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石板路、破旧老屋
纷乱的电线、闲适的行人……这是很多苏埠人记忆里的老街


老街春天开过的花老街杂货铺里夏天买过的冰棒老街青石板上踩过的脚印老街矮房里外婆做过的粑粑......都深深印刻在记忆里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近日苏埠明清老街保护性修复工程正式开工苏埠明清老街将重新焕发生机

↓↓↓


苏埠明清老街保护性修复工程是肩负苏埠镇旅游产业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多元化复合型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力载体,明清老街的保护修复性建设将大大推动发展新型旅游业态,拓展旅游功能,助推镇内丰富古色、红色文化的挖掘和旅游资源融合发展。


此次保护性修复按“高端化、生态化、精细化”标准,建设苏埠明清老街项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精品景点、景区和线路,全面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规划后的苏埠老街是什么样子的呢?
苏埠历史文化名镇明清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设计图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西大街、南大街入口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南大街青石板路面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南大街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十字街口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东大街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苏埠镇是淠河出山入淮第一镇,是千年古镇,自古以来就是大别山区农副产品集散地,素有“小南京”之称,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特别是千年老街保存完好,青砖黛瓦、重粱高脊诉说昔日苏埠的繁华,街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白麻会所、刘铭传当铺、汇康钱庄、肖隆盛米行、王大忠私宅等。

2018年底,苏埠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苏埠也是红色名镇、水利重镇、枢纽之镇、宜业之镇,徐向前元帅在此亲自指挥苏家埠48天战役,创造了“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现代都江堰”淠河总干渠渠首、国家4A级水利景区横排头坐落其中。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这里,曾是大别山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境内盛产红麻、水产品和渔网具,享誉海内外。
镇中的老街始建于元,兴于明繁盛于清,已有千年历史。素有"小南京"之称。老街现存东西南北大街,铺满青石的街道两旁,是一排排木质结构的商铺老宅,有的已经破败倒塌,但大部分保存完好。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近年来,苏埠镇政府为了传承文化,制定了老街保护性开发的规划,决定把东大街和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以老十字街为主线的周围古街巷都保留下来。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老街历史街巷肌理空间骨架主要由南大街、尤巷与东西大街所组成的十字街所构成,周围散布了数十条后街小巷。十字街内历史建筑主要为古徽州民居建筑风格,其历史遗存空间犹在,建筑整体风貌、空间尺度保持较为完整,功能上仍延续传统商业街的功能。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是时,南来北往,东进西出,三教九流,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大有解放前上海大世界和南京夫子庙的味道。难怪至今在苏家埠老人们口里盛传着“买不到的在这里买得到,卖不掉的在这里卖得掉”的俗语。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苏埠老街物质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拥有以“十字形”为骨架的街巷空间格局;4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分别为刘铭传当铺旧址、白麻公所旧址、肖隆盛米行旧址和汪家老宅旧址;拥有尹家茶馆旧址、仁和堂药店旧址、惠康钱庄旧址、熊家大院等38处历史建筑 ,以及其他大量优秀的传统风貌建筑。老街内现存4口古井,2棵百年以上桂花树,和其他大树龄为四、五十年的石榴树、桂花树、柿子树等。  苏埠明清老街历史上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主要有铁匠、银匠、蔑匠等传统手工艺;鸡丝包子、水晶包子、手工挂面、千张、干子等众多传统特色小吃;和“隆盛米行”“福泰绸缎庄”“于在祥杂货铺”"汪宜和杂货铺”“王家油坊”“陈家油坊”“张家油坊” “仁 和堂”药店“张回春”诊所“汇康钱庄”等众多老字号,且大部分老字号历史遗存空间尚存。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横排头水利枢纽位于淠史杭灌区渠首,其水利枢纽工程彻底改变了皖西人民多旱涝灾害的命运,上游佛子岭、响洪甸、磨子潭等水库的发电尾水在此被拦截形成面积 125 公顷的丰源湖。湖水通过进水闸流入淠河总干渠,浇灌安徽、河南千方亩土地,成为六安、合肥人的 " 大水缸 "。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青山环碧水,绿树映红楼;白鹭蓝空舞,画舫逐浪游。” 如诗似画的横排头(又名丰源湖)风景区位于六安市区南20公里的苏家埠,沿淠河总干渠直到横排头,沿途水流清澈,山色葱翠。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一年四季,淝草水美、牛羊成群,水色清翠。每遇晴好天气,还会遇上来这里露营的朋友们,有水、有绿草、还有远远的山麓,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这里就像遇到桃花源地。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清源楼,是为了纪念淠史杭水利工程的开拓者,楼内是淠史杭水利工程展览馆。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展览馆陈列了大量的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详细记载了淠史杭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效益发挥的精彩瞬间。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苏家埠战役纪念园,主要有苏家埠战役陈列馆、徐向前铜像广场、苏家埠战役纪念碑、拉幕广场等,有一廊桥相连。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苏家埠战役陈列馆分为前、后两个展厅,前厅展示 48 天大战的战前形势、战略决策和战役经过。后厅用沙盘形式展示三次 " 打援 " 的经过及显赫成果。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作为有“小南京”之称的苏家埠,好吃的美食也有很多。在六安这一片,最有名的估计就是苏埠的水晶煎包了,还有苏埠挂面等。


