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勞動技工缺口2200萬,亟需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長期以來,中國製造業的企業主們,將流水線的效率發揮到了極致,工人的生產能力逐漸退化。但是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生產技工逐漸出現缺口,並且愈演愈烈,提到工廠,給人的感覺是髒、累、廉價勞動力,與技術絲毫聯繫不到一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從心裡牴觸及進入工廠。

勞動技工缺口2200萬,亟需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日本整個產業工人隊伍中,高級技工佔比40%,德國則是50%,而中國這一比例僅為5%,更可怕的事實是,30年前中國高級技工佔比就是5%,這意味著,我們壓根沒有構建任何技工培訓體系,一灘死水而已。目前我國技術工人缺口高達2200萬,在8000元的價碼下都是技工難求,限制企業生產力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我國製造業的發展。

一、企業內技工得不到重視

中國很多企業推崇“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文化,鑽研技術的技術人員通常得不到認可,在薪資待遇方面要遠遠落後於管理者。企業忽視技術人才,技工的成長軌跡本就與這種制度文化相沖突,沒有存在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既然沒有存在感,得不到社會的尊重,誰又願意靜下心來研究技術,中國技工漸漸退出了中央舞臺。

二、社會上技工得不到認可

技術工人的薪資,根本問題是太低,完全沒法達到年輕人的預期,生產技工與當下的金融、IT、互聯網行業的高薪職位相比,很顯然,沒有這些行業高大上,無法喚起自身價值感的同時,也得不到多數人的尊重,無論你是什麼技工,你也脫離不了工人的圈子。似乎從事3000元的文職工作也要比8000元的技工工作高大上得多,只有辦公室才是白領人才,而藍領技術人員卻被認為低下工種,再怎麼出色也是工人,自己說到工作都會覺得矮人三分,出現這種情況實在讓人感到無奈。

三、年輕人從心裡上抵制技工工作

現在的工業大軍是90後、00後,而這些孩子多數是獨生子,自小生活條件優越,缺乏吃苦精神,從自己的心理上不願意進入工廠工作,更不願成為一名技工永遠在工廠工作,他們願意嘗試不同的工作,選擇自己作為高大上的職業。

解決技工缺口的亟需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重塑職業環境——讓人們對於現代生產有新的認識,現代的生產工廠是乾淨、智能的環境;第二,將生產技工定位於企業的核心力量,提升技術人員的社會認知和薪資待遇,實質上技術人員與科學家無本質卻別,只是存在研究內容上的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