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阿拉伯灵魂永驻的安息地

陵墓建筑是阿拉伯建筑的又一重要内容。由于伊斯兰教认为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单独存在,所以对兴建去世者的陵墓特别重视。著名的陵墓被称为“圣陵”,埋葬在圣陵中的,一般都是阿拉伯世界中著名的统治者、皇亲国戚、宗教领袖、教派首领、对伊斯兰教的发展有杰出贡献的穆斯林长老或穆斯林崇拜的特殊的宗教人物。

阿拉伯灵魂永驻的安息地

早期的阿拉伯教陵墓通常十分简朴,无论是最高统治者的陵墓,还是穆斯林长老的陵墓,大都朴实无华。如位于也门北部的阿卜杜拉教长幕,是现存的伊斯兰教最古老的陵墓,它只是一个立方体建筑,上面有一个小半圆形弯顶,四周有门通向墓内。许多陵墓修建在清真寺内,如先知穆罕默德、初期哈里发伯克尔、欧麦尔以及穆罕默德之女法蒂马的陵墓,都建在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里。第四代哈里发阿里的陵墓建在伊拉克的纳杰夫城的哈伊达尔清真寺内。

阿拉伯灵魂永驻的安息地

伊斯兰教是“两世兼顾”的宗教,既提倡现世快乐生活,也希望来世能上天堂。随着阿拉伯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者不仅追求奢侈豪华的现世生活,而且希望来世也能过上同样水平的生活,所以对兴建陵墓十分注重。一些伊斯兰教教派的首领受到信徒的特别崇敬,为了表达这种崇敬心情,信徒们就兴建了壮观的陵墓来纪念这位首领。后世的统治者和信徒们对这些圣陵又进行了多次修缮和装饰。

阿拉伯灵魂永驻的安息地

因此,阿拉伯世界的圣陵兴建得越来越精致、壮观和华丽。这些单独兴建的圣陵,便构成了阿拉伯建筑的重要方面。保存至今的中世纪伊斯兰教著名的圣陵,多数分布在东方伊斯兰世界,它们大多都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底部呈方形,上面有一个半圆形穹隆顶,看来“天圆地方”的观念对阿拉伯建筑的影响是颇为深刻的。有些大型陵寝的建筑风格已与清真寺大同小异。

阿拉伯灵魂永驻的安息地

相传8世纪初,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库萨姆作为首批到中亚传播伊斯兰教者,在撒马尔罕被杀,埋葬在这座中亚历史名城。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圣人,撒马尔罕的统治者把自己及其亲属的陵墓与库萨姆的陵墓建造在一起。这就形成了一片陵墓群——沙赫静达陵。沙赫静达意思是“永生之王”,因为穆斯林传说安拉使库萨姆的灵魂得到永生,所以陵墓群由此得名。这里共有13座陵墓,排列在一条狭窄的甬道两侧,大多装饰得庄严、华贵。有的绘上了壁画,有的用陶雕装饰,有的则镶嵌了艳丽的花草、几何、铭文图案。帖木儿大帝的王后图玛·阿卡的陵墓装饰着镶嵌花纹的陶砖,显得极为华丽。最主要的库萨姆陵墓修建在宽大的石阶之上,供人们凭吊。这处陵墓群被称为中亚地区的一座艺术宝库。

阿拉伯灵魂永驻的安息地

曾经威震欧亚大陆的帖木儿大帝,于1404年至1405年在撒马尔罕近郊为他已死去的孙子古尔·阿米尔建造了一座陵墓。鼓座表面是华丽的琉璃贴面砖,整个陵墓的外表镶嵌着宝蓝色的细瓷,中间杂以淡红色的砖。灵堂内安放着9具石造的假棺,用来迷惑盗墓者。真正的灵柩在地下墓室内。沿着狭窄的石梯下去,可以看到在用优质砖砌成的墓室里,安放着帖木儿和他的子孙以及国师的9具灵柩。

阿拉伯灵魂永驻的安息地

陵基建筑的登峰造极的杰作,就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印度的泰姬陵,它是印度莫卧尔王朝第五代皇帝沙杰罕为了深切纪念因分娩而去世的爱妃泰姬·玛哈尔而建造的巨大陵墓。陵墓坐落在印度北方邦西南部的阿格拉市郊的亚穆纳河畔,西北距首都新德里193公里。这座白色大理石陵墓于1631年开始动工兴建,历时22年竣工。沙杰罕原打算在亚穆纳河另一边修建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与泰姬陵用桥连接。但他在1658年被儿子奥朗则布废黜,最终自己也被葬于泰姬陵,所以泰姬陵实际上是帝妃合葬墓。

