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重度抑鬱症患者電休克治療2年後神經認知功能改善及症狀緩解

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免費分享給所有人

第031期

1,標題:青春期後期前瞻性隨訪中抑鬱症狀發展軌跡的預測因子

背景:基於分組的發展軌跡模型為研究情緒障礙的預後指標提供了希望,因為有此障礙的患者經歷的病情過程變化很大。但目前為止對重度抑鬱症的軌跡分析仍未包括一些較可靠的情緒障礙預後指標,亦未描述這些預測指標之間的相互作用。

結果:分三組的實驗設計為2年症狀軌跡研究提供了最佳的統計擬合。負面情緒和童年逆境雖然相互關聯,但各自單獨預測著高發病率組的組成。女性患者和併發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的患者在症狀水平較重的軌跡組中比例明顯更高。儘管如此,GAD是各組組成的最重要決定因素。負面情緒只能在女性患者中預測各組組成。

結論:發展軌跡分析表明,每位患者抑鬱症狀的周變化可總結歸類為低、緩解及持續的症狀模式。女性、焦慮症狀、負性情緒及童年逆境都與發病率較高的軌跡各自獨立相關,但負性情緒可能僅針對女性具有預後意義。

關鍵詞:青少年; 童年逆境; 抑鬱症狀; 隨訪; 發展軌跡

重度抑鬱症患者電休克治療2年後神經認知功能改善及症狀緩解

兩年內的抑鬱症狀軌跡


參考文獻:Coryell, Mills, Dindo, Calarge (2019) Predictors of depressive symptom trajectories in a prospective follow-up of late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doi: dx.doi.org/10.1017/S0033291719002551

2,標題:小膠質細胞內在興奮性的可塑性調節急性小腦炎症中的精神運動行為

小腦功能障礙與各種精神疾病有關,包括自閉症和抑鬱症。但是,這些疾病的生理研究尚不全面。在這裡,我們在更廣泛的範圍內調查小腦免疫觸發的過度興奮。通過暴露於細菌內毒素脂多糖或熱滅活的革蘭氏陰性細菌激活的小膠質細胞會引起浦肯野神經元內在興奮性的增強,這會被小膠質細胞活性抑制劑和小膠質細胞耗竭所抑制。通過toll樣受體4從小膠質細胞釋放的炎症細胞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觸發了這種可塑性。我們的雙光子FRET ATP成像顯示內毒素暴露後ATP濃度增加。TNF-α和ATP分泌均促進突觸傳遞。體內小腦的特定區域炎症表現出抑鬱和自閉症行為。此外,TNF-α抑制和小膠質細胞耗竭均可逆轉此類行為異常。靜止狀態功能MRI顯示發炎的小腦與額葉新皮質區之間的過度連通性。因此,小腦中的免疫活性誘導了動物的神經元過度興奮和精神運動行為的破壞。

關鍵字:浦肯野細胞;小膠質細胞;興奮性突觸電流;小腦炎性細胞因子;精神運動行為



重度抑鬱症患者電休克治療2年後神經認知功能改善及症狀緩解


參考文獻:Masamichi Yamamoto, Minsoo Kim, Hirohiko Imai, Yamato Itakura, Gen Ohtsuki, Microglia-Triggered Plasticity of Intrinsic Excitability Modulates Psychomotor Behaviors in Acute Cerebellar Inflammation, Cell Reports, Volume 28, Issue 11, 2019

3,標題:伏隔核神經元中cAMP的減少損害血腦屏障的完整性並促進應激的易感性

背景:研究表明,慢性社會應激能夠特異性下調伏隔核(NAc)中內皮緊密連接蛋白,從而增加血腦屏障(BBB)的通透性,從而促進抑鬱樣行為的形成。但是,NAc中內皮緊密連接蛋白下調的分子機制並不明確。

方法:本研究通過使用比較代謝組分析的方法分析社會應激失敗小鼠的NAc、前額葉皮層和海馬,鑑定調節BBB通透性的分子機制。

結果:研究發現, cAMP在NAc中特異性降低,並且其降低量與社會迴避程度成正比。增加NAc中cAMP的含量能夠提高BBB的完成性以及緩解抑鬱樣行為。進一步研究發現,cAMP特異性在NAc中的神經元中降低,而不是內皮細胞或者星形膠質細胞或小膠質細胞。RNA-Seq分析結果顯示,負責合成cAMP的腺苷酸環化酶5(Adcy5)主要表達在NAc中的神經元中。通過敲低NAc中的Adcy5干擾內源性cAMP的合成能夠調節小鼠對社會應激的敏感性。不僅如此,NAc中Adcy5合成的缺陷能夠降低顫蛋白(reelin)表達,注射外源性顫蛋白到NAc中能夠促進BBB的完整性同時緩解抑鬱樣行為。

