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貴溪這個的地方“有點料”

金沙,一個聽著就很富庶的名字

其實,金沙並不產金。它的得名,源自於其流多沙,而沙色如金而已。至於它的富庶,真正源自於它瀕江臨水的地理。

在那個車馬很慢、舟楫通衢的年代,進城的路不多,進城的渡更少。於是,一個渡口,往往意味著集中和繁華。最鼎盛的時候,這裡有著不亞於縣城街市的繁華,並被冠之為“金沙街”。印證這一稱號的是,前幾年,金沙渡附近還能找到當年城牆門洞的遺存……

貴溪這個的地方“有點料”

作為承載著貴溪北鄉和縣城之間交通往來的金沙渡,如一條動脈般,輸送著人氣,啟搏著活力。而這條動脈,連接著的是無數如毛細血管般的遠山小徑、鄉間羊腸、街陌巷道……以一座渡的視覺延伸,我們依稀能看到蒼茫的夕色、涼涼的暮煙,或者新鮮的集市,星點的街燈……所以,金沙渡,是一個耐看、耐憶的地方。
後來,信江河上,橋越來越多。終於,渡就那麼老了,但金沙渡依舊老得自得趣樂。它悠閒地等在那個已經被很多人忘記了的老地方,樂呵地招呼著偶爾幾個渡客。一人也送,兩人也接,守著樸實的人情,守著散漫的時間……

貴溪這個的地方“有點料”

龍眼峰

龍眼峰,位於濱江鎮山背李家村附近。

名為峰,卻無山峰之高兀,不過是一處紅石巖。

有泓水,卻無湖潭之寬深,不過是一窪清波水。

但山水之得名得靈,本不在高深,而在乎是否有仙有龍。雖是鄉野僻地,龍眼峰卻也自有一番神奇。

貴溪這個的地方“有點料”

獵奇而來的我們,先是依循著地名而探。有人觀摩著地形,考量著哪塊山岩有肖似龍眼之造型所在;也有人琢磨著故事,猜測著那潭碧水是否有養龍祈雨之鄉野軼事。到最後,卻是為我們做嚮導的小姑娘解了惑,她帶著我們找到一處所在,只見一塊平坦的巖面上,清晰地印著一個足印,有點不像天然,卻偏偏是自然形成,讓人稱絕。而這個足印,相傳是張天師路經此處所留。
有此一處絕景,龍眼峰足堪稱道,而依著這個典故,我們儘可敷衍無數添色添彩的傳說或故事。這個“天師足印”,如畫龍所點的龍眼,瞬間就讓一處鄉野的風景,造化成讓人叫絕的所在。

貴溪這個的地方“有點料”

童塘村

我們採風組經婆橋,至童塘。婆牽著童,橋橫於塘,無意間一品,瞬覺這兩個地名,聽著有趣,還透著那麼一絲親切。而童塘村給我們的感覺,也是親切的。首先是它的乾淨,隨著新農村的建設,貴溪的鄉村間已經很少見雜亂的居所了,而童塘村更是模範之一。

村裡的房子,雖錯落卻嶄新整齊,家家戶戶都透著利落清爽。然後是她的別緻,靠水築有欄杆,依坡修著廊亭,就連那空著的牆面,也畫著宣傳新農村和黨的政策的彩繪畫。使得闖入的我們,感覺走進的,是一個免費開放的公園。而遇見的村民,也如我們平時在公園邂逅的人一樣,踱著那麼悠閒的步,掛著那般和氣的笑,看著就是那種對生活的百般心順,千種滿意。

貴溪這個的地方“有點料”

事實上,童塘村確實讓我們這些呆在城裡的人深深羨慕了。這裡,農村樸實的人情還在,而農村雜亂的環境卻早已改變。想想,村裡的女人,在傍晚走那麼幾步路,串那麼幾家戶,就能相約出一群姐妹,依著水塘邊的廣場盡興地跳著廣場舞,不用呼吸城市喧囂,不用擔心噪音擾民,鄉村的天地很大,一個村都是親熟的人的心胸更大;村裡的老人,也可以晚上圍坐在廊亭裡,端壺茶,倒碗酒的,聚一塊談天說事,來興致了就說它大半個晚上,聊困了轉個身就是那摸著黑都能認到的家;而村裡的孩子們,住的是水泥的樓房,吹得卻是田野的涼風,點亮的是現代的電燈,照亮的卻是有蛙鳴,有蟲聲的夜色……
童塘村,睡著一個很多城裡人都在做的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