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以下文章涉及劇透解析。

不管是漫畫還是影視作品,包括如今探討的這部《小丑》,都指出小丑是混亂的根源,或者說小丑就是混亂本身。

但事實真的如表面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嗎。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影片最後亞瑟殺了莫瑞被警方帶走後,哥譚市陷入混亂,亞瑟(小丑)在警車放聲大笑,此時的亞瑟或許顛笑症發作,或許是發自內心的顛笑,但到底是哪一種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此時亞瑟就是小丑,小丑就是亞瑟。

當時警察有憤怒回應亞瑟的顛笑,警察說整座城市的混亂,都是因為亞瑟你引起的。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亞瑟(小丑)是混亂的禍根,可真相併非如此,影片一開始描繪哥譚市的背景,是垃圾工人不工作,整座城市就連富人區都是垃圾臭氣沖天,鼠患嚴重,底層的民眾更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而影片鏡頭下的哥譚市,不管是在街道上,還是在地鐵,沒有看到哥譚市的一絲乾淨,到處都是塗鴉和蕭條,人們過度自我保護漸漸變成互相冷漠,過度冷漠形成互相排斥,排斥的極端則是無止境的暴力和混亂。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我前面研究亞瑟的人格心理的劇情分析,一直沒怎麼提到亞瑟和哥譚市之間的關係。

其實在哥譚市這樣的環境下看來,亞瑟是真的混亂根源嗎,亞瑟其實也只是一個受害者而已。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如果當初亞瑟扮小丑沒有被搶廣告牌,就算被搶了廣告牌後也有路人相助。

如果公車上小孩媽媽對亞瑟能友好些。

如果心理諮詢師再能和亞瑟交流再深入些,次數再多一些。

如果鄰居蘇菲真的能和亞瑟做朋友。

如果藍道不出賣亞瑟。

如果莫瑞不去嘲諷亞瑟。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如果托馬斯韋恩能對亞瑟再耐心一些,甚至還能資助亞瑟,甚至托馬斯代表的城市管理者,對哥譚市的管理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不是選擇無視和無知。

如果亞瑟母親潘妮能早些和亞瑟坦誠他的身世。

太多如果了,這又讓我再次想起那句話,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或許哥譚市的貧富差距,民眾的仇富心態,富人階級的歧視和剝削,管理者的視而不見和冷漠,才是混亂真正的根源。

亞瑟一開始是混亂的受害者,後來變成了混亂的幫兇,再到最後亞瑟成為製造混亂的元兇,但至始至終,亞瑟都沒有也不會是混亂的根源。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亞瑟在最後精神病院裡,年老的心理諮詢師再次出現,從最後亞瑟從病房出來時的血腳印看出,心理諮詢師估計也被亞瑟殺害了。

這時候亞瑟成了混亂的化身,撒旦的象徵,可能這個時候,亞瑟對於哥譚市的未來,才是混亂的根源。

此外,影片還要一個真相值得我們討論,那就是亞瑟的母親潘妮,她的精神幻想症是真的嗎,托馬斯韋恩真的沒有碰過潘妮嗎?亞瑟真的不是潘妮和托馬斯的親生兒子嗎?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在影片中有一段是亞瑟在化小丑妝準備去莫瑞節目,他拿起潘妮年輕時一張照片,照片後面寫著托馬斯韋恩署名的情話。

這真的是托馬斯寫的嗎?還是潘妮自己意淫寫在上去的?影片對此沒有過多解釋,而是給了一個極為開放的結局。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如果這句情話真的是托馬斯所為,那整部電影的方向將會更加暗黑。

因為那就證明了潘妮當初沒有說謊,托馬斯和潘妮確實有一腿,而亞瑟可能真的就是他們的兒子,托馬斯為了保持自己的名聲,把潘妮逼成了精神病,也就是說,亞瑟從精神病院看到的資料證據,都是托馬斯隻手遮天偽造的。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當然,影片只是提供了一個方向讓大家去猜想,並不是真的真相,其實《小丑》很多場景,我們有時候不知道誰說的是真的,也並不十分明確什麼場景是在幻覺中,什麼場景是真實發生過的。

或許,這一切,都是小丑在精神病院幻想出來的。

這就像影片中的很多角色,充滿了虛偽和謊言,而最後亞瑟,則變成了影片所有消極和負面的產物。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小丑警示

最後我們再探討電影之外的話題,《小丑》這部電影是真的負面到極致的電影嗎,影片真的像很多人說的那樣,非常具有煽動性嗎。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我解析到現在,我才第一次提到“煽動性”三個字。

我覺得影片並沒有帶給社會煽動性,因為真正的現實,會比《小丑》要複雜得多,真正的社會正面和負面的能量,都不是一部電影能承載和解釋的。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相反我覺得《小丑》的警示作用很強,影片甚至能看成是一個寓言性的實驗方向,讓人們去展開討論和研究,這也是《小丑》電影最有魅力的地方。

影片雖然有不少充滿極端暴力和血腥的畫面,但正如昆汀的暴力美學邏輯一樣,當我們直面暴力的時候,我們才能避免暴力,因為影片暴力的背後,是讓人們看到真正的殘忍和反感。

而且影片並沒有把社會描繪成萬惡的地獄,也沒有讓亞瑟和觀眾有共情或共鳴聯結,亞瑟雖然遭遇很慘,但他本身也瘋得讓人可恨。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亞瑟每次殺人時,他自己都是極度痛苦和扭曲的,這就讓觀眾更能感受到亞瑟的瘋癲無序狂妄,而不是亞瑟復仇的快感。

影片這樣的表現目的,就是讓觀眾清楚影片的價值目的態度:不是煽動,而是中立。

《小丑》一直都試著保持克制冷靜的價值態度,影片並沒有偏袒任何正面和負面,而是靜默觀望。

或許吧,這樣的沒有態度也是一種態度,但我解讀到更多的,是影片用壓抑負面的暴力情緒,去讓觀眾體會到現今文明社會的來之不易,絕對的自由就像影片中燃燒的哥譚市,這是非常可怕的,這是我們想要的嗎。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文明大廈有時候是很脆弱的,在文化沙漠中建起一座文明大廈可能需要幾百年上千年,但是想要毀滅它,可能只需要一瞬間。

我們每個人心中或許都住著一個小丑,這個小丑代表著暴力,無序,混亂,嫉妒,貪婪等等負面價值,但我們自己,同樣可以選擇去感化他,認可他,同情他,改變他。而不是像電影中被小丑控制了自己。

人性這個東西,就是人在神和魔鬼之間簽下的契約。這或許正是《小丑》對於我們的警示。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如果想看萬字深度《小丑》解析,請點擊

終於絮絮叨叨聊完了,如果能看到這裡的,那一定都是真愛,那也希望大家能真正的多多點贊轉發關注,你們的支持,是我大聰原創最強的動力。

DC《小丑》火爆上映卻被罵太極端,但我看到了更多警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