 大馍:草鞋底大馍,是苏埠特有的大馍之首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苏埠草鞋底大馍,用的是食用碱,绿色食品。大馍的制作很有讲究,面和好后要等碱发酵才可着手,接下来面全靠揣功和揉功。所以,打大馍没力气是不行的,真的挺辛苦!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大馍在切成之前,先要用擀面杖在大馍中间压一下,便于大馍膨起有咬劲。做好的大馍,大小基本一致。过细的师傅有时会适当再修补一下,也有的师傅弄个刻度标志来把持切馍。

等到大馍贴在锅的四周时,灶台下的柴火必须架好,先大火后文火,还得焖好,揭开锅的大馍,中间鼓鼓的,如果再开个裂口,这样的大馍最好吃。有经验的人知道,捂透了的大馍不粘牙。捂透的大馍,瓤子又白又香,吃着有咬劲又带劲;大馍壳黄亮亮的又焦又酥,咀嚼的声音脆绷悦耳、铿锵有力。


 玉米粑粑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玉米粑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主食。一种是玉米面和咸菜混合在一起,做成的比较薄的粑粑,叫菜粑粑子。另一种是粑粑做成饼状,里面包上较多的菜馅子,又叫包粑粑子。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如今市面上的玉米粑粑,里面的作料可谓丰富多彩。有粉丝,有腊肉,有青菜,有豆腐,还有其它辅助物调理搭配,加之平底锅,火候均匀。一旦烧熟了,锅底再放一点菜油,可谓油光面黄,香味扑鼻,哪有不吃之理?
 肉包子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苏埠镇有一家肉包子店,早晨买包子必须登记预约,有事的可先预约,还必须准时来拿。定金一般不收,每天数量有限,你不准时来拿,别人就会得心应手。所以不守信者,你压根就吃不到、买不到包子。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包子店的场地不大,场地有限,一般进来吃的少。买的人大多都是带出去的,一买就是好几十,甚至好几百。价格也是最贵,一元五角一个。据主人说,他家的包子一不粘牙,二不用次品的猪肉做肉馅子!凡是吃过的人感觉味道的确不错!
水晶包子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水煎包子的面揣好之后,揪成大小相等的剂子,然后双手做成面皮子,把馅子包起来。馅子是事先做好的,里面是粉丝、青菜或韭菜以及其它作料组成,这可是包子味道的关键。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捏好的包子放到平底锅里摆放好,倒入一定量的水,大火烧开,让馅子有七成熟,趁锅里的水未干,倒入菜油四周浇透,等包子有八成熟了,必须揭开锅,差不多的时候要及时把包子翻个身,直到包子两面煎得黄亮亮的,包子估计有九成熟了就能吃了。十成熟的包子,里面的馅子可能就没有咬劲了,而且容易煎糊。


锅贴饺子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靠近苏石大桥徽商银行前一家锅贴饺子,风味独特,名不虚传。每天一大早就人满为患,许多人老远赶来吃饺子,有的为赶时间只得高兴而来扫兴而去,想吃,必须要等候才行。


苏埠挂面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据六安县志(汉朝时期为六安县)记载: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渡过淮河,沿淠河逆流而上,进入衡山国(今霍山县),当晚住在现在的苏埠镇。

千年古镇换新颜!六安这条老街开始修复啦

脸即面,那“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汉武帝吃后连声赞叹,苏埠挂面因此出名。至今每年苏埠人民大年初一早晨都会煮上一锅鸡汤挂面为祈福长寿。


一座有底蕴的小镇一座走过千年风雨的小镇一条穿越千年的老街留下的不仅是建筑,还有那萦绕不断的精神那时车马很慢,一生时光很长常回去看看那时的印迹也是一种回望与展望!来源:裕安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