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阿拉伯靈魂永駐的安息地

陵墓建築是阿拉伯建築的又一重要內容。由於伊斯蘭教認為靈魂可以脫離肉體而單獨存在,所以對興建去世者的陵墓特別重視。著名的陵墓被稱為“聖陵”,埋葬在聖陵中的,一般都是阿拉伯世界中著名的統治者、皇親國戚、宗教領袖、教派首領、對伊斯蘭教的發展有傑出貢獻的穆斯林長老或穆斯林崇拜的特殊的宗教人物。

阿拉伯靈魂永駐的安息地

早期的阿拉伯教陵墓通常十分簡樸,無論是最高統治者的陵墓,還是穆斯林長老的陵墓,大都樸實無華。如位於也門北部的阿卜杜拉教長幕,是現存的伊斯蘭教最古老的陵墓,它只是一個立方體建築,上面有一個小半圓形彎頂,四周有門通向墓內。許多陵墓修建在清真寺內,如先知穆罕默德、初期哈里發伯克爾、歐麥爾以及穆罕默德之女法蒂馬的陵墓,都建在麥地那的先知清真寺裡。第四代哈里發阿里的陵墓建在伊拉克的納傑夫城的哈伊達爾清真寺內。

阿拉伯靈魂永駐的安息地

伊斯蘭教是“兩世兼顧”的宗教,既提倡現世快樂生活,也希望來世能上天堂。隨著阿拉伯世界社會經濟的發展,統治者不僅追求奢侈豪華的現世生活,而且希望來世也能過上同樣水平的生活,所以對興建陵墓十分注重。一些伊斯蘭教教派的首領受到信徒的特別崇敬,為了表達這種崇敬心情,信徒們就興建了壯觀的陵墓來紀念這位首領。後世的統治者和信徒們對這些聖陵又進行了多次修繕和裝飾。

阿拉伯靈魂永駐的安息地

因此,阿拉伯世界的聖陵興建得越來越精緻、壯觀和華麗。這些單獨興建的聖陵,便構成了阿拉伯建築的重要方面。保存至今的中世紀伊斯蘭教著名的聖陵,多數分佈在東方伊斯蘭世界,它們大多都呈現出一些共同的特徵,如底部呈方形,上面有一個半圓形穹隆頂,看來“天圓地方”的觀念對阿拉伯建築的影響是頗為深刻的。有些大型陵寢的建築風格已與清真寺大同小異。

阿拉伯靈魂永駐的安息地

相傳8世紀初,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庫薩姆作為首批到中亞傳播伊斯蘭教者,在撒馬爾罕被殺,埋葬在這座中亞歷史名城。後來為了紀念這位聖人,撒馬爾罕的統治者把自己及其親屬的陵墓與庫薩姆的陵墓建造在一起。這就形成了一片陵墓群——沙赫靜達陵。沙赫靜達意思是“永生之王”,因為穆斯林傳說安拉使庫薩姆的靈魂得到永生,所以陵墓群由此得名。這裡共有13座陵墓,排列在一條狹窄的甬道兩側,大多裝飾得莊嚴、華貴。有的繪上了壁畫,有的用陶雕裝飾,有的則鑲嵌了豔麗的花草、幾何、銘文圖案。帖木兒大帝的王后圖瑪·阿卡的陵墓裝飾著鑲嵌花紋的陶磚,顯得極為華麗。最主要的庫薩姆陵墓修建在寬大的石階之上,供人們憑弔。這處陵墓群被稱為中亞地區的一座藝術寶庫。

阿拉伯靈魂永駐的安息地

曾經威震歐亞大陸的帖木兒大帝,於1404年至1405年在撒馬爾罕近郊為他已死去的孫子古爾·阿米爾建造了一座陵墓。鼓座表面是華麗的琉璃貼面磚,整個陵墓的外表鑲嵌著寶藍色的細瓷,中間雜以淡紅色的磚。靈堂內安放著9具石造的假棺,用來迷惑盜墓者。真正的靈柩在地下墓室內。沿著狹窄的石梯下去,可以看到在用優質磚砌成的墓室裡,安放著帖木兒和他的子孫以及國師的9具靈柩。

阿拉伯靈魂永駐的安息地

陵基建築的登峰造極的傑作,就是被譽為世界七大建築奇蹟之一的印度的泰姬陵,它是印度莫臥爾王朝第五代皇帝沙傑罕為了深切紀念因分娩而去世的愛妃泰姬·瑪哈爾而建造的巨大陵墓。陵墓坐落在印度北方邦西南部的阿格拉市郊的亞穆納河畔,西北距首都新德里193公里。這座白色大理石陵墓於1631年開始動工興建,歷時22年竣工。沙傑罕原打算在亞穆納河另一邊修建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與泰姬陵用橋連接。但他在1658年被兒子奧朗則布廢黜,最終自己也被葬於泰姬陵,所以泰姬陵實際上是帝妃合葬墓。

