情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方式

中间的二十五章全部是“我”回忆自己与德温特先生在蒙特卡洛相识到结婚, 以及婚后“我”在曼陀丽山庄的生活场景和故事,这是小说的描述主线,从叙事层次来说是属于内叙事层。

但是似乎作者描写这段故事时,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她想讲述的并不是“我”和先生的婚后生活,这段生活场景的描写,“我”和德温特似乎都成了配角,其实那个已经死去一年的吕蓓卡才是真正的主角,虽然她已经死去,但是在曼陀丽庄园依然能够强烈感受到她的音容笑貌,而且她在庄园中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主角。

其实作者在描述吕蓓卡的一些过往事情都都是零星穿插叙述的,从叙事层次来说,关于吕蓓卡的描述属于内叙事层,当然,这也是小说的核心。对于吕蓓卡的故事并非通过“我”讲出, 而是借由书中其他人物的言语和动作以及内心独白来展示出来。

这种嵌入式的叙事赋予了《蝴蝶梦》叙事厚重感, 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层次结构, 增强了小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会让读者陷入一种单调而乏味的叙事模式中。但是这种嵌入式叙述又没有破坏小说原本的框架叙述,不仅没有违和感,而且两者达到了高度统一,而且产生了良性互动,自由来回穿插和切换,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悬疑色彩, 同时也使得小说更加引人入胜。

重温经典《蝴蝶梦》,解读这部悬疑爱情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方式

02、叙事视角:小说灵活运用了双重视角方法和多重视角方法相结合的视角切入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小说《蝴蝶梦》不仅它的叙事结构别出心裁超人一等,小说的叙事视角也别有新意,小说虽然是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但是却很巧妙地避免这种视角叙事的局限性,因为她灵活运用了双重视角方法和多重视角方法,而且两者达到了完美的契合度,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具体。

虽然吕蓓卡早已死去,小说中没有任何关于她的心理活动描写,但是通过这两种视角方法,塑造出了一个完整、有血有肉的吕蓓卡人物形象。

①双重视角:小说通过“我”这个双重视角让吕蓓卡呈现在读者面前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视角,但同时“我”也是事件的经历者即经验视角,“我”时而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作为一个叙述者冷静而客观地向读者讲述在曼陀丽庄园发生的事件,即处于一种叙述视角。然而有时的“我”却又是事件的经历者和参与者,从经历事件时的视角来描述事件的发展即经验视角,这当中有“我"对于所发生事件的感受和反应。

小说中“我”的叙事视角和经验视角交替使用,增加了曼陀丽庄园的神秘气氛,也为一直隐藏在暗中的吕蓓卡这个女主人变得更加扑簌迷离,也更加引起读者的兴趣。从叙述过程中, “我”始终通过自己的叙事视角对往事进行叙述,同时经验视角又涵盖了“我”研究吕蓓卡的眼光和思考。

吕蓓卡从刚开始就离开人世,“我”与吕蓓卡素未谋面,但是“我”通过了在曼陀丽庄园的所见所闻,渐渐勾勒出了吕蓓卡的形象。从画像中“我”看到了一个面容姣好的吕蓓卡,从吕蓓卡精心打造的曼陀丽庄园,“我”看到了一个聪明能干的吕蓓卡,从满柜子的漂亮衣服“我”看到了一个身材苗条、有品味的吕蓓卡,甚至从抽屉中留下的精致菜单,“我”看到了一个讲究精致生活的吕蓓卡。

作者通过“我”这个双重视角时而冷静叙述所见所闻,时而对于景色以及所经历的事情的感受,慢慢向我们勾勒出吕蓓卡的形象:美丽高贵且聪明绝顶,经常穿梭于上流社会的女子。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她不是硬生生地将吕蓓卡这个人物形象塞进我们的大脑,而是通过“我”这个双重视角,将一幕幕的场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去思考总结,哦!原来吕蓓卡是这样的一个女子。这不仅让读者绕有兴趣地参与到其中,并有了强烈的代入感,并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重温经典《蝴蝶梦》,解读这部悬疑爱情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方式

②多重视角:小说通过多重视角去完善吕蓓卡这个人物形象

也许作者达芙妮觉得仅仅通过“我”这一个双重视角还不能勾勒出一个完整和全面的吕蓓卡形象,所以达夫妮还通过其他的视角人物即多重视角去丰富吕蓓卡的形象。

只凭借单个视角不足以充分表现人物和事件的全貌,缺乏充分的说服力,而且小说的女主吕蓓卡早已不在人世,她无法开口说话,读者更无法感知她的内心思想。所以小说中通过多重视角来展示和丰满吕蓓卡的人物形象。

