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我省召開政策例行吹風會為霧霾問題“會診”

針對霧霾問題,我省相關部門和相關城市準備了哪些打贏藍天保衛戰必需的“彈藥”呢?特別是西安市,在汾渭平原攻堅戰中將採取哪些措施?26日,我省召開政策例行吹風會,就霧霾治理問題邀請專家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會診”。

霧霾為何秋冬嚴重春夏輕?

近年來,“霧霾”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尤其是一到秋冬季節,“霧霾”更是成了一個熱詞。眼下又到了冬季,市民們總有疑問,為什麼春夏相對空氣質量比較好,但到了秋冬季霧霾會增多呢?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郝彥偉介紹說,秋冬季成為霧霾天的重災區,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受偏重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公路為主的交通結構影響,區域汙染排放強度遠超環境承載力,是大氣重汙染形成的主因。二是不利氣象條件造成汙染快速累積是大氣重汙染形成的誘因,在當前高強度的汙染物排放背景下,北方因採暖影響冬季排放增加30%左右,一旦出現近地面風速小於2米/秒、相對溼度高於60%、邊界層高度低於500米、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極容易產生本地積累型汙染。各城市汙染程度受到整個區域的傳輸影響,全年平均貢獻約為20%–30%,重汙染期間的貢獻還會再提升約15%–20%。三是大氣氧化驅動的二次轉化是大氣汙染積累過程中爆發式增長的動力。PM2.5二次轉化微觀機理十分複雜,硝酸鹽、硫酸鹽、銨鹽和二次有機物等組分快速生成助推了PM2.5爆發式增長,不同時段、不同城市和不同氣象條件下,各二次組分增長的貢獻不同。

從監測數據來看,我省與全國一樣,受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影響,2013年汙染最重。以西安市為例,2013年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達到67天,2014年下降到38天,2018年下降到29天、較2013年下降57%;2013年PM2.5濃度105微克/立方米,2014年下降到76微克/立方米,2018年下降到63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40%。整體來看,我省空氣質量整體呈好轉趨勢,但改善空間逐漸收窄,當前大氣環境質量還處於“氣象影響型”階段,稍有鬆懈就可能出現反覆。

10部委聯合下發汾渭平原攻堅行動方案

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生態環境部等10家部委和陝西、山西、河南省政府聯合下發了《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包括我省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楊凌、西咸和韓城等在內的汾渭平原城市群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到底《攻堅行動方案》給我省都下達了哪些攻堅任務,今年秋冬季的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目標是什麼,這些目標又是根據哪些因素制定的呢?

省政府副秘書長蘭建文介紹說,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攻堅目標是PM2.5濃度、重汙染天數同比分別下降3%。對應到各市,PM2.5濃度下降比例區間從持續改善到4%,重汙染天數減少區間從持續改善到2天。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圍繞既定安排部署做了大量工作,大氣汙染防治取得了積極進展,1月-9月,關中所有城市均退出全國重點城市後20位。其中,西安市、咸陽市改善幅度進入全國重點城市前20位。

24項工作任務將實現“標本兼治”

生活在渭河平原的人們最關心這裡的空氣質量,對於屢屢來犯的霧霾,到底哪些方面最需要治理呢?那麼,這次攻堅行動,我省採取的這些措施,能否標本兼治?

郝彥偉表示,攻堅行動將在治本、治標兩個方面實施6大類、24項工作任務。加快推進四大結構優化,重在治“本”。一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深入推進鋼鐵、建材、焦化、化工等重汙染行業產業結構調整。二是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有效推進清潔取暖,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強化清潔能源供應保障,確保群眾安全取暖過冬。三是積極調整運輸結構,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提升鐵路貨運比例。加快推進老舊柴油貨車淘汰,完成本年度省上下達任務。四是優化調整用地結構,深化揚塵專項治理,因地制宜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嚴控揚塵汙染。