阿拉伯靈魂永駐的安息地

1406年帖木兒自己死後,也被埋葬在這座陵中。興建這座陵基時,來自中亞、波斯、印度的能工巧匠們吸收了阿拉伯世界各地陵墓建築的優點,使用了各種珍貴的建築材料,建成了這座極為富麗堂皇的古爾·阿米爾陵寢。進入深度凹陷的拱形門廊,便可看到陵寢的主體墓室。墓室內部呈十字形,外廊由厚重的方形牆體構成了八邊形。八邊形外牆的外部用瓷磚和拼磚組成菱形圖案,內部下端用大理石砌成,其餘部分則由鑲嵌著的瑪瑙方磚構成了金碧輝煌的壁畫。陵寢令人矚目的主體建築,就是八邊形外牆體上端的高約8米的鼓座上,建造了一個高約33米的球椎體大穹隆頂,由兩層很薄的鐘乳體把它與鼓座明顯區分開。鼓座下面由一個高約22米、直徑8米的內層穹隆支撐。

阿拉伯靈魂永駐的安息地

大穹隆頂的表面鑲嵌著耀眼奪目的彩色琉璃面磚,為了興建這座陵墓,沙傑罕耗費了4千多萬盧比的鉅額資財(約合20世紀中葉的2.3億美元),除了徵發2萬多名印度工匠外,還從中亞、伊拉克、波斯、阿富汗、土耳其甚至意大利和中國聘請了技工,從各國搜選了名石異寶作為建築材料,如印度西北的純白色大理石、斯里蘭卡的青金石和藍寶石、伊拉克的月長石和黃玉、阿拉伯的珊瑚、波斯的紫水晶、俄國的孔雀石、中國西藏的翡翠……

阿拉伯靈魂永駐的安息地

整座陵園佔地17.7萬平方米,周圍用紅砂石牆圍繞,石牆東西兩側開著波斯式的半穹隆形門殿,石牆四周聳立著造型優美的角樓。整座陵園分為兩大部分,從南面的大門進去是南區,這是一個鋪著草坪、長滿奇花異草和參天古樹的長方形大院落,一條紅石雨道從大門由南向北直通陵墓。沿著這條雨道,來到尖券大龕式的第二道大門,門楣和照壁上雕刻著《古蘭經》文,鑲嵌著各種色彩的雲母片和寶石,穿過這道門便進入了北區。北區是一個開闊的大花園,一條寬闊的十字形水渠將花園一分為四,每片花園又有十字小徑一分為四,共有16個圓形花圃,大水渠交點是一個方形噴水池。

阿拉伯靈魂永駐的安息地

泰姬陵就建築在這座美麗的大花園的最北端。陵的東西兩旁各有一水池,池旁各有一座硃紅砂石建築物,一為清真寺,一為講經堂。純白色的陵墓建在高7米、邊長95米的正方形大理石基座上。從上俯視陵墓的平面為八角形,直徑56.7米,每邊轉角45度,與陵墓上方的大穹隆頂配合協調。大穹隆頂直徑17.7米,高24.4米,從穹隆頂到基座底部通高74米。

阿拉伯靈魂永駐的安息地

穹隆頂四周有4個涼亭式小穹頂,基座四角各有一座高40米的蠟燭狀圓形塔,類似清真寺外的宣禮塔(邦克樓),上面也有涼亭式穹隆頂,大穹頂由這8個小穹頂烘托著,顯得更加宏偉壯觀。9個大小穹隆頂上面都有小尖頂直指藍天。陵墓外牆用白色大理石砌成,上面用各種色彩的名貴寶石鑲嵌成華麗的裝飾圖案。

阿拉伯靈魂永駐的安息地

陵墓內部呈正方形,四面各有一道尖券大龕式拱門,門框上用黑色大理石鑲嵌了半部《古蘭經》文,大拱門兩旁有上下排列的雙層共24扇小拱門。所有的門框皆用鏤空的大理石製成,上面鑲嵌了琉璃、瑪瑙和寶石,組成荷花、百合花圖案和《古蘭經》文。陵墓內的牆壁、地面和地下室也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用各色寶石鑲嵌著花卉圖案,花枝用黃金裝飾,顯得尤為光彩奪目。

阿拉伯靈魂永駐的安息地

墓內有5間墓室,只有中央墓室被使用。這間墓室內有8扇大理石屏風,上面鑲嵌著寶石、瑪瑙、珊瑚、琥珀、琉璃、碧玉、紅玉和孔雀玉,構成了鬱金香、百合花等花卉。屏風圍繞著的是大小兩具鏤金嵌玉的疑棺,以防止真棺被盜。大小兩具真棺放在地下室內,大的裡面是泰姬·瑪哈爾的遺體,小的是沙傑罕皇帝的遺體。地下室有金門、銀吊燈,並用金箔貼牆,顯得金碧輝煌,華麗異常。整座陵墓宛如一所宏大的清真寺禮拜殿,成為伊斯蘭陵墓建築的最高典範。陵墓建築與清真寺建築一樣,具有“兩世兼顧”的特點,既莊重肅穆,又美觀華麗。這些頗具特色的阿拉伯建築,在人類建築史上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