結論:慢性社會應激可以減弱cAMP的合成,進而破壞BBB的完成性,促進應激敏感性。本研究結果表明,NAc中神經元合成的cAMP的合成含量可以作為社會應激誘導的腦血管病理性變化生物機制。

關鍵詞:社會應激;代謝;伏隔核;cAMP;血腦屏障


重度抑鬱症患者電休克治療2年後神經認知功能改善及症狀緩解

參考文獻:Zhang, Y., et al., Reduced neuronal cAMP in the nucleus accumbens damages blood-brain barrier integrity and promotes stress vulnerability.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9.

4,標題:重度抑鬱症患者電休克治療2年後神經認知功能改善及症狀緩解

背景:對於電休克療法(ECT)在治療後最初幾個月可能產生的認知副作用,目前還了解。我們的目的是描述ECT治療2年後對重度抑鬱症的認知效果和症狀緩解。

方法:對27例抑鬱症患者進行ECT治療前和治療後2年的認知測驗(MCCB)和日常記憶問卷(EMQ)評估。他們的分數與匹配的健康被試的分數進行了比較。抑鬱症和緩解狀態採用蒙哥馬利-阿斯伯格抑鬱量表(MADRS)進行評估。主要統計分析為方差分析和線性混合模型檢驗。

結果:ETC治療前,患者組與對照組相比在10項認知測試中有7項明顯受損。兩年後,認知測試受損變為5項。在患者組中,神經認知功能從ETC治療前(基線)到之後隨訪顯著增加,或者沒有變化。ECT治療2年後,62.9%的患者病情緩解。緩解組顯示了更好的主觀記憶功能,但與未緩解組相比,沒有顯示出不同的神經心理測試結果。

侷限性:主要侷限性是樣本量小,缺乏統一的ECT程序。

結論:ECT治療2年後,患者的神經認知功能得到改善。這種效果的產生與緩解狀態無關,這表明ECT會引發獨特的認知促進過程。

關鍵詞:認知;ETC;記憶


重度抑鬱症患者電休克治療2年後神經認知功能改善及症狀緩解

神經認知功能(MCCB評分)從基線到ECT治療後2年的變化(N = 27)。


參考文獻:C. Mohn, B.R. Rund. Neurognitive function and symptom remission 2 years after ECT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46 (2019) 368–375

5,標題:改變的腦熵值可用於預測重度抑鬱症患者的抗抑鬱反應

目的:探討重度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中的腦熵值(brain entropy,BEN)的變化及其應用價值。

方法:85名MDD患者和45名與之匹配的正常對照組用於本研究。MDD是根據《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4版(DSM-IV)診斷的。在基線和隨訪時(治療8周後),使用漢密爾頓抑鬱量表24(HAMD-24)評估抑鬱症狀。所有受試者在基線時均進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並且30名MDD患者在第8周完成掃描。使用BEN圖譜工具箱計算每個階段的全腦BEN圖譜。

結果:8周抗抑鬱藥治療改善了所有MDD患者的症狀。與正常對照組相比,MDD患者顯示內側眶額葉皮層(MOFC)/舌下扣帶回皮層(sgACC)的BEN減少,但運動皮層(MC)的BEN增加。在MDD患者中,MOFC / sgACC在基線時的高BEN和顳葉皮質(TC)在基線時的低BEN與基線時的HAMD評分較高有關。用藥8周後,MOFC / sgACC和海馬在基線時的高BEN與較低的HAMD分值有關;HAMD分值較大幅度的降低與MOFC / sgACC中BEN的更高的降低幅度有關,而與運動皮層(MC),顳葉皮質(TC),顳葉梭狀回(FG)和視皮層(VC)中較少的BEN降低程度有關。

結論:本研究的結果突出了MOFC / sgACC中的BEN可作為預測MDD診斷和治療效果的潛在標誌物。MDD可能增加了MOFC / sgACC中的BEN,但視覺和感覺運動環路中的BEN減少了,導致情緒和感覺運動信息處理不平衡,而扭轉這種不平衡的BEN可能會改善MDD中的症狀。

關鍵詞:重度抑鬱症;腦熵值;功能磁共振成像;治療效果


重度抑鬱症患者電休克治療2年後神經認知功能改善及症狀緩解

參考文獻:Liu Xiaoyun, et al., Altered Brain Entropy as a predictor of antidepressant response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60 (2020) 716–721

校對/排版:Simon/小時 (brainnews編輯部)

前文閱讀

1,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