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古代稱呼皇帝一般用諡號,為什麼在唐朝之後改為用廟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一個人的稱呼有很多種,比如姓名、小名、外號、親密朋友間的暱稱等等。

而在古代的中國,處於九五至尊的皇帝更是有著諡號、廟號、年號等多種稱呼。例如漢武帝是諡號,隋煬帝是諡號,唐太宗是廟號,明太祖是廟號,元太祖是廟號,乾隆帝是年號。

在這些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在唐朝以前的皇帝一般都用諡號稱呼,而唐朝之後改為廟號,在清朝又發生了改變,年號更深入人心,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在這篇文章中 我們先暫且不談年號這個稱呼,只分析為何在唐朝前後出現了諡號、廟號的稱呼上的變化。

古代稱呼皇帝一般用諡號,為什麼在唐朝之後改為用廟號

一、 諡號、廟號的簡介

諡號,是在帝王、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的人去世後,朝廷根據他們生前的功績和品德,給予他們一個或褒或貶的評定性稱呼,用來高度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傳說這個諡號制度始於西周之時,而在近代以來,王國維等人的研究結論收到了普遍認可,認為諡法應該形成於西周時期的恭王、懿王階段。秦始皇時期廢除諡法,直到西漢才又開始恢復,一直延續到清朝。

這種諡法,用一個字或是兩個字來概括一個人的一生 也算一種蓋棺定論。“慈惠愛民曰文,克定禍亂曰武,博聞多能曰憲”,“文”、“武”、“憲”、“孝”等都是讚美皇帝的,是美諡。我最敬佩的一個皇帝就是漢武帝,我非常欽佩他的膽識、魄力。他雄才大略、開疆擴土、抵抗匈奴,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做出來突出的貢獻。他死後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後世稱

“武帝”。“孝”,“武”二字都是對劉徹一生功績最好的概括。

“亂而不損曰靈,好內遠禮曰煬,動祭亂常曰幽”,“靈”、“煬”、“幽”等都是惡諡,是貶義。比如隋煬帝,他殺兄弒父,即使修建了大運河,也掩蓋不了他暴政的事實。他死後諡號煬,廟號世組。“煬”是在唐代才決定的,而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當年楊廣曾將諡號“煬”贈予給陳後主,他萬萬沒想到在他死後會擁有相同的待遇。“煬”字似乎表達世人對楊廣的控訴,不滿。

古代稱呼皇帝一般用諡號,為什麼在唐朝之後改為用廟號

廟號,起源於重視祭祀和敬拜的商朝,對國家有大功、值得被子孫永久記住的先王會被追加廟號,以示永久祭祀之意。“祖、”“宗”是最早的廟號。廟號在周朝至秦朝之時被廢止了千年之久,後在漢朝逐漸恢復,一直被沿用。

看到這裡我們也就知道了唐朝以前的皇帝為什麼稱諡號。就像在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只有那些對國家有著特殊貢獻的皇帝才擁有廟號,而諡號是所有皇帝都擁有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稱諡號才能代表每一個皇帝。在同一朝代的皇帝總是要“一視同仁”、“整齊劃一”。可能你會問用年號稱呼不也可以嗎,但在漢武帝時期就有11個年號,在唐玄宗時期也有著最著名的開元、天寶的年號,所以,年號在當時的時代並不能作為皇帝的稱號。

與諡號不同,廟號是皇帝獨有的稱號,

更具有莊嚴性。也許這也就是唐朝以後以廟號稱呼皇帝的原因之一吧。

古代稱呼皇帝一般用諡號,為什麼在唐朝之後改為用廟號

二、 與眾不同的大唐王朝

唐高祖、唐太宗、唐玄宗,我們可以看到唐朝皇帝都是以廟號而稱,讓我們一起來揭秘一下吧。

我們都知道在唐朝出現了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提起武則天,我腦海中顯現的第一個詞就是“心狠手辣”,這樣一個女皇帝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要如何樹立威嚴呢?我想稱呼應該是她首先要改變的。

唐高宗在繼位初期,受到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制約他與武則天共同聯手,最終扳倒了長孫無忌,掌握了朝中大權。唐高宗在初期對於武則天可謂是極度信任,武則天曾向唐高宗建言,先帝的諡號“文皇帝”無法顯示出他的偉大,更無法顯示出唐高宗的一片孝心。後來,唐高宗接受了這一建言,為太宗李世民重新修改了諡號“文武聖皇帝”,正是這個修改先帝的諡號引起了一陣“潮流”。而當時的這個諡號,在後世稱呼李世民的時候不免有些困難,還是廟號“唐太宗”更簡潔,更方便,也更能突顯李世民的偉大。

古代稱呼皇帝一般用諡號,為什麼在唐朝之後改為用廟號

然而武則天這個提議也只是剛剛開始,畢竟,這樣一位史上第一女皇帝重來都不按套路出牌。上元元年8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名為避先皇之名,實欲自尊。史載:"帝自顯慶已後,多苦風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詳決。自此內輔國政數十年,威勢與帝無異,當時稱為二聖。"我們從這句話中就能讀懂武則天的野心,她想要當皇帝,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在唐高宗逝世之後,武則天便接替統治,建立了武周政權。她要鞏固統治,稱呼這個

“表面文章”就變得極為重要。

武則天在她接手統治之前,就已經開始製造“輿論”了。“天皇天后”這是多麼高大上的一個稱呼,這可能就在無形中建立起了威信。一個稱呼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武則天給我們做出了一個優秀的典範。也正是這個"典範",讓後世紛紛效仿,開啟了"大唐榮耀"。

要是說武則天開啟了諡號的一道口,那麼唐玄宗就將這種方法發揚光大。他為唐高祖加諡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為唐太宗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為唐高宗加諡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唐玄宗自己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而此後唐朝皇帝的諡號變得越來越長,恨不得把所有讚美的詞都堆砌在諡號上。

古代稱呼皇帝一般用諡號,為什麼在唐朝之後改為用廟號

三、 “變味”的諡號

在明清時期,這種“功德”諡法愈演愈烈。比如明朝朱祁鎮的諡號是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清朝努爾哈赤的諡號是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看看這諡號,一個比一個長,一個個字兒打出來都有些費力,更何況在古代要進行儲存,這樣的諡號不易於流傳百世。

諡號在此也徹底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已經變成皇帝歌功頌德的工具了。幸虧當時廟號穩定地流傳下來,依舊保留著它獨有的意義、威信。因此,在唐朝後期開始使用廟號稱呼皇帝。

古代稱呼皇帝一般用諡號,為什麼在唐朝之後改為用廟號

四、 結語

在以上論述中,我們現在就應知道為什麼唐朝前後對皇帝的稱呼有所不同了。廟號比諡號更莊重,更有威嚴。而諡號在後世的傳播中,其意義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傳播過程中的“難度”也提升了一個檔次。因此,諡號在時代的發展沒有保留它的初心,最終面臨著被時代所吞沒的危險。這也就造成了古代皇帝稱呼的不同。

參考文獻

《淺談中國古代帝王稱號》

《唐朝皇帝尊號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