強化採暖季臨時管控,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重在治“標”。首先是實施差異化應急管理。對鋼鐵、焦化等15個明確績效分級指標的行業,確定A、B、C級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其次是夯實應急減排清單。指導工業企業制定“一廠一策”實施方案,明確不同應急等級條件下停產的生產線、工藝環節和各類減排措施的關鍵性指標,完善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然後是深化區域應急聯動。當預測到區域將出現大範圍重汙染天氣時,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及時發佈預警提示信息,組織相關城市按相應級別啟動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實施區域應急聯動。

西安:今年秋冬季主攻方向為“塵、煤、車、源”

作為汾渭平原攻堅行動中唯一的省會城市,西安是重點治理對象,每當空氣質量不太好的時候,大家談論的話題,都離不開霧霾與藍天。這次的攻堅行動方案中要求,西安PM2.5考核指標同比再下降2%。這個任務的難度有多大?西安市將採取哪些措施來保證此項考核指標順利完成呢?

西安市副市長強曉安表示,近年來,西安市大氣環境質量的逐步好轉,離不開全體市民朋友和各方各界的努力。2018年秋冬季西安市PM2.5同比下降7.5%,不但完成了汾渭平原下達下降4.5%的考核指標,改善率也位列國家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39個城市(京津冀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第二名。今年,汾渭平原下達西安市PM2.5考核指標是同比下降2%,這就意味著自今年10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西安市PM2.5控制指標要達到83微克/立方米(2018年秋冬季為86微克/立方米),需下降3個微克。

從我市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源解析結果看,西安市PM2.5來源主要為:揚塵源21.8%、生物質燃燒17.3%、機動車11.4%、工業源和燃煤源兩者貢獻和為17.7%,故我市今年秋冬季的主攻方向為“塵、煤、車、源”四個方向。

在揚塵汙染管控方面,按照省上統一要求,全市不強制性實施冬防期“禁土令”,但所有施工工地必須落實“六個百分之百”“七個到位”防塵要求,凡不達標的停工整改;運用出租車道路走航監測數據,精準實施道路保潔,並加大遠郊區縣機械化清掃頻次。

在燃煤汙染及生物質燃燒方面,全面完成14萬戶居民清潔取暖改造,確保群眾溫暖過冬;對燃煤熱電廠等用煤大戶實施汙染物總量與排放濃度“雙減排”;對暫未實施清潔化改造的農村、山村地區統一供應潔淨煤,減少劣質散煤和生物質燃燒。

在車輛尾氣排放管控方面,嚴格落實機動車常態化限行管控和中重型柴油貨車繞行西鹹北環線制度;在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期間,還將對國Ⅳ及以下重型柴油貨車採取限制措施;全市範圍內禁止使用國Ш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

在固定源管控方面,加快推進城區內高汙染企業搬遷和關閉工作(經建油漆、雙吉化工);壓減西京水泥30萬噸產能;強化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控和治理。

同時,從市“一市一策”專家組分析數據看,2019年春節期間我市因燃放煙花爆竹造成的嚴重汙染直接拉昇全年PM2.5指標1.8個微克,為了有效降低顆粒物排放強度,我市將在明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全面禁燃禁放煙花爆竹。

應對重汙染:西安下“先手棋” 打“主動仗”

2018年秋冬季西安市PM2.5同比下降7.5%,這個指標反映的是汙染強度;同時還有另一個指標,就是重汙染天數卻同比增加了8天。今年,西安市將採取哪些措施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

強曉安表示,為做好今年的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前期,我市修訂了《西安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和《西安市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項目清單》。在《預案》修訂過程中,我市提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具體講就是:當預測未來大氣擴散條件轉差、空氣汙染程度持續加重時,應急指揮部提前5-7天向相關成員單位發佈緊急管控指令,督導建設、出土、拆遷等施工單位及建築垃圾消納場等易產生揚塵的場所停止涉土作業;對燃煤、水泥等高排放企業實施駐場監管,確保汙處設施高效運轉,最大限度減少汙染物排放,緩解汙染物累積過程,儘可能做到不啟動或者少啟動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

