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俄罗斯在哈尔滨留下的印记

二十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哈尔滨成了国际性商埠,先后有三十三个国家的十六万余侨民聚集这里,有十九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因此就带有了浓郁的异国情调,特别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俄罗斯的印记。

东道主知道我们来一趟哈尔滨也不容易,便建议我们到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也称伯力)或者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看看,我问到这些地方有多远,他们说都在七、八百公里左右,我说太远了,就不麻烦了,还是自己到中央大街、索菲亚大教堂等地方逛逛吧。

闻名遐迩的中央大街是首选,之前我被这个大字误导了,以为中央大街即使没有长安街那么宽阔,至少也是……呵呵,现在我脚下的这条大街目测还没有桂林的中山路宽,居然也叫大街,啧啧,实在让人意外!中央大街其实就是一条步行街,始建于1898年,由俄罗斯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于1924年完成,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始改称今名。它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方石路宽10.8米。最奇特的是街上铺的石头是花岗岩条形方块石,以纵向冲上铺满,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据说这些方石块还能磨上一、两百年。

俄罗斯在哈尔滨留下的印记

中央大街上的街石

中央大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欧洲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十七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十八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和十九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等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是中国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这里彰显出老哈尔滨独特建筑文化及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它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之一。

哈尔滨的秋林公司闻名遐迩,使人不由自主想起秋林红肠和大列巴面包。秋林公司原名秋林商行,由俄巨商伊万·雅科列维奇·秋林在中东铁路正式通车之前的1900年5月于香坊区开办,在中央大街上建有两处经营场所,现位于中央大街137号的秋林商店旧址是一栋建于1919年属于新艺术运动风格的三层楼房,而位于中央大街的187号的原秋林公司道里分公司的二层建筑则属于文艺复兴风格。中央大街上还有属于巴洛克风格建于1909年的松浦洋行(现教育书店),属于文艺复兴式风格建于1917年的协和银行(现妇女儿童商店),属于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于1925年的万国储蓄会(现哈尔滨市教委)。现在中央大街两侧布满商业、饮食服务网点,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

俄罗斯在哈尔滨留下的印记

中央大街187号原秋林公司道里分公司

奋斗路原名果戈里街,也是哈尔滨最富有俄罗斯风情的商业街,由俄罗斯著名作家果戈里的名字命名,最有特色的是这里曾经有俄式有轨电车,沿街还有一处阿列克耶夫教堂广场,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活动!早在18世纪初期,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和“新城市规划”的实施,果戈里大街出现了雏形。1902年,秋林公司为扩大经营,将位于香坊区的分公司迁至南岗区东大直街与奋斗路交汇处,并盖起了楼房,从此,在秋林公司左右兴起多家俄国人的商号、药店等商铺,果戈里大街也逐渐扩展开来。1925年果戈里街改为义州街。1958年,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视察哈尔滨时题词“奋斗”而改称为奋斗路。

圣索菲亚教堂离中央大街不远,沿西十四道街过尚志街和兆麟街就到了。这座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的随军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全木结构,占地面积为721平方米,通高53.35米,平面呈拉丁十字布局,是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建筑,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造型。1911年,在木墙外砌了一层砖墙,成为砖木结构式教堂。1923年9月27日,圣索非亚教堂进行第二次重建,1932年11月25日竣工,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哈尔滨解放后,苏联政府将索菲亚教堂产权移交给哈尔滨市政府。1960年教堂被关闭,曾作为哈一百的仓库、话剧院的练功房。文革期间,教堂遭到严重破坏,建筑主体破损,教堂内壁画、乐钟、十字架丢失。1986年,教堂被哈尔滨市政府列为市级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俄罗斯在哈尔滨留下的印记

在索菲亚教堂前

索菲亚在古希腊文化、犹太文化中是“智慧”的意思,因其词性是阴性,故而代表阴柔之慧,逐渐成为女性、美丽、智慧的代名词。最早在公元前约十二世纪的古希腊就出现了索菲亚智慧女神形象,在基督教中索菲亚女神是为上帝造天地万物世界效劳的“工师”,也是上帝和宇宙、万物、人类相联系的纽带。据说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亚,在君士坦丁堡(现伊斯坦布尔)始建圣索菲亚大教堂,但很快就在战火中被摧毁。公元537年查士丁尼大帝下令在原址上重建,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土耳其圣索非亚大教堂。现在全世界的索菲亚教堂数不清,保加利亚的首都就因城内建有圣索菲亚教堂而定名为索非亚。

我们走进索菲亚教堂,抬头只见穹顶极其宏伟壮观,穹顶内墙面富丽堂皇而又高雅别致。教堂正门篷顶为钟楼,是悬挂一大六小共七座乐钟的地方,据说每逢重要宗教节日,铿锵的钟声响彻云霄,连几十公里外的阿城居民也能听到。教堂内共有一主两辅三处唱诗台,正门门厅上是主唱诗台,由左侧楼梯可以上去,处于两侧耳门门厅上的辅唱诗台突出在半空中,给硕大的大厅空间平添了一个二层平台,现在教堂功能已不复存在,当然不再唱诗。现在教堂内部已改为建筑艺术馆,主要展示哈尔滨市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艺术,其内容有哈尔滨的城市发展沿革、街道建筑景观、风俗民情等。展览以图片为主,总计近400张老照片介绍了哈尔滨城市早期从小渔村嬗变发展成城市雏形的历史过程。

俄罗斯人信仰的东正教是属于基督教三大流派之一的正统派,建造索菲亚教堂是他们的本能,因此在他们占领下的哈尔滨建造一座索菲亚教堂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不过在别人的土地上不打招呼就建了一栋房子,其意就是要想长期霸占,这是沙俄侵略中国留下的又一见证,也是满清统治者的怯懦、愚蠢给中国留下的耻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