从主教夫人这个人物视角,我们感知到吕蓓卡的聪敏过人;而弗兰克则夸赞这是他有生以来见过的最美的女子;比阿特丽斯眼中的她是个风趣机警的女子;而贝思却觉得她像一条蛇;而在她丈夫德温特的眼中,她就是一个恶魔,她“内心毒辣”, “不懂得爱”,“没有起码的是非观”,以致于每次提起吕蓓卡,德温特都变得暴躁不已。当然,在管家丹弗斯太太眼中,吕蓓卡是个完美无瑕的女神,她的美丽高贵和无可替代的才干是举世无双,丹弗斯太太对于吕蓓卡的崇拜接近了歇斯底里的程度了。

如果把吕蓓卡这个小说主人公比喻为一串项链,可以夸张地说一句, 这串美丽的项链是通过“我”这根珠线,将所有的意象、事件和以及各色人物不同视角的所见所闻全部串联起来而完成的,最后完美地打造了吕蓓卡这么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

重温经典《蝴蝶梦》,解读这部悬疑爱情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方式

03、叙事过程中用的写作手法:象征、比拟和对比手法,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蝴蝶梦》不仅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多样化,叙事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起了锦上添花的点缀作用,全 360 度无缝对接,使得这部小说熠熠生辉,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①采取托物言志手法,利用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突出曼陀丽庄园的神秘,最终衬托出女主人公吕蓓卡的性格特征

小说的开端就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描述记忆中曼陀丽庄园的景色,记得我很多年前第一次阅读此书的时候,对于作者大费笔力来描写一个庄园,感到颇不以为然,觉得有点多余,可是当我读到小说中间时,似乎明白了作者的用意,写景的目的是为了烘托人物,为了主角吕蓓卡的出场作准备。

描述曼陀丽庄园有三个用意:

  • 曼陀丽庄园和女主有着相似点,曼陀丽庄园受到世人瞩目,众人以到此一游而感到荣幸,而吕蓓卡也是一个受众人喜爱的女神级人物,同时庄园美丽而神秘又带着一丝阴森的气息,这一切都与吕蓓卡不谋而合。
  • 曼陀丽庄园由吕蓓卡一手打造,它既展现了吕蓓卡超凡过人的能力和品味,慢慢地在人们的心目中曼陀丽庄园成了吕蓓卡的代言人和象征,
    曼陀丽庄园因为吕蓓卡的存在而受到众人的追捧,而吕蓓卡也因为曼陀丽庄园而闻名于上流社会,似乎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共生共荣。
  • 吕蓓卡死后,可是她的杰作曼陀丽庄园却依然成为上流社会人士津津乐道的地方,换句话说,虽然吕蓓卡死了,凭借着曼陀丽庄园的存在,使得吕蓓卡这个人物依然活在众人的心里,并在暗中影响着剧中人物的命运。直到最后,曼陀丽庄园被烧毁,德温特夫妇才最终摆脱了吕蓓卡的阴影,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重温经典《蝴蝶梦》,解读这部悬疑爱情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方式

②对比手法,通过“我”和吕蓓卡两个截然不同人物的对比描述,让吕蓓卡的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小说中吕蓓卡和“我”是曼陀丽庄园的主人德温特先生的两任妻子,然后这两个人物无论从外貌、家世还是才能来说,都有着天壤之别,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吕蓓卡是个众人喜爱的尤物,她不仅高贵而且才能出众,在上流社会中颇有地位,而“我”只是一个孤儿院长大的女孩,而且貌不出众,为人胆小谨慎,当我进入曼陀丽庄园生活的时候,感到了拘谨和不适应,管家更是对“我”嗤之以鼻。

可是在德温特的心目中,更看重”我“这个黄毛丫头,因为虽然“我”身无长处,可是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灵,这恰恰是吕蓓卡所没有的,小说描述了这么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一来让吕蓓卡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二来是起了一种先抑后扬的效果,最终善良战胜了邪恶,只有真诚的心灵才会换来美好的生活。

③烘托手法,用管家的举止反应来烘托人物的形象

《蝴蝶梦》的主角是吕蓓卡,而德温特和“我”属于第二主角,但是还有一个人物不容忽视,那就是管家丹弗斯太太,她虽然不是主要人物,但却是故事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可以这么说,这个人物的存在为小说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小说中,丹弗斯太太俨然成为了死去的吕蓓卡在曼陀丽的化身,借助这个特殊的人物,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吕蓓卡根本就没有离开这个庄园,她就那么活生生地生活在那里,不仅仅可以感受到她的存在,更能感受到吕蓓卡带来的压力和阴影。

作者成功塑造了这么一个人物,反过来让吕蓓卡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这就是烘托写作手法的魅力所在了。

结语:

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受到几代人的喜爱和推崇,自然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当我们重读这部经典小说《蝴蝶梦》,依然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所打动,依然会扼腕叹息,其实我们都是被达夫妮这位手艺高超的作家所折服,折服于她深厚的写作功底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也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