《清單》作為《預案》的配套文件,涉及2998家企業、1860家工地。在修訂過程中,堅持“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的原則,實施分類管控,即:優先控制汙染排放量大、治理水平落後的企業;減少對環保投入大、運行效果好、排放量小的企業停限產措施;減免標杆企業應急減排措施。其中,對於環保設施落後,排放量大的企業,加重減排措施;對於涉及芯片製造、半導體、電子材料、新材料、軍工、對美貿易、民生保障、先進環保工藝等保障類企業,減排措施都有不同程度的豁免。如果保障類企業在應急期間超出允許生產經營範圍、未做到綠色生產相關要求的,一經發現,立即移出保障清單,加嚴減排措施。這樣的舉措,既能有效減少汙染物排放,又能最大程度地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同時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和改造升級,實現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統一。

差異化管控切實解決企業“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問題

相對於過去實行的“一刀切”停產,今年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是,企業根據汙染排放的數據不同,分別進入不同的等級名單。那麼,怎樣才能進行精細化、差異化管理呢?

郝彥偉表示,與去年相比,攻堅行動任務的主要變化體現在更加強調依法依規,堅決反對“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更加突出科學施策。實施差異化應急管理,實施企業分類分級管控,達到A級的企業重汙染天氣應急期間可不採取減排措施,B級企業可適當少採取減排措施。更加註重因地制宜。推動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加強對地方和企業的差別化指導,結合本地產業特徵、發展定位等,科學確定治理方案。

我省今年專門把342家重點企業公佈在網上,這些企業按照排汙等級的不同,要在應急響應的時候做出不同的反應。他們知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會不會違規操作呢?實施差異化管理,會不會有企業趁機渾水摸魚?有什麼手段能斷了他們這個念頭呢?

郝彥偉表示,實施差異化管控是生態環境部門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放管服”的創新舉措,這並不意味著監管上“寬、松、軟”,必須加強監管,切實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劣幣驅逐良幣”等問題。在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有三級管控,一是生態環境部重點區域駐點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工作組在各地啟動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後,將全部轉為檢查各地應急減排措施落實情況。二是我省在啟動橙色、紅色預警時,省級將對地方執行情況開展督查,對公佈的342家重點企業應急措施開展抽查。三是市縣為主體,要組織力量持續開展強化監督檢查,保障應急減排措施有效落實。

應對秋冬季加氣難:將公交車、出租車的用氣納入民生用氣予以保障

往年的秋冬季汙染治理過程中,經常出現機動車排隊加氣的現象,給市民出行和生活帶來諸多麻煩。今年我們將如何提前應對、防患於未然?

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王彪表示,由於氣源緊缺、儲存設施不足,每年採暖季來臨必然出現用氣高峰,這個時候我們確實面臨著氣短心慌問題。公交車、出租車的用氣仍然是突出問題,經常出現排隊加氣現象,給廣大市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對此,今年在氣源分配上,重點將公交車、出租車的用氣納入民生用氣予以保障。從現在的分配方案看,配置給各市公交車和出租車的氣源是充足的,應該不會出現加氣排隊現象。另外有的市(區)也做了大量的保障工作,比如西安市用新能源出租車替代了一批天燃氣出租車,增加了大量的電動公交車,可大幅減少公共交通的用氣壓力,確保了廣大市民順利出行。

全民共治:為治霾貢獻一己之力

之前大家說起治理霧霾,覺得都是政府的問題、企業的責任,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拋棄這種僵化的想法,自願加入治霾隊伍,願意為治霾貢獻一己之力。那麼,我們普通老百姓與霧霾治理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打贏藍天保衛戰要求全民共治,可以採取哪些辦法?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曹軍驥表示,霧霾成因複雜,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防治霧霾,我們每個人並不是旁觀者,更不是看客,而是要付出實實在在努力的參與者。

霧霾的主要特徵是大氣中懸浮顆粒物濃度很高,而不管是工業企業、還是老百姓開車排放的尾氣、道路上起的揚塵、農村使用柴火或散煤做飯取暖排放的煙塵、甚至於城市居民做飯排放的餐飲油煙都對大氣中顆粒物濃度升高有貢獻。而霧霾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僅僅依靠政府和科技力量,要靠大家從自身做起,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綠色辦公、綠色生活,做好節能減排工作,隨手關燈,少開一天車,少放一點菸花爆竹都是對治理霧霾的實際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