阿拉伯灵魂永驻的安息地

1406年帖木儿自己死后,也被埋葬在这座陵中。兴建这座陵基时,来自中亚、波斯、印度的能工巧匠们吸收了阿拉伯世界各地陵墓建筑的优点,使用了各种珍贵的建筑材料,建成了这座极为富丽堂皇的古尔·阿米尔陵寝。进入深度凹陷的拱形门廊,便可看到陵寝的主体墓室。墓室内部呈十字形,外廊由厚重的方形墙体构成了八边形。八边形外墙的外部用瓷砖和拼砖组成菱形图案,内部下端用大理石砌成,其余部分则由镶嵌着的玛瑙方砖构成了金碧辉煌的壁画。陵寝令人瞩目的主体建筑,就是八边形外墙体上端的高约8米的鼓座上,建造了一个高约33米的球椎体大穹隆顶,由两层很薄的钟乳体把它与鼓座明显区分开。鼓座下面由一个高约22米、直径8米的内层穹隆支撑。

阿拉伯灵魂永驻的安息地

大穹隆顶的表面镶嵌着耀眼夺目的彩色琉璃面砖,为了兴建这座陵墓,沙杰罕耗费了4千多万卢比的巨额资财(约合20世纪中叶的2.3亿美元),除了征发2万多名印度工匠外,还从中亚、伊拉克、波斯、阿富汗、土耳其甚至意大利和中国聘请了技工,从各国搜选了名石异宝作为建筑材料,如印度西北的纯白色大理石、斯里兰卡的青金石和蓝宝石、伊拉克的月长石和黄玉、阿拉伯的珊瑚、波斯的紫水晶、俄国的孔雀石、中国西藏的翡翠……

阿拉伯灵魂永驻的安息地

整座陵园占地17.7万平方米,周围用红砂石墙围绕,石墙东西两侧开着波斯式的半穹隆形门殿,石墙四周耸立着造型优美的角楼。整座陵园分为两大部分,从南面的大门进去是南区,这是一个铺着草坪、长满奇花异草和参天古树的长方形大院落,一条红石雨道从大门由南向北直通陵墓。沿着这条雨道,来到尖券大龛式的第二道大门,门楣和照壁上雕刻着《古兰经》文,镶嵌着各种色彩的云母片和宝石,穿过这道门便进入了北区。北区是一个开阔的大花园,一条宽阔的十字形水渠将花园一分为四,每片花园又有十字小径一分为四,共有16个圆形花圃,大水渠交点是一个方形喷水池。

阿拉伯灵魂永驻的安息地

泰姬陵就建筑在这座美丽的大花园的最北端。陵的东西两旁各有一水池,池旁各有一座朱红砂石建筑物,一为清真寺,一为讲经堂。纯白色的陵墓建在高7米、边长95米的正方形大理石基座上。从上俯视陵墓的平面为八角形,直径56.7米,每边转角45度,与陵墓上方的大穹隆顶配合协调。大穹隆顶直径17.7米,高24.4米,从穹隆顶到基座底部通高74米。

阿拉伯灵魂永驻的安息地

穹隆顶四周有4个凉亭式小穹顶,基座四角各有一座高40米的蜡烛状圆形塔,类似清真寺外的宣礼塔(邦克楼),上面也有凉亭式穹隆顶,大穹顶由这8个小穹顶烘托着,显得更加宏伟壮观。9个大小穹隆顶上面都有小尖顶直指蓝天。陵墓外墙用白色大理石砌成,上面用各种色彩的名贵宝石镶嵌成华丽的装饰图案。

阿拉伯灵魂永驻的安息地

陵墓内部呈正方形,四面各有一道尖券大龛式拱门,门框上用黑色大理石镶嵌了半部《古兰经》文,大拱门两旁有上下排列的双层共24扇小拱门。所有的门框皆用镂空的大理石制成,上面镶嵌了琉璃、玛瑙和宝石,组成荷花、百合花图案和《古兰经》文。陵墓内的墙壁、地面和地下室也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用各色宝石镶嵌着花卉图案,花枝用黄金装饰,显得尤为光彩夺目。

阿拉伯灵魂永驻的安息地

墓内有5间墓室,只有中央墓室被使用。这间墓室内有8扇大理石屏风,上面镶嵌着宝石、玛瑙、珊瑚、琥珀、琉璃、碧玉、红玉和孔雀玉,构成了郁金香、百合花等花卉。屏风围绕着的是大小两具镂金嵌玉的疑棺,以防止真棺被盗。大小两具真棺放在地下室内,大的里面是泰姬·玛哈尔的遗体,小的是沙杰罕皇帝的遗体。地下室有金门、银吊灯,并用金箔贴墙,显得金碧辉煌,华丽异常。整座陵墓宛如一所宏大的清真寺礼拜殿,成为伊斯兰陵墓建筑的最高典范。陵墓建筑与清真寺建筑一样,具有“两世兼顾”的特点,既庄重肃穆,又美观华丽。这些颇具特色的阿拉伯建筑,在人类建筑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