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张庙一条街

现在的小年轻,问起“张庙一条街在哪里?”,估计十有八九

都未必能说的上来。

上世纪60年代,张庙一条街是全国有名的,工人新村的“样板”。不仅如此,街面总宽达50米,曾是上海市最宽畅的街道。其在布局上也和闵行一条街颇为相似:道路两侧绿树鲜花成荫,沿街住房底层为商店,楼上为住宅。

“宝山的山,张庙的庙”

张庙一条街

老上海都知道,现在的长江西路,是1938年修筑的,过去的名字就“张庙路”;1943年后,马路得到延伸,改名为“大上海路”;1959年,改为长江西路,并沿用至今。也就是说,原张庙除了一条长江西路(原张庙路),其他地方基本上就是一片农田。

“宝山真的有座山”,这个话题我们过去聊过;张庙也确实是座庙,而且和秦末汉初的名人张良有关,这段故事是我们从地方志上查到的:

张庙一条街

这张摄于1949年的私人照片非常珍贵

两位青年身旁的这条小河就是后来的张庙一条街

据说新泾沿吴淞江(苏州河)有一个地方叫“虞姬墩”,是楚霸王项羽的爱妾虞姬的衣冠墓,因此楚霸王的阴魂一年一度地要从吴淞江(苏州河)里来会虞姬,到时候吴淞江(苏州河)里就掀起大潮,汹涌澎湃,泛滥成灾,大家都叫它“霸王潮”。

沿江的人,为了不让霸王潮危害地方,便在沿江兴建了一批庙宇,奉祀汉代打败楚霸王的一些将相,借助他们的神像来吓退霸王,其中就有善于用兵的张良。因供奉张良取名“张庙”,就在今天的张庙街道区域内。

张庙一条街

70年代的张庙一条街

然而“文革”中,庙被拆除,现已建为通河新村,从而具体位置已无考证,多少斑斑的历史痕迹,已被时间的流水无情的抹去。幸得国这副主席宋庆龄借东面有张华浜、西面有庙行,取两地第一个字联为张庙,从而有了今天的张庙街道。

95天完工!

老上海都知道,当年的“张庙一条街”就在吴淞工业区的边缘。

一座西新桥将工业区与“一条街”分隔开来。桥东是上钢一厂、上海铁合金厂等大型冶金企业,桥西至爱辉路,即是“张庙一条街”的所在。

张庙一条街

1959年雏形初现的张庙一条街

1959年夏,西新桥一带还是乡郊野外。除了庄稼地,还有住在桥边的几十户人家。然而,变化就在这年的国庆节前开始了。先是拔除田里的农作物、平整土地,接着西新桥旁的住户也搬走了,数十间破屋被夷为平地。

张庙一条街

建成后的“张庙一条街”

图中的大楼即著名的巨龙百货商店、农工家具店

“听说张庙路西边要盖工人新村了”,一时间,这个好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吴淞工业区。工人们都翘首企盼着新房落成的那一天,可大伙并不知道未来的工人新村是啥模样,什么时候能建好。一些曾去曹杨新村参观过的人都在揣测,“大概就是像曹杨新村那样的房子吧”。

1天砌砖4.8万块创纪录

当年主持规划建设张庙一条街的“大佬”,是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兼总建筑师陈植与汪定曾。陈植是参加过上海展览馆、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总建筑师,而汪老更是主持或参与设计过曹杨新村、闵行一条街等上海的著名地标。

张庙一条街

中间站立者就是中国建筑大师级人物、陈植

张庙一条街

1972年,汪定曾指导上海体育馆、

上海人俗称的“万体馆”的设计建设

超前的设计理念至今仍受益:路面设计中,50米宽6车道的路幅、机动车道旁还设计了宽敞的步行便道。街心花园、喷水池等道路小品随处可见。至于住宅内部,居室铺设木地板,有阳台、壁橱,仿苏联式的宽敞卫浴设施及带有民族风格的小阳台都是亮点。

有一个耐人寻味的设计细节:一般而言,沿马路总会排满五线谱似的电灯线、电话线,唯独“张庙一条街”的上空干干净净,不见各种电线的踪影。原来,为确保景观效果,街上所有的电线,都改走了地下管道。

张庙一条街

这年的10月6日,上海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一〇二工区第六大队,浩浩荡荡开进了张庙路。别看这支队伍人数不很多,却充满雄心壮志,奋斗目标就是改写兄弟单位,在“闵行一条街”创造的施工纪录。

在滴水成冰的严寒中,一分钟吊装一块钢板,24个工人一天砌砖48000块,市建六大队屡破行业纪录。

此外,每逢周末和假日,来自虹口、杨浦和闸北的千余学生、社会青年,纷纷利用业余时间前去义务劳动。虽说体力劳动并不轻松,但青年学子们依旧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在社会主义新型大街的建设中,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张庙一条街“火”了

张庙一条街

修建完毕的张庙一条街

虽仍旧是乡村里的一条大马路,但气派大不相同

1960年2月24日,张庙一条街12家商店对外营业,并接待中外来宾参观。同年3月15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宋庆龄,在副市长曹狄秋等陪同下参观视察了张庙一条街。还访问了刚搬入泗塘新村工人 (上钢一厂铸钢工人)潘阿玉、朱德康等家庭。

张庙一条街

参观完毕,宋庆龄还禁不住对身边的曹荻秋说道:“这里是个工业区,但是环境很美很安静,空气这样好,很像一个疗养区。”有统计显示,从1962年至

1980年,仅“张庙一条街”就接待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贵宾,约10多万人次。

“北有张庙一条街,南有闵行一条街”,这句话成就了当时上海人家喻户晓的两条街。

张庙一条街

1970年代古巴妇女代表团到“张庙一条街”参观

张庙一条街作为地区商业购物和文教娱乐中心,曾被评为上海的“市级文明街”。宽阔的马路、成排的绿荫、整齐的楼房、方便的煤卫、除了路途偏远外,连住在市中心区域的人都自叹弗如,当时住在张庙地区的居民都是城市户口,就连彭浦新村的居民,当时还只是宝山县的城镇户口。

重塑“风光”

张庙一条街

和“闵行一条街”一样,张庙一条街在风光的时候,市中心的年轻人都会相约,骑车到宝山,自发组建“旅行团”;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张庙一条街”的盛况陆续不再。

除道路两侧参天梧桐依旧茂盛外,两侧的四五层楼的居民住宅稍显破败。墙面斑驳、阳台凌乱,水泥路因年久失修破损不堪。当地的老字号,如“巨龙百货商场”、“东方食品店”等,也因人气不佳,难以为继,被陆续拆分出租。

张庙一条街张庙一条街

2012年年初,张庙街道正式启动改造计划,分两期进行,加大历史元素的重现。在一期改造完成后,飞马广场、喷泉等,当年张庙一条街的地标,已经陆续得到重塑、重现。改建后的春光饭店,也是延续了50多年前,苏联式建筑的风格。

到2013年年底,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张庙一条街现有东、西部两个广场,东端春光饭店前的小广场,已被改造为“1958广场”,西端的爱辉路广场,也建立了艺术立柱和立体雕塑等建筑。在这次整体改造中,张庙街道还在处于这两个广场中间的,泗塘二村大门外墙上,建立一条展现张庙一条街五十年历史风貌的大型浮雕长廊。

张庙一条街

看懂上海粉丝群

等侬来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